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唐朝第十位皇帝,但登基不到一年,就退位并去世了

 昵称535749 2020-10-22

2020-10-20 11:52 

华人号:怪谈

太子时期的英明果决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话不假。在李诵生长之时,他看到了许多次地方藩镇叛乱。不仅如此,他还看到了朝堂上的大臣们窝内斗的情景,这些经历无不令李诵对周遭的环境,有较为清醒的认知。

他涉猎颇广,能文能武。文方面,李诵能写一手好字,还粗通佛经。至于武方面,那更是不用担心了,发生在公元783年的泾原兵变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场战争中,叛军攻陷长安,唐顺宗李诵的父亲唐德宗李适逃出奉天。而这过程中,是李诵与士兵们一起奋勇杀敌,才保证了唐德宗的安全。由此可见,李诵不是一般地勇敢。

按理说这样英明神武的李诵,只要不作死,以后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缘何会被迫退位呢。原因很简单,他触碰到了一些位高权重之人的利益,因此不得不凉凉了。

太子过于谨慎

我们都知道清朝康熙之太子,为何走向灭亡。其一太子正当壮年,可康熙已经老了。面对年轻的儿子,哪怕是圣祖康熙也会有一丝忌惮。其二,太子过于张扬了些,康熙初期喜欢他还好,可后期若不喜欢,那么那些张扬下的不好,就会反噬他。

李诵与胤礽(胤yin,四声。礽ren,两声)完全不同,首先在性格上李诵过于谨慎,就怕落人口实。其次,两者的结局也有所不同,一位被废,一位登基。

虽然他们都有多年的太子生涯。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李诵只有二十五年的太子生涯,可他被册封为皇太子时,已经18岁了。可想而知,他即位时,已四十多岁。即使如此,李诵也要幸运些。他成功登基为帝。

可长时间在德宗眼皮子底下的生活,再加上曾遭受过灭顶之灾,李诵开始谨小慎微。

那时郜(gao,四声)国公主恃宠生娇,自由出入东宫。唐朝的女子大都彪悍,这其实没什么。可是后来公元787年,有人揭发她使了巫蛊,这一下子,就捅了个马蜂窝。


古时,对巫蛊厌胜,那是深痛恶绝。不出意料,郜国公主会被废。不仅如此,郜国公主还与一位州司马私通,并且暗中还与太子詹事暗中往来,她的女儿更是李诵的太子妃。因此,李诵也被牵连,被李适一顿臭骂。正是因此事,李诵开始谨言慎行。

从787年到他登基的805年,可还有18年呢。这十八年一直谨言慎行,心理处于压抑状态,这对身心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果不其然,当他爹德宗病重时,四十多岁的太子也得了病,中风。

公元805年,德宗逝世,顺宗即位。这可如何是好呢?

不到一年的执政

顺宗即位,本该是大展宏图之时。可他的身体健康却是个问题。先把身体问题放一边,无论如何,作为一位对王朝有清醒认识的君主,他一定会改革。

李诵重用王叔文,王伾(pi,一声),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他们形成了二王刘柳这个势力集团,为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状态,反对地方割据以及反对宦官专权。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可是在君主弱,他人强的情况下,这就触碰到了宦官势力的利益了。反对地方割据,因为山高皇帝远,地方势力不能给他们穿小鞋。可大张旗鼓地说自己,反对宦官,可不就会把“地方小蛇”宦官们,给惹毛了吗!

因此,为了宦官集团的利益,俱文珍等人决定另立新主。以顺宗的名义下旨,立顺宗长子为皇太子。李诵就这样,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二王刘柳,革新失败。

常年的压抑心理使李诵患了病,而有健康问题的李诵在登基后,又革新失败,被迫退位。这一系列的打击,就是常人都挺不住,更遑论是当事人呢。公元806年,李诵去世。

虽然他的儿子是在他死的前一天,才公布病情,令人怀疑这里面有些不可说之事。可李诵病弱是事实,或许宦官们与宪宗(李诵长子,李纯)出过手,可这只是压倒李诵的最后一颗稻草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