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州作家】江志锋:但悬肝胆云和月 一一对一首获奖诗的赏析

 中州作家文刊 2020-10-22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86】

但悬肝胆云和月

一一对一首获奖诗的赏析

河南淅川   江志锋

我不喜欢写近体诗,无论是五律七律或排律,因为对其格律规则驾驭不好,写出来非驴非马,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但最近看到一首获大奖的七律诗,表现的是一位战斗英雄隐匿边远山区六十多年的事。也许是我作为曾经的军人对军人的情结未泯,也许是我作为男人的胆气未尽,反正我很喜欢这首诗。现将其推荐给大家并鹦鹉学舌地赏析一下,不妥之处老师们指正。
      
七律·张富清
 
作者/ 清溪先生

铁马金戈梦里鸣,
春风甲子绿边城。
但悬肝胆云和月,
何问英雄身与名。
病骨岂能拘老骥,
壮怀犹可掣长鲸。
汤汤酉水经行处,
笑看千山夕阳明。
      
此诗在今年的一次全国诗词征文大赛上获得第一名,奖金十万元。诗作者是位中学女教师。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呢?要准确理解诗的意境就要先了解诗中的主人公。
      


张富清,陕西洋县人,解放战争时他履职西北野战军某部连长。他作战勇敢,不惜身命,屡立大功。五十年代中期转业时他主动要求到最贫最偏远的山区,最终去了恩施州来凤县。他默默无闻地在那个穷山区一干就是六十多年,从未对人提及他的英雄经历。直到2018年国家釆集退伍军人信息,已经94岁的张富清到民政局登记,工作人员见到他的证件被惊得目瞪口呆: 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两次……此事被披露后迅速在网上走红。上面这首诗就是歌颂张富清的。
     
诗的首联从老英雄的军旅写起,但仅用了一句而且是虚写,借用一个典故“铁马金戈”写老英雄虽然解甲归田,但血战沙场英勇杀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睡梦之中。然后笔锋一转接连化用两个典故“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沈从文的“边城”概述了老英雄为改变来凤县面貌默默无闻奉献六十多年。这里的“边城”指来凤县。其中的“绿”字化用得极其精妙,作者没有用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成绩斐然之类词语来概括,而用“绿边城”令人觉得既新颖又耐人品味。而用“甲子”指代六十年也很巧妙。颔联又借用两个典故表现了老英雄一腔赤诚之心可昭日月,丝毫不计较名利金钱的磊落胸怀。颈联再次连用几个典故表现了老英雄虽然年老体病但却“老骥伏枥”不忘使命,生命不息仍要“掣长鲸”的壮志情怀。一个“拘”字高度表达了老英雄不服老的精神。尾联化用叶剑英元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诗句点题结尾又与首联的“春风绿边城”相呼应。这里的“汤”应读shang一声。“酉水”指流经来凤县的一条河流。表面上看是写在酉水流过的地方夕阳照耀,到处是青山绿水的美景,实则赞扬老英雄的精神就象夕阳朗照,霰光满天,坦然自若,令人敬仰。
      
此诗在格律的应用上也达到很高的水平。此诗用平水韵,仄起平收。平仄上体现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要求,颔联和颈联中的对仗也十分工整严谨。韵脚不仅合规也很好地服务了全诗的意境和结构,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另外,这首诗的作者是位女子,但全诗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从开首的“铁马金戈”到结尾的“笑看千山”以及中间贯穿的“老骥伏枥”,“掣长鲸”等一系列典故无不显示出苏东坡的豪爽大气和辛弃疾的壮怀正气。这也是我喜欢此诗的原因之一。
     
总之,该诗从主题的确立,意境的营建,结构的起、承、转、合以及首尾呼应等都作到了熟练自如恰到好处。当然,诗中也出现了“和、绿、长、汤、行、处、看”等多音字,韵脚出现了“鸣、名、明”等同音字,好象不太合乎现代律诗的要求,但我想汉语的多音和同音字实在太多,很多优秀作品也常常很难避免。如果舍弃意境而勉强迎合就会因小失大。比如这首诗一点也不影响诗的正能量和整体艺术性。这也许是评委专家们的共同认识,否则不会将冠军奖点给它。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