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性决策与非理性决策

 简单生活lxr 2020-10-22

理性决策内容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评估可行性和权衡利弊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思维或情绪状态。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环境与自身的变化而变化。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与可能性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计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必备条件

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决策方法

1、确立一套完整的可操作性目标,并赋予权重;

2、建立一套完整的主选方案,准备至少一套完整的被选方案;

3、列出一套组织或社会其他价值与资源的完整清单,并赋予权重;

4、对每一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完整预测;

5、对每一方案进行净期望值计算;

6、 比较各净期望值,选取期望值最高的方案。


非理性决策

  是指决策者在遇到困难的决策问题,难以作出决定时,或者无法客观判断决策问题,或者决策方案之间没有明显的优劣差异,或者决策问题要求决策者迅速作出反应,没有搜集信息、分析论证的机会等,决策者只能依照自己的习惯、猜测,本能等非理性的心理因素,或者盲从权威的分析意见作出决策。

        客观地说,任何决策过程都存在这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当这种非理性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时,这个决策就是非理性决策。


非理性决策的适用范围

  第一,有时遇到高度不确定性的问题时,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一无所知或仅知一鳞半爪,对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也不清楚;

  第二,有时处理的问题没有或极少有先例;

  第三,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变化莫测,无法进行科学预测,决策者只能凭直觉进行决策;

  第四,经常或者是突然发生的问题,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作出决策,没有时间收集信息并进行论证;

  第五,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了解很少或者根本不了解时,无法进行正常的理性决策,只能凭直觉选择决策方案;

  第六,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的各种分析数据于决策无济于事;

  第七,当有几个决策方案,而每个方案都是比较好的方案时,决策者难于权衡,难于比较,难于选择.只得借助于直觉进行决断;

  第八,要求作出决策的时间紧迫,压力大,不得不在不恰当的条件下进行决策。

        凡此种种,决策者只能凭自己本能的反应和条件反射等主观意识和直觉进行决策。


有效发挥非理性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决策者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决策过程。

        要有效地发挥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必须把握如下两点:

  首先,要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对理性因素的诱导和补偿作用。

  其次,要充分发挥理性因素对非理性因素的支配和定向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