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平稳稳中求活 唐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劲。”“稳”与“活”是楷书结构的核心。其中“稳”是前提、基础,侧重于形体的稳定“活”是建立在稳定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侧重于趣味神韵。稳活统一,方可使楷书既稳重大方,又不失活泼俏丽。 重心平稳: (1)横斜势平、竖直立形: 楷书横画虽取斜势,但横收笔的顿笔却又压下分量,使上斜的笔势获得平衡。楷书中的主竖、长竖大多挺直劲健,以支撑字形,勿使歪倾横势平、竖直正保证了汉字骨架的平正整齐。如“平、柱”。 (2)紧抱中线、各部照应: ①上下贯通:写字要有中线意识。各种结构字形,其重心大多要落到中线上。平正型独体或上下结构的字,上下横画中点、上下各部中点多要稳居中线,上下贯通、中心对应:偏斜宰形中体现重心的关键点也要齐聚中线;左右结构中各组成部分大多自有一条中线。如“宏、陈”。 ②左右照应:平衡结构中,中线左右部分的高低、远近、长短、收放斜度、留白等也要大致照应,以求左右平衡。如幸、蔡”。 (3)布白均匀、比例和谐:间距布白宜匀整,繁处占的比例宽,简处占的比例窄,以求松紧适宜,留白均匀,使重心平稳如“僧” (4)突出主笔、统领字形:主笔是字中能够覆盖、承载、贯穿或包含其他部分的笔画,多舒展、粗壮。主笔突出,可统率全字,避免结体松散,并能稳定字形。如“弟”。 (5)避让穿插、结体紧密:避让穿插可使字中各部紧密结合,有效避免结体松散分家,增强字的整体感和稳定性。如“钟、为” (1)横取斜势、竖分向背: 楷书横画左低右高,是人们为了求取字体动感并克服视觉误差和适应手的书写习惯而总结出来的基本书写规律(柳体楷书中,这种左低右高的写法被同样运用到撇捺、左右点等结构安排中)。竖画也是“竖直”实不直,除悬针竖较直正外,垂露竖多带有曲意,短竖多取斜势以求灵活。 (2)均衡照应、同中有变:柳体的左右照应采用非对称式的均衡照应。因为横的斜势、撇低捺高、结构上左收右放的追求等因素,使字形在左右照应的同时,总体上又显得左低右高,整齐中透着灵活。 (3)匀中求变、动从静生: 在布白均匀的大前提下,汉字结体又追求上紧下松(王)、左收右放(致)、中紧外松(承)、繁紧简松(权)的对比,这就又打破了布白、比例的绝对匀称,使字的结构既统一又有变化。 (4)因字立形、变化参差: 汉字虽称“方块字”,但字形上却高矮胖瘦,各具特色同时,因突出主笔的需要,通过笔画间的长短、主次对比,使笔画、字形变得参差不齐、高低错落。如“岸、伽”,对整篇中相同的字、相同的偏旁,一字中相同的部分、相同的笔画都要尽量避免雷同。如“修、谈、参” (5)连贯呼应、斜正相生:楷书追求动态的平衡,讲究意连生韵、俯仰生姿、顾盼生情、斜正生灵性,从而赋予汉字以生命和神采,使汉字最终生成为书法艺术。如“流、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