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视频在自读课文教学中的运用 参考论文

 新用户65147843 2020-10-22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自读课文。重庆市聚奎中学校的程老师在前不久举行的“重庆市初中语文自读篇目教学研讨会”上,将“翻转”模式背景下创新的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获得了成功,并入选人教社网络示范课例。

在磨课之初,我们(指导团队和程老师)在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文章编排位置及单元教学要求等因素后,决定采用“略读法”让学生自读课文,并以“任务牵引法”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以“问题研究法”探讨重难点问题,然而,学生不知如何“略读”,没有略读的实践体验。那么,怎样既能让学生快速掌握“略读”方法,又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呢?我们想到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与手段。

首先是制作微视频。微视频是教学辅助形式,制作要短小精悍,美观实用,又要方便录制,特别是要有好的脚本和新颖的视频,视频要以动画为主。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略读的技巧”微视频脚本: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非常喜欢读书,而且看得极快,别人需要逐字逐句理解时,他却能够通篇扫一眼就抓住要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甚至能够十行俱下,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一目十行”。听完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想学习一目十行这种技能呢?那就赶快跟我一起学习略读的技巧吧!

略读,就是粗略的阅读,就是用较快的节奏通读文章,感知大意,获取文章信息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自读课文或者课外读物的阅读。运用略读法阅读可以让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其精华,提高阅读效率。掌握略读方法,贵在技巧。

技巧一,就是要注意问题特征。如今我们接触到的文章体裁主要是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重在以情感人。对这类文章进行略读的方法是“抓情节,略描写”,即只需要抓住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就可以了。议论文则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表明观点为主要目的,重在“以理服人”。对这类文章进行略读的方法,就是抓住作者的观点进行重点阅读。

技巧二,就是阅读前应该先针对标题进行提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前,可以针对文章的主标题、副标题、小标题等进行提问,这样阅读就有了目标。带着问题去阅读,便可以提高效率,快速地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技巧三,就是要抓住中心句段。略阅读的时候,不应该平均使力,应该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这就需要抓住中心段落和段落中心句。重点的段落一般是抒情性或者议论性的,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都可能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擦亮眼睛。抓住重点段落,略读一般段落,是快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认识、了解文章主旨的常用方法。中心句一般位于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抓住中心句,每段的大意就了然于心。

脚本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故事导入、解读略读的含义、讲解略读的技巧及注意事项。微视频的制作,以高效实用为原则,以能讲清楚知识点,吸引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开头导入部分用的是动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体内容以简单的PPT为主,辅以形象的图片和示例,配以旁白和字幕。

其次是在脚本完成后,我们设计了学习任务。通过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来明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任务。我们主要设置了三个课前任务:任务一,你认为人生最苦与最乐的事分别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将你的想法发布在蚁巢);任务二,观看视频“略读的技巧”,学习略读方法(请认真做好笔记);任务三,自主学习课文,整理字词(易错字词、好词、难理解的字词),并使用略读法,梳理文章内容,同桌之间相互评改。

在课堂上,我们设计了四个任务:任务一,回顾略读技巧;任务二,展示自主学习成果——使用略读法梳理文章内容;任务三,“合作解决”搜集整理的问题;任务四,领会语言风格——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吗?说说理由。课外拓展的内容是查看资料包,请你摘抄五个有关责任的名言或故事,分享到学习平台里。

再次是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指导落实课前学习的任务。教师将微视频、课前助读资料和自主学习任务单上传到小蚂蚁移动学习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使用平板电脑访问学习平台观看微视频,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具体要求:一是教师使用小蚂蚁移动学习平台的“蚁巢”,发布话题:你认为人最苦与最乐的事是什么?让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进行在线交流与探讨,了解学生的苦乐观,以便授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二是在观看微视频后使用“略读法”自学《最苦与最乐》一文,梳理文章内容。三是质疑问题,由班级“问题评审小组”将搜集到的同学们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36个问题梳理并筛选出4个有价值的问题,以便课堂讨论。4个问题分别为:①文章为什么先写最苦,再写最乐?能否调换顺序?②什么是责任?③梁启超是如何尽到他的责任的?④“阅读提示”中说,领会文中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平实”体现在哪?

最后进入课堂展示环节。授课教师先将微视频播放一遍,供200多位听课教师了解,也让学生再次熟悉。接着,进入“课堂任务”环节。任务一是回顾微视频知识点;任务二是展示课前自学的学习成果,即使用“略读”法梳理文章内容;任务三是小组讨论,答疑解惑,即“合作解决”课前搜集整理的问题。当遇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先让学生使用平板在互联网上自主搜索“关键词”,寻求答案,教师只做适当的補充和总结;任务四是畅所欲言,分享学习感悟。整个课堂紧凑不松散,学生独立思考又相互合作,特别是学生们自己在互联网上查阅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感染了听课的教师。参考论文

整个教学过程,我们都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以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组织教学。在微视频的展示、学生平板电脑和互联网的现场应用等课堂环节呈现出了别样的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了“互联网+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大家用三个“可以”对这种模式进行了高度评价,即语文的微视频“翻转”可以让教师更优秀,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更加充裕,可以让“生本课堂”真正落地生根。

点评

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按传统教学思维,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仍然会放在课堂。殊不知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同等重要。本课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教师细致地设计和指导了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了良好的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学生在课堂的活动则是水到渠成。另外,互联网学习平台也为课前任务的落实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参考资料;http:///index.php?c=show&id=19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