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道清华 I《与道合真,通经致用身心安—<道德经>中的修持法》(连载二十四)

 昵称70139118 2020-10-22
8、修德的层次(乙)

(8)德善:

德的境界之一就是善。

《道德经》第49章云: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德达到了完美的善境,拿佛教的话说,是消除了分别心。对善人、不善之人,都以善来对待,这就达到了德的最高的善境,这也是圣人的境界、情怀。我们都有分别心,分好人、坏人,我们会赞美好人,仇恨坏人。但圣人会福佑好人,也会教化坏人。

(9)德信:

德的境界之一是信。信誉、诚信、信任、信义、信仰、信心,信之于人生,非常重要,“人无信不立”。

《道德经》第49章云: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经商最讲究信誉,信誉好了,人缘人脉就好,企业就能发展起来。不讲信誉的商人是“奸商”。我在现场讲的时候,专门讲到了我一位经商的朋友蔡先生,他生意做得很大,就以《道德经》此语为本,讲究诚信。


对于商业里的伙伴很讲信誉的、不讲信誉的,他都以诚信待之,所以他人缘极好。十六年前,他对我说,他向朋友借款,拿数百万元,朋友因为信任他,连借条不用打。他的公司叫“信德”公司,以信为德。他讲了很多他的故事,我课上讲过,这里不写了。

大家记住,《道德经》原理能用以治国、修身,同样能用以经商。以道家思想为本而经商者,名曰“道商”。当代的薛永新、朱铁玉都是著名的“道商”。我一位研究道学与商业的朋友宋先生还写过一本专著《新道商》。

(10)德真:

《道德经》第54章云: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一口气提出了德真、德余、德长、德丰、德普等境界、层次,一层比一层高深、广大。

这些内容我在前面讲“修身问题的提出”时讲过了,不再重复。但我还是要在下面单独列出来,以表示《道德经》里修德的“层次观”。


(11)德余:德的多样性。

(12)德长:德的可持续性。

(13)德丰:德的丰富性。

(14)德普:德的普遍性、普及性。

(15)德厚:《道德经》第55章云: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俊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一句“含德之厚”,简略为“德厚”。后面的内容,都是对德厚或厚德的比喻与形容。对于婴儿,很多时候,动物不伤害他,其中道理如何,我们不好说,比如现代报道了很多的“狼孩”,就是由野狼喂养大的人类。

德的厚,可以使我们获得这些非常神奇的好处:凶猛恶毒的动物、野兽不伤害;容易修炼精气神。

这一段里的“精之至也”、“心使气曰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代表了生命的精气神。知与智通,代表人的智慧、灵性、觉知,是属于思维、精神层面的,故能代表“神”。

在道文化里,元神代表灵性,也被刘一明称之为“灵知”。后天的思维、知识,称之为“识神”。“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可以代表元神与识神,代表灵知。我二十多岁时的书斋号叫“灵知堂”;我三十一岁后,斋号为“益生斋”。这两个斋号都与道家思想有关。


(16)德交:

德的交融、交流、交叉。

不同的“道德观”之间,可以交流、交叉、交融。比如,中华传统文化里,缺乏西方文化深刻广泛的“自由”、“民主”思想,自由和民主是政治与法制范畴,也是道德范畴;

西方文化里缺乏中华文化中的“孝道”、“因果”等范畴。文化的交流中我们学习西方多一点,而西方人学习中华文化精华少了点。

但西方人对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非常欣赏,视为人生修养的“黄金法则”,也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就是德的交流、交叉、交融。

但《道德经》讲的德交,更深邃,讲与鬼神在德的层面的交流,是形而上的境界。

《道德经》第60章云: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这里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传遍世界的政治格言。治理大国,要少折腾。

这句话曾经出现在第40任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元旦的《国情咨询文》里,使《道德经》英译本在美国畅销数万册,引发了西方世界的《道德经》热。这也算是东西方文化之“德交归焉”。

《道德经》这里讲的“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指的是人、鬼、神之间的“德之交感”。可能现代很多人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不相信具有超时空意义的圣人的存在。

修道就必须相信有鬼、神、圣的存在。人居阳间,鬼居阴间,神居天界。唯独圣,可居人间,可居天界。这是道文化里的基本说法。


修道,就关乎人与鬼神和圣人的关系,特别是神修丹法,鬼可以做护法,神可以做导师,圣可以做榜样。鬼是没有修炼、功德、封号的阴灵、灵魂;

神是有修炼、有功德、有封号、有地位、有管辖的更高级的灵性生命,圣的境界高于神,神而圣之,对神的超越,则入圣境。

《悟真篇》里紫阳真人说:“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可谓道高龙虎伏,堪言德重鬼神钦。”

前一句是说,德行不够而强行修炼,会引生魔障,特别是一些鬼神的干扰。后一句,写的就是修道者因阴德而有的与鬼神的“德交”。

《悟真篇》里紫阳真人说:“国富民强当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这是修道者与圣人的“德交”。

《悟真篇》里紫阳真人说:“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华池宴罢月澄辉,跨个金龙访紫微。从此众仙相见后,海田陵谷人迁移。”这是修道者与成道仙真的德交。

大家结合《悟真篇》口诀理解《道德经》“德交鬼神”“德交圣人”之理,会明白何以《道德经》就是丹道、仙道的根本经典了。

这里讲了修德的十六个层次、境界。十六在丹道是神秘数字,在于,古代的一斤是十六两,而丹药以一斤为数,半斤铅象征元精、半斤汞象征元神,代表阴阳各半。

《悟真篇》说:“药重一斤须二八,调停火候托阴阳。”二八一十六。


张玉仙老师在《瑞丰夜记》里说:“有人问君多少德,无量元气小称还。”你积了多少德,老天会把德转化成元气还给你。

这样看来,德、元气、药,三位一体。没有大德就没有丹道大药。难怪紫阳真人说:“大药修之有易难,亦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

这里,大德与大药统一了。难怪当代真人严新先生说“修德是修炼的高技术,是技术中的技术”。

大家认真思考,会发现《道德经》原理与《悟真篇》法诀,合契若神。

* 淘宝网址:https://shop101899225.taobao.com/  (淘宝店名:益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