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笔记(4月21日)舍予

 县城日记 2020-10-22

舍予园 

还是十多前,去宁夏石嘴山市考察,有一处新建的公园叫舍予园,应该是介于公园和苗木培育基地为一体的一处景观。有近万亩地,在新旧城连接处,林木都是密植的,据介绍的人说,将树木密植,是将这些树木化后,用于城市绿化,一是节省成本,二是成活率高,同时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叫舍予园有几层意义:一是将城市建设地段舍出搞绿化,改善城市环境。二是绿化搞好了,即能用于城市园林建设,又能给居民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三是有这么大一片公园,周边的土地肯定会升值。城市是舍出了许多,舍出了好地段,舍得投入和管理运营;换来了公园的予,改善了环境,给予公园周边商机,连锁反映,予已远远地大于舍。 舍和予,就是“舒”。大自然如,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有舍才能有得,有舍才能有予,感觉舒服了,就和谐好。

 金山书院.

应朋友之约,要写写金山书院的历史渊源,找相关资料,基本理清:同治十年(1871年),洪水城贡生张廷赞等我在洪水城东南隅设立义学,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义学基础上,创办“金山书院”,本世纪初期凡有作为的人,大都出自金山书院。时任甘肃学政蔡金台曾授金山书院“识深甄藻”的匾额。金山书院就是现在洪水小学前身,已有近150年历史。此时,民乐属东乐县,当时书院还有仰止书院,位于东乐城,但仰止书院随着时代的变迁消失了。

 金山书院历史. 

1.金山之名。北凉神玺元年(397年)置金山郡,距今1600年。

2.筹建义学。同治十年(1871年),距今149年。

3.创办金山书院。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义学基础上,创办“金山书院”。距今147年。

4.悬挂书院匾额及创修金山书院序。光绪二年(1876)仲春,书院创办人张廷赞书写书院匾额及创修金山书院序,悬挂于书院。距今144年。

5.授予金山书院“识深甄藻”的匾额。光绪19年(1893年),时任甘肃学政蔡金台授金山书院“识深甄藻”的匾额,悬挂于书院大门。

6.洪水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王朝通令停止科举考试,将书院改设学堂,金山书院遂改名为洪水高等小学堂。

7.县立高等小学。民国元年(1912年),洪水高等小学堂又改为县立高等小学。

8.洪水中心学校。民国29年(1940年),改为洪水中心学校。

9.洪水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民国34年(1945年),改为洪水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

10.洪水镇中心小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洪水镇中心小学。

11.洪水完全小学。1952年8月和县立女子完全小学合并,改名民乐县洪水完全小学,简称洪完校。

12.逸夫小学。1994年4月,改为逸夫小学。

13.洪水小学。2005年5月,恢复原名洪水小学。

民乐私塾概述.  

晚清时期,民乐县内私整、义学纷起,呈一时之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丰乐的“南学”、“何家学”、“傅家学”、“张家学”;新天王什的“学里”;民联的龙山私垫”等。在这些学校中,最为典型的是在咸丰年间由丰乐白庙村庠生张明德在村南设立私垫一“南学”。由于其治学严谨,品行高洁,县丞曾题赠“儒宗俗范”额一幅。之后“南学”由该校培养出的赵致中、胡显德等继承发展。光绪五年(1879年),丰乐双营监生何文高同地方绅士共创“义学”。光绪十二年(186年)甘州院试,双营“义学”一次考取三名秀才,自此,双营“何家学”享誉甘州府。光绪十六年(1890年),丰乐张满村傅生荣先生创办“傅家学”。其后,村北张家大庄子又办起了“张家学”。同期新天王什村朱姓人家在其大院创办的“学里”,是当地额有名气的私,庠生陈吉善曾在此任教数十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民联龙山人巴文富执教的龙山私塾,教学成绩斐然,此年恰逢甲午开科,其弟子钱衡文应试中举,在当地颇有名望。其后,贡生巴麟书继续兴办私,门徒众多,南丰至三堡一带文人多出其门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朝廷命各府州县设立学堂,在省城的为大学堂,在府的为中学堂,在县的为小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朝廷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对学堂的教材使用、课程设置、学生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朝廷实行新政,通令废除在中国延续二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兴办学堂,各地开始整顿私塾由于民乐地处偏远,整顿进展并不是太大,只是将境内的“仰止书院”和“金山书院”分别改为了“东乐高等小学堂”和“洪水高等小学堂”(洪水小学现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