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136)百步街

 吴越尽说 2020-10-22


      百步街上百步桥,百步行到盛家带。之前我们曾经介绍过盛家带,百步街北端就接连着盛家带,在地图上呈现出一道独特的弯折。


      不到80米的百步街,北接苏大,南对百步桥,多走两步就是十全街。闹市的繁华包裹着近百年的书卷气息,许多苏州文人名士都曾在这里居住。




      百步街12号曾经的主人叫苏雪林,她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并称“中国五大女作家”。苏雪林早年留学法国,1925年回国,历任东吴大学、安徽省立大学、武汉女学教授,一生从事写作与屈赋研究,被称为文坛的常青树。


      1928年苏雪林在东吴大学任教,而她在百步街的居所,便是出自她的丈夫张宝龄之手,整个建筑狭长得像个火柴盒。苏雪林对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很满意。她曾写道:

      “苏州有一座小屋倒算是我们自己的。但建筑设计出于一个笨拙工程师之手。本来是学造船出身的,却偏要自作聪明来造屋,屋子造成一只轮船,住在里面有说不出的不舒服,所以我又不大欢喜。”



苏林雪


      也有人说,当年购置的土地便是狭长型,房子当然也只能建成这般形状。张宝龄建造这所房屋是在1927年,张宝龄建造这幢小洋楼是因为在上海发了一次高烧,想念曾在苏州一年的生活,想着重回东吴大学教书定居。这块地本是一家酒厂,愿意将房屋和地基一起出售。教教书,写写作品,可以想象,苏雪林与丈夫安然置身这处私宅中的惬意。据说让苏雪林一举成名的两部代表作《绿天》和小说《棘心》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在他们离开后,百步街的房屋就成了真正意义的职工宿舍,不同的老师在这里生活,为东吴大学的学子们带去知识,先后培养了费孝通、杨绛等诸多人才。


      而百步街8号也曾一度被认为是苏雪林故居,但从苏雪林的自传和其他散文里提到的细节看,百步街8号与苏雪林的回忆并不相符。




      百步街8号的建筑风格与百步街12号的风格大同小异,是极为清爽的一幢青砖平房,占地约320平方米,面阔五间,北出厢房,平面成凹字形,房顶有老虎天窗,壁炉的烟囱还保留着。主建筑左右都有稍微低矮些的偏房,灰白的墙和绿色的窗,窗下种着几株月季。现在的住户王女士说,她听父亲及家里更高辈分的老人说过,这所房子最早为民国教会名人江长川所有。



江长川


      江长川毕业于东吴大学神学院,是东吴大学第五届毕业生,后来还担任过东吴大学董事会董事长。江长川是监理会第一个受正规神学院训练的中国教牧人员,他在苏州读神学时就在上海慕尔堂实习讲道,毕业后一直在监理会各大教堂任牧师。1931年,江长川被选为卫理公会两名华人会督之一。




      另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苏州大学老教师回忆,百步街这几栋民国建筑是东吴大学时期的教职工宿舍。虽然各中归属还留了一点小争议,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认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更好地加以保护。


      如今的苏州大学规模扩大了很多,南门内昔日的职工宿舍已经变成了王建法学院;北面一直到相门,又新建了东校区、独墅湖校区等。百步街的这些老房子现在已大多闲置,苏雪林故居也被封了不许外人进入。




      但百步街上的这些百年教工宿舍,仍是那个年代东吴大学最有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除了钟楼和教堂建筑,还有当年一群老师为了传播知识在这里生活的印迹。



主播:紫衣玫瑰  梧桐

摄影:凯拉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9月2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