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笔记(5月22日):古代的年龄称谓

 县城日记 2020-10-22

古代年龄称谓.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三十岁称之为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之为不惑之年,人七十岁称之为古稀之年。但你知道舞勺之年、舞象之年、弱冠之年,花信之年、豆蔻之年、、破瓜之年、及笄之年等分别是多少岁,又是什么意思。正如有人说:古文化,一半是哲学,一半是美学。

   男子年龄 . 

在古代,男子十三四岁称为“舞勺之年”,十五岁称为“舞象之年”,二十岁称为“弱冠之年”。《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在古代十五岁为成童。古代的男子在到了二十岁,要举行加冠礼,加冠结束后,特邀的贵宾还要向行冠礼的男子宣读祝词,赐予他一个“字”,寓意他在未来能成为受人尊敬的男子。现在学校举行的18岁成人礼应该是加冠礼的传承和创新。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所以,在古代,直呼其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朋友、同事之间都称字。但在一些历史剧中,朋友、同事直呼其名,其实是穿帮了。由此想到,小时候,和同学骂仗时都喊对方父母亲的名字,是不是也是由此而来。

 女子年龄

在古代,女的年龄称谓更有文化。比如:二十四岁称花之年、十三四岁称豆蔻之年、十六岁称破瓜之年、十五岁称笄之年等。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所以二十四岁称为花信之年。“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豆蔻年华的典故,最早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豆蔻之年,形容的是女子十三四岁的年龄。

瓜字可以分割成两个八字,所以女子十六岁时为“破瓜之年”。其实“破瓜”并非十六岁女子的专利称呼,因为古人还把六十有四的男子也称为“破瓜”。因为“破”掉“瓜”字拆出“二个八”,十六岁则为这破开的“二个八”相加之和,六十四岁则为这破开的“二个八”之积。古人惯有用数字相加相乘来代指年龄的习惯,比如二八年纪如此,比如五十四岁用“六九”(乘)相称,而八十八则拆“米”字贺寿。

而古代的女子满十五岁的时候结发,用笄贯之。所以称为及笄之年。并且举办及笄礼,也相当男子二十岁的加冠礼,相当于现在18岁成人礼。十五岁及笄后,则代表着到了出嫁的年岁。

由此想到,在古代,男子的成年礼是二十岁,女子的成年礼是十五岁。按这个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女子到17岁,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地方官府就要找个“剩男”逼其出嫁。现在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应该也是《礼记》中结婚年龄的传承和发展。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
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