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文|访歌星朱晓琳和她的父亲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0-10-22

tong按

图自互联网引擎

发表在在《父母必读》1985年11期。
刊物中的标题为《我不愿意她成为昙花一现的歌星》。



我不愿意她成为昙花一现的歌星
采访、撰文:王伯康


“初来苏州,不知道苏州观众喜不喜欢我的歌?” 

这是朱晓琳接受我们采访时,说的头一句话。加上这句,整个采访过程她总共只说了那么两三句话。若不是她父亲朱明熙也在场,我们对读者真是无可奉告 。

怎么地如此寡言?是因为前一天才从哈尔滨飞回上海,今天一大早又赶到苏州,马上又要登台,她太累了?还是因为她矜持或者是腼腆?

是啊,她还刚刚十七周岁。穿了件滑雪衫,那模样,仿佛比实际年龄还要小些。可是,她毕竟是经过大场面的少年歌手,谁不知道北程(琳)南朱(晓琳) , 当今歌坛的“二琳” ?

“晓琳性格内向,每到一处演出,对采访的人都说不上两三句话,有时甚至闭口交白卷呢!”在座的朱逢博老师终于给她解了围。

1

想不到家里会飞出一颗歌“星”

晓琳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爸爸朱明熙是教语文的老师,妈妈别是位体育老师。他们都是从青少年时代就爱好文艺、体育活动,爸爸对一般的乐器、演唱、指挥,都拿得起来,还登台演过戏。虽然晓琳五岁时,爸爸曾教她拉过小提琴,七岁时又进了扬州“小红花”少儿演出队,然而一直到晓琳上小学四五年级,父母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的女儿在唱歌方面有什么“天才”。后来,“晓琳唱歌真好听”的话,渐渐传到父母耳里,他们这才意识到,作为教师,作为群众业余文艺活动的热心辅导者,为什么对自己家里这个“业余爱好者”不关心和辅导一下呢?他们开始在家庭领域里履行教师职责了——严格地、几乎是死板地要求女儿把每一首歌、每一支谱唱对、唱准,并要求感情饱满、韵味浓厚。这,和他们辅导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仅此而已。他们没想到在自己的家庭里会升起一颗歌“星”。因此,他们在女儿的歌唱训练上,从来不苛求什么。

图自互联网引擎

2

家庭生产的第一盒磁带

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晓琳赶上了祖国文艺春天到来的好时候。《 月儿弯弯照九州 》 、 《 四季歌 》 、 《 洪湖水浪打浪》…… 一支支优美的旋律,随着晓琳那本色、天然、不加修饰的声音唱出,像秋天空中湛蓝色天幕上的朵朵白云,清澈、飘逸。她飞出家庭,飞出校园,飞出扬州,受到了包括王昆,朱逢博同志在内的音乐界同志的首肯。

没有成就,不能强求,有了成就,就要敢于冒尖。朱明熙想,为什么不能让广大听众对晓琳的歌进行一次评判和鉴定呢?他独出心裁,毛遂自荐,给自己十三岁的女儿录了一盘盒带,包括 《 北国之春 》 、 《 绿岛小夜曲》、 《 月儿弯弯照九州 》 等十几首歌,寄给了广州的太平洋影音公司。可是,事隔大半年,杳无音信。难道她的歌真的不行吗?

图自互联网引擎

3

十五岁成名的少年歌手

太平洋影音公司终于有了消息。他们说晓琳的录音带听起来伴奏太强,有喧宾夺主之虞,声音听不真切,希望重新寄一盒。朱明熙遵照公司的意思,又增加了几首电影插曲,按要求为晓琳重新录了一盘寄往广州。虽然又是半年过去了,广州方面仍无消息,但晓琳的歌声在沪宁一带传扬开了。春节,上海邀她去参加新春联欢会,与沈小岑、梁波罗等名家同台演出。通过电视屏幕,广大观众认识了她,承认了她,赞扬了她。接着,太平洋公司正式请朱晓琳去广州录制磁带。在我国来说,这是破天荒地为一个十五岁的中学生出版发行的盒带,其中包括 《 小机灵的歌 》 、 《 猜谜语 》 、 《 那年我十七岁 》 等。

4

她仍然是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朱晓琳成名了。去年七月,她应邀到上海参加“夏之夜”音乐盛会,每一场都要接受一万八千名上海观众的检阅和考试;

暑假,又与家人赶赴南京,到南京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录像,并与关牧村等同台在“青春音乐会”上演出;

一九八四年,她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新闻人物;她的足迹遍布哈尔滨,天津、苏州、上海......

不知内情的人,以为朱晓琳早已弃学从艺。其实,她仍是一名学生,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她的父母说,学生,就要学好功课。与学习相比,其他都是次要的。在父母的教导和学校老师和悉心栽培下,晓琳从小功课就很好。小学毕业,考入了省重点中学扬州中学。初中毕业,又考入了市重点中学的新华中学。这一切都是凭成绩,硬碰硬。现在她已经上高中二年级了,成绩还不错。晓琳父母始终坚持这条原则:学习是主业,唱歌是业余的。有时即使出外参加演出,也得不影响功课,不耽误上学。


5

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晓琳的父母对她的前途作何打算?朱老师是个爽快人,他直言不讳: ”我不愿意她成为一个昙花一现的人物。”

是的,少年成名,誉载天下,这是高兴事。可是做家长的头脑十分清醒,他们丝毫没有飘飘然。来邀晓琳演出的人多了,来要她加入文艺团体的也多了。从北京到上海,从中央到地方,从歌舞团到乐团,简直应接不暇。“可是,我们不想让她进任何一个文艺团体,”朱明熙说,“广大听众喜欢晓琳的歌,这是对她的鼓励和爱护,但现在就决定前途,还为时尚早。如果说晓琳在歌唱方面确有天才,有发展前途,那么,就没有必要急急忙忙进入专业团体,假如她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的前途,进去了也没意思。”朱老师是有远见的。纵观当今年轻轻的便跻身文艺界,崭露头角之后又因为思想、文化素质欠缺而影响了成就的,难道还少吗?!老朱说,与其将来到了需要的时候,不得不再反过头来念书、上大学,还不如先读好书,学好文化。当然,有时间、有精力,唱唱歇也无妨。“我们宁可让女儿做一个有文化而能干点别的事儿的青年,也不愿她成个光会唱歌而没有文化的人。“  

临别时,朱明熙老师的话久久地在我耳边萦回。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啊 l














编辑:tonglinghua

-FI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