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月银行理财开挂了!预期收益6%产品重现市场

 昵称72056340 2020-10-22

进入6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高,其中高收益产品发行量更是屡屡攀升,原先收益率在5%以上的罕见产品,目前已是司空见惯,而且近期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预期收益率突破6%的非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

预期收益6%的产品重回银行理财市场

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月7日当周,在售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为216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1%,较上周抬升0.08个百分点。其中除结构性产品外,672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及以上,市场占比达到31.07%。此外,广东华兴银行发行的两期“映山红私享系列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突破了6%。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对中国财富网记者表述,目前央行资金供给决定了整个利率体系的走向,在金融去杠杆的环境下,央行对资金的供给比较谨慎,一季度银行体系的超储率由此前的2%左右,下降至1.3%的水平,资金偏紧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基调。加之银行年中MPA考核,为防止年中流动性过紧,考核不达标,银行拆出资金意愿较弱,也是造成市场利率走高的原因之一。当前很多货基收益率都已超过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会水涨船高。

同时,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未来收益在6%以上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将会逐渐增多,但这些产品可能大部分都存在附加条件,例如风险等级在3级及以上;私银客户或高净值客户专属等,这些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

▲上图为每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5%的数量图

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制图:中国财富网

保本保收益型产品市场空间将被压缩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05万亿元,其中保本型产品规模近6万亿元,市场规模占比在21%左右。

中国财富网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今年1月至5月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比维持在37%水平,但目前银行网点所推荐的理财产品多为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而且保本型产品的发行规模正在逐渐减少。以华夏银行为例,目前该行保本型产品所占的资产管理规模比重仅有5%左右。

赵卿表示,一方面,《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中指出“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因此未来监管可能会对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加强监管。

另一方面,去年年末债券市场价格大跌,部分银行的理财产品可能出现亏损,但很多银行还是按照预期收益率兑付,银行自身要承担亏损。银行未来也可能会考虑减少保本保收益理财产品的发行。

一般理财或接棒同业理财

日前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副局长刘志清表示,5月银行理财余额为28.4万亿元,环比净下降1.6万亿元,理财同比增速跌至9.0%,不仅低于贷款增速,同时也低于M2的目标值。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银行理财规模骤降,主要在于表外理财和同业理财供需两方面的收缩。供给方面,表外、同业理财监管趋严,部分银行为监管达标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减少表外、同业理财的发行。需求方面,资产端收益低、资金端成本高缩小了套利空间,促使银行压缩同业规模,减少表外、同业理财的购买。

在当前的货币政策环境和去杠杆的背景下,同业理财发展规模受限,或给一般理财来带较好的发展空间。“首先,一般理财来源较为稳定,期限也较长,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其次,一般理财彼此相对独立,银行更易把控风险;最后,一般理财更符合代客理财的资管本质,有利于理财回归本源。”明明表示。

此外,在宏观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因此投资风格较为稳健的银行理财将受到高度青睐,而旺盛的理财需求或弥补同业理财增速缺口,维持银行负债来源的相对稳定。

在个人理财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刘银平建议,投资者可以购买风险等级为2级的非结构性、封闭式预期收益类、非保本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1级的为保本理财,收益太低,风险等级在3级或以上的理财产品风险又偏高;结构性理财产品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比较低;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及封闭式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流动性又不如货币基金,购买的必要性不大。”

原创文章,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


本文转自中国财富帮(ID:china-cfbond)

作者:曹萌

新媒体编辑: 林伊人

大家还爱看这些

《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

视频 | 环京楼市调查

6月份这85家限售股解禁

 新华网业绩飘红 将打造“网上通讯社”

过去一年各行业最有钱的人是谁?

图解 | 期权到底咋回事?

老司机带你掘金“一带一路”

你喜欢的“一带一路”神曲是哪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