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类“小瓜虫”又到高发期,如何预防最有效?

 所有鱼 2020-10-22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一种鱼类寄生虫病。近期,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各地黄颡鱼养殖水域爆发了多起小瓜虫病疫情。然而,在采取了治疗措施之后,治疗效果却因施药时的天气气温变化出现了较大差异。

水产家

近期鱼类小瓜虫病又到了高发期,通过镜检图像,带你详细了解小瓜虫! 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机智]让更多朋友了解养殖知识#小瓜虫

视频号

感染小瓜虫鱼塘发病规律

刚开始前几天发现吃料慢口,吃料情况一天比一天差;

病发前1-2天开始不吃料,随后发病。第一天开始靠边游水(喜欢有草堆、围网、料台边),不吃料,开始瘦身;

第二天聚群靠边并且吊颈红嘴红下巴,靠边游水量可达到0.04%,随后慢慢死亡逐渐递增,最后导致全塘死亡。

小瓜虫的繁殖周期分为三个阶段

滋养体阶段、包囊阶段、掠食体阶段。

在滋养体阶段,小瓜虫寄生在鱼皮之下缓慢生长,这一阶段由于鱼皮的阻挡,药物很难渗透进去;

在包囊阶段,小瓜虫寄生成熟之后脱离鱼体,自由游动约3到6小时后落到水体底部,分泌一层胶质的包囊,然后孵化出500到1000只幼虫,这一阶段小瓜虫对药物敏感的时机相当短暂;

在掠食体阶段,从包囊中孵化出来的小瓜虫幼虫有1到2天的时间寻找宿主鱼寄生,如果没有及时找到宿主,小瓜虫幼虫会自行死亡,这一阶段也是小瓜虫的药物敏感期。

由此可见,小瓜虫为什么难杀?

其实并不是我们研制的药对小瓜虫无效,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许多种杀虫药对小瓜虫都有效,但为什么到了鱼塘,这些效有的就大打折扣了呢?有的甚至一点药效都没有。这其实还是鱼体对小瓜虫的“保护造”成的。小瓜虫从体表感染,或是从鳃感染后,它会进入体表寄生在上皮细胞下面,或是小瓜虫寄生时,刺激鱼的神经,会让鱼分泌更多的粘液,覆盖在小瓜虫的体表。当杀虫药施入水体后,粘液和上皮细胞把药液隔离开了,这才是造成小瓜虫难杀的首要原因。

其次,小瓜虫难杀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源于小瓜虫的繁殖,众所周知,小瓜虫是无性繁殖,在鱼体时可以通过裂方式进行繁殖,一般在鱼体上可经过三四次分裂繁殖,当我们用硫酸铜,把小瓜虫从鱼体上杀掉时,使用后发现鱼体表的白点是减少了,可由于小瓜虫体外面有一层粘液膜,此时的小瓜虫却并没有被杀死。还没有被杀死的小瓜虫会为了延续种群而爆发性的分裂,一个就会裂变成百上千个小瓜虫。一旦含有这些小瓜虫幼虫的水体没有被排走,那对鱼的损害会较杀虫前更大。

小瓜虫的预防方法

从小瓜虫的生活史中即可看出,利用药物彻底消灭小瓜虫是不容易的。主要还是通过彻底清塘、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环境及增强鱼类免疫抗病力来预防。

1、彻底清塘。放养鱼种前用生石灰对养殖池塘彻底清塘。

2、池塘养殖条件下在秋末、冬初及初春时期可通过适当降低水位以提高水温的办法实施预防。

3、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对有棘鱼类(如黄颡鱼等)苗种实施转塘、并塘等越冬准备时,拉网操作应避开阴雨低温天气,应在晴天水温相对较高时进行捕捞运输操作,且谨慎操作以避免对有棘鱼类产生损伤。

4、提高养殖鱼类免疫抗病力。鱼类生理状况与小瓜虫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鱼类机体免疫力低下更容易受到小瓜虫掠食体的侵袭。因此,在小瓜虫病流行季节,应加强养殖鱼类营养。同时口服“三黄散+胆汁酸+电解多维”以提高鱼类的免疫抗病力。

5、培肥水质。小瓜虫病的发生与池塘水质的关系密切,一般在水质清瘦的池塘中小瓜虫病易多发,因此在小瓜虫流行季节应适当培肥水质。

6、适当控制养殖鱼类的放养密度,以降低小瓜虫感染机率,也可以使用安全无毒的乐畅桉树精油来预防小瓜虫的繁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