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为什么不先灭南宋,而是不远万里“斡腹”远征大理?

 昵称535749 2020-10-22

2020-10-21 10:48

华人号:杂谈天下

“斡腹”用现代军事术语讲就是长途奔袭迂回攻击,绕到敌人正面防线侧后,攻击其防御薄弱地带的战术。“斡腹”的灵感很可能来自蒙古人的狩猎经验。在狩猎过程中,要通过四面合围狩捕猎物、捕杀猛兽,往往攻击其柔软的腹部更容易得手。

使用“斡腹”战术的前提条件是有一支高机动、不依赖后勤的部队。蒙军恰好就是这样的军队,蒙古骑兵是由精于骑射的牧民组成的,随行的牛羊就是他们的口粮。蒙古人能横扫欧亚大陆,靠的就是长途奔袭战术,他们已经将这种战术使用到了极致。

为什么要“斡腹”远征大理?

宋蒙开战以来,东线两淮宋军利用水网地带退守淮河一线,中线荆湖宋军固守襄阳、樊城,西线四川宋军凭着山城堡垒工事,顽强抵抗。蒙军在窝阔台时代的正面进攻,在宋军依托防御工事的严密防守之下,碰得头破血流,却几乎没有进展。原因很简单,在坚城堡垒、长江淮河面前,蒙古骑兵的远程奔袭战术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

蒙哥即位后吸取窝阔台的教训调整了战略,在与宋军接壤的地区也开始修城筑堡,屯田练兵。

正面进攻就要强攻宋军的坚固防线,蒙哥决定改变战术避实击虚,用蒙古人擅长的远程奔袭战术迂回包抄,绕到宋人防守单薄的两广地区,然后再挥军北上,从侧背攻击南宋的腹心,配合正面战场,以收南北夹击之效。

蒙哥的目光投向了远在南宋西南腹地的大理国。

大理国的前身是唐代的南诏国。937年,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其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云南全省,贵州、广西西部。但这时的大理已经没落,掌权的是相国高祥,国王段兴智也只能看人家的脸色,大理内部危机重重,很多部族都在闹独立。

1252年,蒙哥决定派兵南下“斡腹”大理,领兵主帅是忽必烈、勇将兀良合台。按蒙古惯例,南征军从东、西大军中每十人抽二人,参加远征的还有色目人、汉军,总兵力约十万。

蒙古为什么不先灭南宋,而是不远万里“斡腹”远征大理?

为这次远征,忽必烈大军准备了整整一年。

次年八月,蒙古远征军在六盘山(今宁夏固原一带)完成集结,开进临洮,开始了转战川滇的千里“斡腹”。

在进兵路线的选择上,忽必烈很是费了一番心思。九月,南征大军到达忒剌。忒剌也叫塔拉,位于白龙江支流包座河南岸,即甘肃迭部县与四川若尔盖县接壤的达拉沟,这里是连接甘肃与四川的要道。忽必烈在这里分兵三路:兀良合台率西路军,诸王抄合、也只烈率东路军,忽必烈自率中路军。

蒙古为什么不先灭南宋,而是不远万里“斡腹”远征大理?
忽必烈

东路军只是偏师,沿川藏边境南下,沿途做出袭击四川宋军的态势,实际是牵制四川宋军主力,干扰宋军南下救援大理,同时迷惑南宋,掩盖其奔袭大理的真实目的。

西路军是攻坚的主力,由勇将兀良合台率领。为达到突然性的目的,忽必烈让他们走一条比较容易走的线路。所以,他们的推进速度最快,第一个抵达预定战场。中路军是主力部队,所要走的线路是三路中最为艰险的一条,忽必烈把这条最难走的路留给了自己。

兀良合台率西路军自达拉沟西行,进入阿坝草原,经色达、甘孜、新龙、理塘、稻城等地南下。这一线多是水草丰茂的大草原,蒙军骑兵到了草原就等于到了家,这一路进军顺利。

九月中旬,大军从旦当岭进入云南,金沙边的摩些(今纳西族)等部酋长纷纷迎降。兀良合台派出快马迎请忽必烈速来前线主持军务,同时率军渡过金沙江直逼丽江城。

忽必烈率领的中路军离开忒剌后,经川北阿坝草原,循大渡河西岸南下,一路招抚、招降了不少吐蕃部族。割据的吐蕃封建主们相继归降,忽必烈大军顺利通过吐蕃聚居区,自泸定东渡大渡河,进入宋境的黎州,招降了大渡河东岸的各部。蒙军过岩州,占黎州,翻越飞越岭(今四川汉源西北),于九月底进抵岭下的满陀城。

忽必烈得到西路军飞报后,将辎重留在满陀城,十月初一,全军轻装前进自富林渡口再次渡过大渡河,取道古清溪,经安宁河谷,急速南下。同时,忽必烈催促东路军追随中路军过大渡河,策应主力。

中路蒙军过河后进入大渡河谷地,这里尽是悬崖绝壁,山路崎岖难走,翻越雪山时,因为山路陡峭马上不去,骑兵只得改当步兵。进军路上异常艰苦,沿途跌进峡谷的人马不计其数。

忽必烈能走出来还是靠着部将郑鼎一路背着。蒙军汉将董文炳率领的汉军是中路军的后卫部队,他身边的四十六个骑兵跟着走到最后的只有两个。山路崎岖陡峭难行,每天只能走二三十里。十一月初,中路蒙军在山地峡谷中艰难穿行了一个月后终于走到了金沙江边,南面就是此次远征的目的地大理。

东路军取道川西北草原通往内郡的古隘道,进入松州、茂州境内沿着南宋军州南下,出岷江故道,进攻与四川相邻的大理白蛮。当时正值宋军大将余阶含愤而亡,新任蜀帅余晦庸碌无能,蜀中局势动荡,东路军得以毫无阻碍地穿越雅、黎二州,追随中路军渡过大渡河南下。

十一月初,三路蒙军会师于丽江城北的金沙江畔。居住在丽江一带的摩些部族向蒙军投降,蒙古兵乘着皮囊、木筏从卞头渡口南渡金沙江天堑占领丽江,准备攻打下一个目标——大理。

大理城守将是大理国相国高祥。在攻打大理之前,忽必烈派使节劝降并承诺之后不屠城。

但久闻蒙古人嗜杀的大理人不信,高祥杀了使者。忽必烈见劝降不成随即挥军南下,于十二月十二日兵临城下。高祥率兵出战被蒙军打得大败,蒙军乘胜包围了大理城。

忽必烈再次派出使者招降高祥仍被拒绝。十三日,兀良合台的西路军攻占大理都城北关龙首关后,与东路军先后来到大理城下,与中路军会师合围大理。高祥再次率军背城出战,但在三路蒙军合击下大败而归,蒙军很快攻破大理城东的上关。

忽必烈命令蒙古勇士组织一支突击部队,绕道苍山西坡由西向东翻越苍山。这支登山部队十之八九死在了苍山上,但最终存活下来的士兵完成了使命。这支奇兵由山顶直冲而下,突入城中。大理国君臣被这种气势镇住了,弃城而逃,蒙军乘势杀入城中。十五日夜,眼见大势已去,大理军民纷纷乘夜弃城出逃。大理国王段兴智逃往善阐(今云南昆明),高祥率余众南走,大理城陷落。

忽必烈因为大理拒绝投降,还杀害蒙古使者,大怒之下,就要下令屠城,在谋士的苦劝下才作罢。

十七日,蒙军出大理城南龙尾关,经赵赕(今云南大理东南)追击高祥,十九日在弄栋府(今云南姚安)俘杀高祥。忽必烈随后“分兵略地,所向皆下”,迅速占领大理。

1254年春,忽必烈留下兀良合台率军戍守大理继续征服大理境内未归附的部落,自己班师北返。五月二十九日,大军抵达六盘山。八月,忽必烈回到了他的金莲川大本营。

在这次远征中,忽必烈显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兵分三路的方案,核心在于快速,远征奔袭要的就是出其不意,给敌人以突然、迅速、猛烈的攻击,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降到最小。从甘南到滇北,一路之上,蒙军遇到小股敌人绝不纠缠,全军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犹如神兵天降来到金沙江北岸,对丽江形成泰山压顶之势,逼得敌人不战而降,又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拿下大理,战役节奏的控制可谓炉火纯青。

远征大理,真正的硬仗只有大理和昆明两仗,前一仗打了三天,后一仗也只打了七天。“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忽必烈是做到家了。

“斡腹”远征的胜利,树立起了忽必烈在军中的威信。蒙古人是相信实力的,忽必烈正是从这里开始走向他的人生巅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