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膳】没想到你是这样的黄芪甘草汤。。。。。。

 医养百家谈 2020-10-22

一直以为黄芪甘草汤是止咳平喘的,有天无意中翻起《医林改错》,说治前列腺炎很灵验,“治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不论年月深久立效”。

像家中长辈讨教时还得知,可改善睡眠。甚至于得了电线杆上的老军医才能治得好的隐疾,小便作痛,黄芪甘草汤,立效。

再查资料

重庆市壁山县中医院:刘元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年04期 投稿 

《黄芪甘草汤加减 治疗前列腺炎15例》提到:笔者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前列腺炎1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15例中,30~40岁7例,41~50岁5例,51岁以上3例;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38个月。排尿时阴茎痛,尿道刺痒者5例;尿频且有乳白色粘液流出者3例

《四川中医》200321(12):35-36

《黄芪甘草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作者:杨静,苏宗泽,李华萍

摘要: 本文报道胃、十二指肠溃疡102例,治疗组54例用自拟黄芪甘草汤治疗,治愈41例占75.93%,好转11例占20.37%,总有效率96.3%;对照组48例用西药治疗,治愈36例占75%,好转4例占8.3%,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疗效.

【题 名】黄芪甘草汤为主治疗尖锐湿疣150例

作者:陈其华

机构: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长沙410007

刊名:《中国性科学》 2005年第14卷第5期,8-9页

目的:通过对150例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中药黄芪甘草汤内服为主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

方法:将24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对比其疗效。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黄芪甘草汤配合西医治疗尖锐湿疣是目前一种较好的综合疗法。

临床上还可用大量黄芪治疗自发性气胸、痈疮,痤疮,高血压,乙肝,等诸多病证,在此略过。需要强调的是黄芪一是大量,二是生用,这既是张锡纯的经验,也是临床上感到用蜜制易上火发热,生用则无此弊。

黄芪要细,质地紧密为好,其质之好差好比甘蔗,蔗身粗大质地稀松食之不甜,俗称“空心甘蔗”为质次的甘蔗。

黄芪的剂量如果在30g以下,不容易看到它补气的效果。有网友称曾用黄芪50g煮水喝,人倍精神。生黄芪大量使用可有明显利尿效果。

治疗皮肤病,黄芪可小剂量,才能走肌表。比如李东垣的处方,黄芪的量都很小。大剂量使用黄芪,主要在于气足而通。临床应视情况而定。

对于体倦乏力怕冷易饿,之前经大剂量的黄芪、人参、附子治疗无效,改用小剂量的补中益气汤治疗黄芪15,党参10,其他则为3克,6克不等,效果却还不错。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

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胡适先生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黄芪用药禁忌: 
  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此外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甘草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但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甘草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

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生甘草能够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黄芪甘草汤

黄芪甘草汤治疗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

生黄芪四两(120克).生甘草八钱(24克)。

病重者可一日两服。起步量就是300克,最大量可以用到每日600克。

《[中医]擅用黄芪的王清任》由66test友情收集整理的

谨供需要中医的朋友参考。内容摘要:

    擅用黄芪的王清任

    清代时,一斤相当于多少克?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一两等于10钱,一钱等于3.73克。

《医林改错》中还有几个处方也使用了黄芪,只是剂量都在60克左右,从剂量上讲,没有特色,就未再收录。

王清任是临床大家,善于从气血进行辨证。

他的《医林改错》往往被人误解。

经常被误解为“医林改错,越改越错”。

如果仅把医林改错看成解剖学,或者用现代解剖学的观点来看医林改错,那《医林改错》真是错误百出、瑕把瑜掩。

但是,仔细阅读医林改错,就会发现王清任的解剖学观察是为他的论病服务的。

虽然现在看来那种解释有点牵强附会,但是王清任为自己的临床认病识病辨病找到自己观察到的解剖学基础。这种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这种思考模式也是可以探讨的。

如果仅把四逐瘀汤堪称本书的重点,强调或者突出活血化瘀疗法,那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血瘀只是一个病理因素,同时也是人体气化异常所出现的病理产物。血瘀并非无缘无故的产生,出了外部创伤可以产生血瘀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气虚不能鼓动血液的运行或者气滞导致血瘀。气化异常也可以出现痰湿或者痰浊蓄积于体内。气足则气化正常,痰浊瘀血皆可以被气化为 “无”。

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在“论黄芪”一文说到:“王清任善用黄芪,特别是重用黄芪,最重者用八两(240克),我仿其法治一截瘫患者,曾用黄芪十二两(360克),效果不错。”

早年,胡适患肾炎,那时,既没有抗生素,更没有激素。西医对这个病束手无策,他乃求之于中医。该时,北京最好的中医,第一块牌子为萧发龙,他是慈禧的御医;第二块牌子为施今墨;第三块牌子为陆仲安。陆用药,喜用重剂,反对者讥之为蒙古医。胡适请陆诊治。陆的处方以黄芪、党参为主,分量特别重。普通药罐盛不下,乃用砂锅煮药,节制饮食,清炖,不放盐,完全淡食,难以下咽。胡适坚持下去,经过陆仲安的精心治疗,他的肾炎居然全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