分享

单味02清热药

 kndyskndys 2020-10-22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叫做清热药。
  辨证信息
  本类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虚热等功效,主要用于高热,痈肿疮毒、热毒血痢、温毒发斑等里热证候。
  热证中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以及虚热、实热等证的不同,故清法中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虚热、清脏腑热法。
  本类药物性
多寒凉,易损伤脾胃,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确需使用的,要注意用量和疗程,宜适当辅以健胃的药物;热病易伤津液,清热燥湿药,其性多燥,也易伤津液,对阴虚的患者,要注意辅以养阴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
  
  主治
  (1)
温病气分高热
  (2)
肺热咳喘
  (3)
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煅石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重症酌加;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内服用生品,
入汤剂宜打碎先煎。外用须火煅研细末。
  【使用注意】本品为矿物药而大寒伤胃,故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知母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大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主治:
  (1)热病壮热烦渴;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阴虚劳嗽;
  (3)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
  (4)
内热消渴,阴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清泻实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滑,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忌服。

  天花粉(栝楼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酸、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主治:
  (1)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
  (2)肺热咳嗽,燥咳痰黏,咳痰带血;
  (3)痈肿疮疡,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水或醋调敷。疮肿未脓可消,已脓可溃,脓多促排,
脓尽不用。用注射剂需作皮试。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润,故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
孕妇忌服。反乌头,不宜与乌头、草乌、附子同用。因兼酸味而有敛邪之嫌,故温热病不宜早用。

  栀子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
  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栀子不能清虚热,其他四类热皆可清)
  主治:
  (1)
热病心烦、郁闷、躁扰不宁。
  (2)
湿热黄疸,热淋,血淋。
  (3)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4)热毒疮肿,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姜汁炒又除烦止呕。栀子仁(用种子)善清心除烦,栀子皮(用果皮)兼清表热。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滑肠,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芦根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
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
  (1)热病烦渴,舌燥少津。
  (2)
胃热呕哕
  (3)
肺热或外感风热咳嗽,肺痈吐脓
  (4)小便短赤,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可酌加。鲜用或捣汁饮,清热生津力佳。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竹叶
  性味归经:甘、辛、寒;归心、肺经。
  功效:清热除烦,
生津利尿
  主治:
  (1)热病烦渴,
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
  (2)热淋,小便不利。
  (3)热入心包之神昏谵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清利,故脾胃虚寒及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淡竹叶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除烦,利尿
  主治:
  (1)热病烦渴。
  (2)心火上炎并移热于小肠之口疮、尿赤。
  (3)水肿,热淋,
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清利,故脾胃虚寒及阴虚火旺者不宜服。

  夏枯草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
  (2)
目赤肿痛,目珠夜痛
  (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单用可酌加;或入丸散或熬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清泄,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决明子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
  (1)肝热或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2)
热结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打碎。研末,每次3~6g。
降血脂或治热结肠燥便秘可用至30g。生用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力较强。炒用药力略减,临床也常用。
  【使用注意】本品清润缓泻,故脾虚便溏者慎服。

  谷精草
  性味归经:辛、甘、平;归肝、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
  【使用注意】本品疏散力较强,故血虚目疾慎服。
  

  青葙子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
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又有扩瞳作用,故瞳孔散大者忌服

  密蒙花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主治病证】肝热目赤,羞明多泪,眼生翳膜,
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配伍意义
  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更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
阴虚火旺效佳
  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
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
湿热黄疸效佳。
  补充:栀子配黄柏:清热泻火、除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疽、心烦尿赤效佳。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1)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2)热病高热、烦躁、神昏,内热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
  (3)
肝火犯胃呕吐吞酸
  (4)
血热妄行吐衄(凉血止血作用),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生用长于泻火解毒燥湿,清心与大肠火。酒炒引药上行,并可缓和苦寒之性。姜汁或吴茱萸炒,则苦泄辛开,缓和其苦寒害胃之性,并增强降逆止呕作用。吴茱萸制又治肝郁化火证。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量或久服易伤脾胃,故内服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常量久服,胃寒呕吐或脾虚泄泻者忌服。

  黄芩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
止血,安胎
  主治:(1)湿温,暑湿,湿热胸闷、黄疸、泻痢、淋痛、疮疹。
  
  (2)热病烦渴,肺热咳喘,少阳寒热,咽痛,目赤,火毒痈肿。
  (3)血热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
  (4)
胎热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生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较强,湿热、热毒诸证宜用。炒黄芩苦寒之性略减,胎热胎动不安宜用。酒炒黄芩能上行,清上焦热宜用。炒炭凉血止血力较强,血热出血宜用。传统认为,条芩善清大肠火,枯芩善清肺火。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燥泄,能伐生发之气,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服。

  黄柏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退虚热。(具有五类清热作用)
  主治:
  (1)
湿热下注之带下、淋浊、脚气、足膝红肿
  (2)湿热黄疸,湿热泻痢,湿疹,湿疮
  (3)热毒疮肿,口舌生疮,血热出血(凉血止血)
  (4)
阴虚盗汗遗精,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清热燥湿解毒宜生用,清相火退虚热宜盐水炒用,止血宜炒炭。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胃气,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龙胆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
泻肝胆火
  主治:
  (1)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带下、阴囊湿疹,湿热黄疸。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等。
  (3)高热抽搐,小儿急惊,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极易伤胃,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忌服。

  苦参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
杀虫,利尿
  主治:
  (1)湿疮,湿疹,疥癣,麻风,阴痒,带下。
  (2)湿热黄疸、泻痢、便血。
  (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反藜芦,故不宜与藜芦同用。

  配伍意义
  黄连配木香:既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
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黄柏配苍术:既清热又燥湿,且走下焦,治湿热诸证,特别是
下焦湿热证有效。
  黄连配半夏、瓜萎: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
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第三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主治:
  (1)温病热入营血证;
  (2)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
  (3)热病后期伤阴,阴虚发热,内热消渴;
  (4)
阴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以鲜品捣汁服。
鲜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干地黄长于滋阴。炒炭多用于止血。
  【使用注意】本品寒滑腻滞,故脾虚食少便溏及湿滞中满者忌服。

  玄参
  性味归经:苦,甘、咸,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
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主治:
  (1)温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心烦不眠,阴虚火旺骨蒸潮热。
  (3)
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阳毒脱疽。
  (4)
阴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寒滑腻滞,故脾胃虚寒、胸闷食少便溏者忌服。反藜芦。

  牡丹皮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退虚热
  主治:
  (1)温病热入血分而发斑疹,血热吐血、衄血。
  (2)
温病后期阴虚发热,久病伤阴无汗骨蒸
  (3)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癥瘕,跌打伤肿。
  (4)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化瘀宜酒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本品清泄行散,故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服。

  赤芍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
散瘀止痛,清肝火
  主治:
  (1)温病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火热内伤之血热吐衄,皮下出血。
  (2)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癥瘕,跌打肿痛。
  (3)痈肿疮毒,目赤肿痛,
肝郁化火胁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而微寒,故经闭、痛经证属虚寒者忌服。反藜芦,忌同用。

  紫草
  性味归经:苦、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
活血,解毒透疹
  主治:
  (1)
温病血热毒盛之斑疹紫黑,防治麻疹
  (2)疮疡,湿疹,阴痒,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熬膏或油浸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故脾虚便溏者忌服。

  水牛角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定惊
  主治:
高热神昏,血热斑疹吐衄,惊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120g,宜锉碎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每次1.5~3g,一日2次,开水冲下。代犀角宜加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者不宜服。

第四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主治:
  (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2)痈疮疖肿,肠痈,肺痈,乳痈。
  (3)
热毒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治血痢及便血多炒炭用。外用:适量,
  鲜品捣敷。也可煎汤含漱。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故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不宜服。

  连翘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利尿。(“疮家圣药”)
  主治:
  (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
  (2)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
  (3)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连翘心长于清心火(治热入心包常带心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而微寒,故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服。

  穿心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燥湿
  主治:
  (1)
温病初起,感冒发热,肺热咳喘,肺痈,咽喉肿痛
  (2)
痈疮疖肿,毒蛇咬伤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片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易伤胃气,故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服。

  青黛
  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定惊
  主治:
  (1)热毒发斑,血热吐血、咯血、衄血等证。
  (2)小儿急惊发热抽搐。
  (3)
肝火扰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痄腮肿痛,喉痹,火毒痈疮。
  
  【用法用量】内服:1.5~3g,冲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干撤,或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易伤胃,故胃寒者慎服。
部分病人服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诸症状,也能影响肝功,严重者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小板减少。

  蒲公英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主治:
  (1)
乳痈,痈肿疮毒,各种内痈。
  (2)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毒蛇咬伤
  (3)
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鲜品酌加;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用量过大,可致缓泻,故脾虚便溏者慎服。

  紫花地丁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治:
  (1)
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乳痈,肠痈。
  (2)目赤肿痛。
  (3)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阴疽疮疡慎用。

  垂盆草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肝、胆、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10~30g,鲜品50~100g;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大青叶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利咽消肿
  主治:
  (1)温病热入血分之高热、神昏、发斑。
  (2)丹毒,咽喉肿痛,口疮,痄腮,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味苦大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板蓝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
  (1)温病发热、头痛或发斑疹。
  (2)咽喉肿痛,痄腮,痈肿疮毒,
丹毒,大头瘟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野菊花
  性味归经:苦、辛、微甘,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主治:
  (1)疔疮痈肿。
  (2)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3)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辛性寒,故脾胃虚寒者慎服。

  白花蛇舌草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湿。
  主治: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肠痈,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小便不利。
  (3)
胃癌,食管癌,直肠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鲜品加倍;或鲜品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寒凉清利,故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半边莲
  性味归经:甘、淡、寒;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
  主治:
  (1)
毒蛇咬伤,蜂蝎刺蜇
  (2)大腹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尿少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10~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清利,故水肿兼虚者慎服。

  半枝莲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毒,
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散瘀血,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鱼腥草
  性味归经:辛,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主治:
  (1)
肺痈咳吐脓血,肺热咳嗽痰稠
  (2)热毒疮疡,湿热泻痢。
  (3)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败酱草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主治:
  (1)
肠痈,肝痈,肺痈,痈肿疮毒。
  (2)血滞胸痛腹痛,产后瘀阻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易伤脾胃,故脾虚食少便溏者忌服。

  射干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去痰利咽,散结消肿。
  主治:
  (1)咽喉肿痛(证属
热结痰盛者尤宜)。
  (2)痰多咳喘。
  (3)
久疟疟母(久患疟疾导致的脾肿大),经闭,痈肿,瘰疬,癥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喉,或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缓泻,又能散血,故孕妇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山豆根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肺、胃、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
  主治:
  (1)火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肺热咳嗽。
  (2)牙龈肿痛,痈肿疮毒,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磨汁服。外用:适量,煎汤含漱,或研末涂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有毒,故内服不宜过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忌服。

  马勃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经。
  功效:清肺解毒,
利咽,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金荞麦
  性味归经:苦、平;归肺、脾、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散瘀止痛,健脾除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绞汁涂。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能缓通大便,故脾虚便溏者慎服。

  木蝴蝶
  性味归经: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效:清热
利咽,疏肝和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研末或入丸散。
  

  白头翁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主治:(1)
热毒血痢(急性痢疾及慢性痢疾急性发作)。(2)阿米巴痢疾(休息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亦可保留灌肠。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泄降,故虚寒泻痢者忌服。

  马齿苋
  性味归经:酸、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通淋
  主治:
  (1)
热毒血痢,热毒疮疡。
  (2)血热崩漏、便血。
  (3)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干品9~15g,鲜品30~6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止血宜用鲜品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寒滑,故脾虚便溏或泄泻者不宜服。

  鸦胆子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燥湿杀虫,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
  【用法用量】内服: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或0.5~2g,每日3次。味极苦,不宜入煎剂,应去壳取仁,装入胶囊,或以龙眼肉或馍皮包裹吞服。外用:适量,捣敷;或制成鸦胆子油局部涂敷。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能
刺激胃肠道、损害肝肾,故宜中病即止,不可多用久服:孕妇、婴幼儿慎用,脾胃虚弱、胃肠出血、肝肾病患者忌服。

  土茯苓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
利湿,通利关节
  主治:
  (1)
梅毒,或因患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2)淋浊,带下,脚气,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或入丸散。也可煎汤含漱。

  白鲜皮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
祛风燥湿,止痒
  主治:
  (1)湿热疮疹,疥癣瘙痒。(“以皮治皮”)
  (2)湿热黄疸,风湿热痹。(为“诸黄风痹之要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研末敷或调涂。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秦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
  功效:清热解毒,
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水煎洗眼。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牛黄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主治:
  (1)热毒疮肿,咽喉肿烂,口舌生疮,瘰疬。
  (2)
温病高热动风,小儿急惊抽搐,痰热癫痫。
  (3)
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热神昏。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15~0.3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性凉,故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服。

  大血藤
  性味归经: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祛风通络
  主治:
  (1)肠痈腹痛,痈肿疮毒。
  (2)
跌打损伤,痛经,经闭,产后瘀阻。
  (3)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泄行血,故孕妇慎服。

  重楼
  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息风定惊(凉肝定惊)
  主治:
  (1)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2)
小儿惊风抽搐
  (3)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并酌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清解行散,故孕妇、体虚、无实火热毒及阴疽患者忌服。
  补充:
  地锦草
  【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止血,利湿退黄。(关键字记忆:血、黄)
  【主治病证】
  (1)热毒泻痢,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2)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3)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15~30g,煎汤,或鲜品捣烂加米酒取汁。外用适量,研末掺,或鲜品捣敷。
  

  配伍意义
  牛黄配珍珠:治咽喉肿烂、口舌生疮,有清热解毒生肌之效;治痰热神昏、中风痰迷,有清心凉肝、化痰开窍之功。
  补充:金银花配连翘:既清热解毒,又疏散风热,兼散结利尿,治外感风热每用,治咽喉红肿、热毒痈肿及内痈无论兼表与否皆宜。
  青黛配海蛤壳:既清肝火而化痰,又凉血止血,治肝火扰肺之咳痰黏稠、色黄带血。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主治:
  (1)
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虚热兼表
  (2)热病后期之
夜热早凉,或低热不退。
  (3)血热疹痒、吐血、衄血。
  (4)
疟疾寒热
  (5)暑热外感,暑热烦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不宜久煎;或鲜品绞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煎汤洗。
  【使用注意】本品苦辛而寒,故脾虚肠滑者不宜服。

  白薇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肝、胃、肺经。
  功效:退虚热,凉血清热,
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主治:
  (1)阴虚发热,骨蒸潮热,产后虚热,
阴虚外感(配玉竹)
  (2)温病热入营血证,肺热咳嗽。
  (3)热淋,血淋。
  (4)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益阴,故脾虚食少便溏者不宜服。

  地骨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退虚热,凉血,
清肺降火,生津
  主治:
  (1)阴虚发热,
有汗骨蒸(区别牡丹皮无汗骨蒸),小儿疳热。
  (2)血热吐血,衄血,尿血。
  (3)肺热咳嗽(配桑白皮)。
  (4)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凋敷,或鲜品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清润,故脾虚便溏及表邪未解者不宜服。

  银柴胡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虚热,
除疳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微寒,故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胡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黄连功效+退虚热、除疳热)
  主治:
  (1)骨蒸潮热。
  (2)小儿疳热。
  (3)湿热泻痢,黄疸。
  (4)咽痛,疮肿,痔肿便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故脾虚中寒者忌服。

  配伍意义
  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
阴虚发热每用。
  青蒿配白薇:既善
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热(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从小便而出,并能润肺而不苦泄伤阴,治肺热咳嗽常合用。
  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治阴虚外感。
  补充:青蒿配黄芩:清肝胆火毒湿热力强,治肝胆火毒湿热每投。

  【最佳选择题】
  某男,27岁。咳嗽5天,加重2天。症见咳嗽痰多、痰色黄而黏稠、伴见咽喉肿痛,口略干,舌红,苔黄,脉滑数。宜选用的药是
  A.山豆根
  B.桔梗
  C.木蝴蝶
  D.射干
  E.马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痰色黄而黏稠、伴见咽喉肿痛”对应清热祛痰、利咽,最佳答案是射干。
  射干【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主治病证】(1)咽喉肿痛(证属热结痰盛者尤宜)。(2)痰多咳喘。(3)久疟疟母,经闭,痈肿,瘰疬。

  善治热结痰盛之咽喉肿痛的是
  A.马勃
  B.射干
  C.牛蒡子
  D.山豆根
  E.板蓝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射干【功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主治病证】(1)咽喉肿痛(证属热结痰盛者尤宜)。(2)痰多咳喘。(3)久疟疟母,经闭,痈肿,瘰疬。

  石膏与知母均有的功效是
  A.清热泻火
  B.滋阴生津
  C.润燥滑肠
  D.消肿止痛
  E.利尿消肿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治热病高热烦渴及肺热咳嗽。可以结合分类掌握。

  【多项选择题】
  石膏的主治病证有
  A.气分高热
  B.肺热咳嗽
  C.湿热黄疸
  D.胃火牙痛
  E.水火烫伤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石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敛疮,生肌止血。【主治病证】(1)温病气分高热。(2)肺热咳喘。(3)胃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4)疮疡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石膏不能祛湿,不能治疗湿热黄疸。C不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