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嘎俄丽泰》,1979年发行的黎信昌独唱作品黑胶唱片

 六零后声乐往事 2020-10-22

1979年中国唱片社发行了《嘎俄丽泰  黎信昌(男中音)独唱》小黑胶唱片,片号M-2479。我认为这是黎信昌先生第一张个人演唱录音专辑。

唱片封面的水粉画,是以歌曲《嘎俄丽泰》的情境来创作的。哈萨克美人、骆驼、弹着热瓦普的小伙子、明月、大雁.....对应着月夜中的吟唱:“......野火样的心情来找你,帐篷不在你也不在......”

唱片M-2479封面

封套背面的这幅图应该是黎信昌夫妇同台的演出照。以唱片附图的标准看,这不是一张好照片,合作钢琴师基本看不清楚是谁,歌者的脸也稍微模糊了些。所以这大概是唱片编辑从黎先生既有照片里扒拉出来一张凑合用了。封套背面印上了赵沨先生撰写的歌者介绍。赵先生当时是中央音乐学院在任上的一把手,给下属教师写“推荐辞”在当时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也足够说明院里对中唱给黎先生出版个人作品集的欢喜。

唱片M-2479封套背面

印在封套上的话是这么说的:

黎信昌是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之一。一九六〇年他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一直留校担任教学工作。他曾在一九六〇年国际舒曼声乐比赛中获奖。一九七七年出过访问演出,受到国外听众的好评,他还曾为许多国产影片录制电影插曲。

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刘勰曾经说过:“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意思是说,如果只有繁缛的文采而缺乏深刻的感情,品味之下,必然使人厌烦。黎信昌的演唱风格朴实、自然,没有哗众取宠的卖弄,能比较贴切地、真挚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在演唱技巧上,上下声区通畅,正如中国古代声乐理论上说的声音“垒垒如贯珠”;同时他又重视吐字的清晰。正是由于这些,黎信昌的演唱深为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所称道和欢迎。

小黑胶的容量不够大,收有九个录音。除了《黄河颂》,其余八个均为黎先生演唱、谢爱明女士演奏钢琴,从音效判断应该是为发行唱片特地录的。

1 牧歌  东蒙民歌

2 噶俄丽泰 哈萨克族民歌 黎英海改编

3 我为祖国献石油    薛柱国词 秦咏诚曲

4 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词 贺绿汀曲

5 黄河颂 自《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 冼星海曲严良堃指挥 中央乐团乐队

6 魔王 舒伯特 曲 歌德词     

7 菩提树  舒伯特 曲   缪勒词

8 月夜(德语演唱) 舒曼曲  爱森多尔夫词

9 费加罗的咏叹调 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达·蓬特词 莫扎特曲

1975年黎信昌被定为《黄河颂》的演唱者

参加中央乐团《黄河大合唱》表演

黎先生这款《黄河颂》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最佳版本。他的学生马金泉先生曾介绍,《黄河颂》这首曲目,在黎先生之前以男高音独唱居多,而移至C大调由男中音独唱,黎信昌首开先河。对于男中音而言,《黄河颂》的音域不是很宽,最高音也不过是小字二组的e,但却十分不容易唱好。作品的后半部分总是“吊”在小字二组的e 上,从技术上讲,不会“换声”的人,就不可能或是只能“喊”着完成这首作品;如果“换声”做得过大,又会造成声音的暗涩、音色不统一;而要将不规则的交替拍子演唱得十分顺畅,并将这首颂歌的抒情性、壮阔感体现得当,难上加难。但对于黎信昌这一类高男中音来说,将这首作品定为C大调来演唱简直就是为其量身定做。黎信昌演绎的《黄河颂》,既有男中音应有的通透、深沉,又具男高音的抒情、柔美,实有令后人望尘莫及之感。

此处我忍不住说一下。不知何故,不少在线音乐播出平台标为黎先生演唱的《黄河颂》错用了男低音岳重的录音。这对既不熟悉岳重又不太熟悉黎信昌歌声的“后浪”听众们来说,太坑了。比如下面这俩


或许赵沨先生作为黎先生“娘家”人,不好夸得太鲜明?他评黎先生的演唱风格朴实,我也同意也不同意。说同意,是我认可黎先生确实唱歌不卖弄,说不同意,是朴实这个词儿,或可产生歧义,联想起“不精雕”的意思。黎先生唱歌还是很讲究的,这唱片中的所有歌曲都体现了他根据自己的特点对作品的构思。黎先生比较独特的优点,我更愿意抄过来马金泉先生的说法——

他是个聪明的歌唱家,从不给自己的声音增添任何不必要的麻烦,不撑、不挤、不压是他对歌唱声音要求的铁则。

钢琴伴奏的这几首歌曲,都是那时候音乐学院学生在校学习必须要唱的歌曲,艺术”效能“可能是当年唱片编辑和黎先生选歌的第一关注项。黎先生唱这些个歌,似乎有那么点范唱的意思。从我个人的口味而言,这些录音当年可以当范唱听,现在听来也非常舒服。稍微欠点厚度的我觉得是“费加罗”,黎先生的声音在这首歌曲的表达上,还是太文雅、持重了些,不够活泛,费加罗又不是凯鲁比诺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吧。

1 牧歌  东蒙民歌

2 嘎俄丽泰 哈萨克族民歌 黎英海改编

3 我为祖国献石油    薛柱国词 秦咏诚曲

4 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词 贺绿汀曲  

6 魔王 舒伯特谱曲  歌德词    

7 菩提树  舒伯特谱曲  缪勒词

8 月夜(德语演唱) 舒曼谱曲  爱森多尔夫词

9 费加罗的咏叹调 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达·蓬特词 莫扎特曲   

1981年中国唱片社又为黎信昌先生发行过一张个人作品集黑胶《夏日的回忆》(M-2675)。择期再聊。

1960年中央音乐学院在校生们排演的歌剧《青春之歌》
江华 (黎信昌饰)魏三大伯(李光伦?) 林道静(黄揆春饰)


不懂就问,留个问号——
当下如果中央音乐学院招学生,黎先生这种音色的还有可能被定在男中音培养吗?


【参考文章】 

内敛、低调走春秋(上)——记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黎信昌教授
内敛、低调走春秋(下) ——记著名男中音歌唱家黎信昌教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