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闽最久远的文明渊源,福建的第一个“国王”竟然是在福四中册封的

 老朱748ib1xkur 2020-10-22


经过保护修复、景观整治的上下杭,马上就会以全新的面貌再次亮相,大家准备好,属于老福州的记忆马上就回来啦!

△点击图片查看上下杭最新靓照

今天起,福州城事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和上下杭有关的故事,为大家深度解读这片宝地。关注福州城事,让我们一起挖掘上下杭的印迹,一起迎接上下杭的归来……

说到上下杭,福州人都会怀念那里的古宅古厝、老街巷陌……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一块立在福州四中校园内的石碑,才真正蕴含着整个上下杭乃至八闽最久远的文明渊源

好厉害的样子!


大庙山就在福州四中的校园内

如果你是福州四中的同学,或者你逛过四中,你会发现,在四中的校园内,只有31米高的大庙山,立着一个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全闽第一江山”。

↓就是它




什么!

31米高的小山,也敢号称“全闽第一江山”?


别急啊,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实这“全闽第一江山”的故事,还要从福建第一位著名人物——闽越王无诸说起。

勾践传六世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王勾践的后代和部众便逃亡流落到东南沿海一带,这无诸就是当时福建境内的越族首领,他在战国后期自称“闽越王”


闽越王无诸的雕像(资料图)

勾践→鼠与→不寿→翁→侨伯→侯→无彊→玉→尊→亲→恒→朝→睦→无诸

↑这是城事君百度的勾践和无诸的关系图,无诸是勾践的第十三世孙,还真是隔了好多代啊!

历史记载,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下令削去了无诸自封的王号,把他降为了君长。

喂,嬴政,你对我们无诸真不友好啊


第二年,秦王称帝为秦始皇,在闽越故地设立闽中郡,让无诸统领故土。无诸便以福州为中心,积极发展生产,势力逐渐强盛了……

公元前209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民众纷纷响应,无诸也在福建举兵反秦,后来又随刘邦伐秦伐楚。

城事君:果然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啊

秦二世:……


公元前202年,因无诸辅佐刘邦建汉有功,刘邦立无诸为闽越王,继续统领闽中故地,并派了使臣到福州来正式册封无诸。

重点来了!(敲黑板)福州的童鞋们,可要记住这个时间哦!

公元前202年,便是福州历史上第一次建城的时间。

为了迎接使臣,无诸在闽江边的一座山上建台,在此正式接受册封为闽越王,此台称“越王台”,而这座山呢就是大庙山了(当时还叫惠泽山)。

相传无诸去世后,就葬在大庙山的册封台后面。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册封台旧址旁建了汉闽越王庙,祭祀无诸和其夫人,俗称“大庙”。

后来,传说无诸的后代汉东越王余善在册封台东面山顶上向闽江垂钓时,钓到一条白龙,养在山岭顶的一口井内。

城事君:这么牛叉的传说,嘿嘿,都是套路……


因此,钓台被称为钓龙台,惠泽山便改称为南台山,这段闽江称为白龙江,俗称台江,山上的井称为龙井,钓到龙的潭称为龙潭。(终于知道台江是怎么来的了……)


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龙井

后来,又有相传,一个和尚在龙井汲水,觉得十分沉重,提起来一看,桶中有条铁链。这时天色大变,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一条白龙腾空而去,因此山顶称为龙岭顶。


有了这个传说加持,这里就更出名了……

据文史专家研究发现,五代时期,王审知封王时所选择的封王地点也选在无诸封王时的册封地——大庙山越王台。


△王审知像

尽管大庙山只有31米高,却已两次聆听了帝王的礼乐和颂歌,可见其在福建历史上的地位。


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全闽第一江山”石碑立于大庙山麓,南台山因此有全闽第一江山的美誉。然经过岁月蹉跎,原碑早不知去向,如今的石碑则是后人仿米芾字迹补写的。在“全闽第一江山”石碑的不远处,还有一块刻着“南台”两字的石碑,相传是宋朝丞相赵汝愚所书。


“南台”石碑

而仅有31米的大庙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登临游览怀古之处。元代诗人范德机有咏余善钓龙台的诗曰:“海角钓龙人杳,云间待雁路迢。若为借得山头石,每到高秋坐看潮。”


好诗!

明初,著名诗人王恭《题无诸庙》一诗更加有名,诗曰:“野庙大江畔,潇潇树色寒。断碑荒草蔓,画壁古苔干。龙去春潮在,猿鸣海月残。英雄那可问,东逝更漫漫。”

可惜的是,闽越王庙已经于1922年因失火被烧毁了。


由于人们对闽越王庙的崇拜,南台山到清代后又改称为大庙山。

时至清末,拥有荣光历史的大庙山又成了文人荟萃之地。1908年,陈宝琛、林纾等人在大庙山“以诗言志”倡办“志社”,以“诗楼”作为集会场所,上下杭一下子就聚集了一大票才子!


由林纾题写的“诗楼”匾额

如今,诗楼的门额上,还有末代帝师陈宝琛题写的“志社”匾额。


志社为大庙山十二景之九


末代皇帝溥仪之师陈宝琛题写的“志社”匾额

 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看哦!


最近你去过上下杭转悠过了吗?针对上下杭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想说的呢?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哦!

找城事君玩

部分资料来源:东南快报、福州晚报、福州民俗专家邱登辉讲座、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