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11年)蒂森克虏伯电梯的前世今生

 发现德国 2020-10-22

蒂森克虏伯在电梯行业可谓赫赫有名,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是全球3大电梯和自动扶梯生产商之一,德国工业的标志性企业。

先说克虏伯Krupp,中学历史课本上,有一个叫克虏伯的名字,后来这个名字代表一种垄断公司的形态。

Krupp是德国著名的家族。恪守时间、遵从纪律、执行命令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上图:德国埃森市市政厅成立40周年(1979.11.7-2019.11.7)纪念杯

埃森(essen)与德语的“吃”是同一个意思,但essen不是吃,而是esse(烟囱)的复数形式,一个城市的烟囱能多到以其命名,可见工业化之快,而这只是短短200年之内的变化.

上图:复杂且准确的Krupp家族年谱

1587年一个无名小卒Arndt Krupp,来到了埃森 (Essen),在这个新的城市开始了小商贩的新生活。不久后,黑死病席卷几乎整个欧洲大陆,ArndtKrupp依靠敏锐的商业嗅觉,大肆收购逃难家庭的财产进行倒卖,很快,他累积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跻身跨入了埃森富裕阶层。

从刚开始的发家史,就可以看出Krupp这个家族的生意,注定了不那么光彩。

1618年爆发了著名的30年战争,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的欧洲大战,共计800万人丧生。Arndt Krupp的儿子Anton Krupp,再次展现了一个商人逐利的本性,他为交战各方提供军火,将家族产业再次壮大,并为家族在之后数百年的历史上,打下了军火供应商的烙印。

上图:弗里德里希·克虏伯(Friedrich Krupp)创立铸钢厂


1811.11.20,年仅24岁的Krupp家族第7代弗里德里希·克虏伯(Friedrich Krupp 1787.7.17-1826.10.8)和2个合伙人建立了一家工厂,这是德国历史上首家铸钢厂,根据英国质量标准生产铸钢及其产品。

在1816年成功生产出高质量的铸钢(坩埚钢)之后,他将其加工成制革工具,压模和轧辊毛坯。1817年杜塞尔多夫皇家铸币厂证实了克虏伯铸钢的质量。1818年克虏伯向柏林的普鲁士主要铸币厂提供了第一枚邮票。

1826年弗里德里希·克虏伯(Friedrich Krupp)39岁英年早逝,寡妇特蕾丝·克虏伯(Therese Krupp)在她的亲戚和当时14岁的长子阿尔弗雷德·克虏伯(Alfred Krupp)的支持下继续开展业务。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在生产高质量坩埚钢时会获得安全性。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Alfred Krupp 1812.4.26-1887.7.14)接手父亲的生意时,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小作坊。1857年工厂已经有1500多人,他去世时,克虏伯公司雇员高达2万之众。

在辊的生产中,克虏伯于1830年进入最终生产,因为以前提供的辊毛坯在客户处理不当时经常会跳动。最终产品的质量保证已接管。自1833年以来,克虏伯还一直在生产整套轧制机。最初的生产数量有限,但可以通过解除1834年德国海关联盟的客户基础中的海关壁垒来扩大产量。

在1835年购买了第一台蒸汽机后,便可以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生产。两者都有促进销售的作用,因此扩大了营业场所。通过前往其他欧洲国家,可以赢得更多的客户。

从长远来看,对轧辊的需求正在减少。然而,耐用铸钢的几乎无限的应用打开了铁路的发展之门。这导致了公司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张。

“我发明无缝车轮,不是因为简单,而是因为更难。”

-Alfred Krupp

当时的火车轮在铁轨上高速运行时很容易出现变形甚至脱轨,由于怕担责任,许多钢铁厂都不愿甚至不敢接火车轮的订单。在此背景下,Alfred Krupp作为一个典型的德国理工男,经过多次实验,改进了制造工艺,终于在1851年发明出无接缝的火车轮。

事实证明,该车轮在火车提高速度时也具有防碎性能。1875年阿尔弗雷德·克虏伯(Alfred Krupp)为他当时举世闻名的徽标指定了3个叠加火车轮。象征员工、社会与企业的分工合作关系。

Alfred Krupp并不仅仅满足于民用工业,他的野心也开始向军用工业染指。军工方面,Alfred Krupp如愿制成了后膛加农炮,其在射速和精度上已经超越了前膛炮,这件利器日后也为他赢得了"加农炮之王"的绰号。很快克虏伯大炮崭露头角的时代来临了。

克虏伯大炮,口径280毫米。炮管长11.2米、重44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19760米,炮弹3000米内可穿透65.8mm的钢板,每分钟可发射1-2发炮弹。

克虏伯大炮的名声在近代世界上几乎是尽人皆知的,而在中国的名声尤大。钢铁大炮伴随着KRUPP这个外来词进入中国后,沿袭以往对火炮命名的方法,中国人给了这种火炮一个非常威武的名字--克虏伯,字面上看起来级别要高于以往的XX大将军。对于这个词翻译之妙,实在可以在中国翻译史上大书一笔。

186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很快第二年1862年,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登上了德国权力第2位置,德国开始了扩展和统一的步伐。

随后的10年时间内,普鲁士军队凭借着克虏伯更为先进的武器击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扫清了统一路上的障碍,同时也为克虏伯打出了完美的广告。

德意志的统一引发了国际上第一次军备竞赛,克虏伯的客户开始遍布全球。Alfred Krupp借此在世界范围内出售不断改进的火炮和不断加固的装甲钢板,其生产的枪炮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克虏伯在欧洲范围内大肆收购矿产和船坞,一跃成为欧洲最大的企业。

Alfred Krupp不是技术专家,也不是精明的商人,但在资本扩张的同时,他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生产制度,而且创建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工人福利制度。

克虏伯公司的工人有住房、医疗和养老的福利,甚至当员工出现意外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时,其家庭能从克虏伯公司得到足够的生活保障。克虏伯建造了租金便宜的工人住宅区,还完善了学校、公园、百货商店、公共洗浴和娱乐场所,克虏伯公司成功的把埃森变为了国中之国。

正是因为这套福利制度,克虏伯的工人非常的忠诚,他们世代在克虏伯上班工作。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克虏伯遭遇了何种困难,工人始终都没有抛弃克虏伯。同样,克虏伯家族将这种理念也传给了克虏伯后人,无论工人遇到什么问题,克虏伯也没有抛弃工人。

上图:19世纪末期的克虏伯

FriedrichAlfred Krupp(后世也称Fritz Krupp,1854.2.17-1902.11.22)表现出了和父亲截然不同的特点。如果说老克虏伯Alfred更专注于公司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话,那么Fritz Krupp这个富二代更关注政治。

在商业头脑上,富二代Fritz Krupp还算是可圈可点,他不仅享受了老克虏伯Alfred带来的后续工业发展红利,也得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私人支持下的政治优势。

1902年FriedrichAlfred Krupp 意外去世时年仅48岁,16岁的大女儿贝莎·克虏伯(Bertha Krupp 1886.3.29-1957.9.21)成为公司的唯一继承人。在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Friedrich Alfred Krupp)的遗嘱推荐下,1903年将其转换为法人公司,但该继承人所持股份仍不超过法律规定的4倍。

公司管理层由管理委员会和监事会负责。由于Bertha Krupp仍未成年人,她的母亲Margarethe Krupp行使所有者的权利,因此实际上是公司的排头兵。

1906.10.15是星期一,20岁的贝莎·克虏伯(Bertha Krupp 1886.3.29-1957.9.21)结婚了。

新郎是Gustav von Bohlen und Halbach(1870.8.7-1950.1.16),后者根据普鲁士皇家法令获得了以克虏伯为名的权利。他于1906年末加入弗里德(Fried)的监事会,担任副主席。克虏伯公司并从1909年到1943年底担任董事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公司发展壮大。

上图:1915年克虏伯工厂的一角

1906.12.14克虏伯公司制造出了德国第一艘潜艇U-1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克虏伯企业当仁不让地成为德国的兵工厂。

此后,古斯塔之子阿尔弗里德(Alfried Krupp 1907.8.13-1967.7.30)带领克虏伯企业在二战中积极地为纳粹德国效力。德国战败后,阿尔弗里德被宣判为战犯,并于1951年获释。

随着二战的结果和第三帝国的覆灭,克虏伯家族迎来了自己“众神的黄昏”。阿尔弗雷德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被判处12年徒刑,克虏伯几乎全部的重工业设备被有计划地整体拆迁搬移至盟国境内作为战争赔偿——锅炉送往乌克兰,铸铁熔炉送到英国,大炮和切削镗床被送往法国,万吨水压机归了南斯拉夫,甚至连墙砖也被拆下,送往荷兰。

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正在做另一件事!

美国前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1888.2.22-1959.5.24)1945年3月列出《奥森伯格名单》提出“科学家是高地,科学家是未来,科学家是长期的回报”

美国按照《奥森伯格名单》马上行动,开始系统地在德国收集科学家和工程师。

 “金像、金马、金鸡”合称电影3金,“飞天、金鹰、白玉兰”并列电视剧3大奖。

2009.3.31上映的电视剧《潜伏》捧下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金奖。其中就有争夺科学家的精彩剧情!

1967年企业的债务迫使克虏伯家族宣布将企业转为共有企业,并于次年完全停止对企业的掌控。

2017年德国电视二台推出历史剧《克虏伯:一个德意志家族》(Krupp - Einedeutsche Familie),共分3部分:《崛起与狂热》、《爱情与厄运》、《衰亡与和解》,展现了著名的克虏伯家族上百年的奋斗史。

在60年代初,克虏伯的雇员多达11万人,营业额达15亿美元,成为欧洲当时的10大企业之一。1967年克虏伯被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告别了家族企业的历史。

从1866.7.27开始,蒂森克虏伯与中国有150多年的技术合作.

上图:1939年克虏伯商标在华的注册证

1973.4月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与德建交后的首个德国经济代表团。会谈结束后,时任克虏伯监事会主席的贝尔特霍尔德.白茨博士被邀请单独留下,又进行了近1个小时的愉快交谈。白茨博士在此次中国之行结束后说:“我们来时是陌生人,我们走时是朋友。

上图:1924年的蒂森生产车间

再说蒂森(Thyssen),也是德国著名的家族。

蒂森的创始人奥古斯特·蒂森(AugustThyssen 1842.5.17-1926.4.4),出生在德国一个富裕的家庭,爸爸是银行家。用现在的话来讲,奥古斯特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但他并没有因此满足于优渥的生活,反而在父母努力上进、勤俭持家的品质影响下,慢慢成长为一个有着自己远大理想的青年。

奥古斯特在学校汲取着机械工程、商业方面的知识,毕业后没几年,刚20出头就用攒下的2万马克,买了1台轧钢机,1871.4.1便创立了蒂森联合公司,做钢铁生意。1890年在德国的杜伊斯堡建立了第一座自己的采煤与炼钢-轧钢联合企业。

到一战初期,他雇用了5万名工人,每年生产100万吨钢铁。公司发展为欧洲最大的采矿、冶金联合企业之一,拥有煤矿、铁矿、钢铁厂、机器制造厂、运输公司等,被称为“蒂森钢铁大王”。

奥古斯特的信条是不屈不挠的工作,他手臂外套上的座右铭是“如果我休息,我就会生锈”。

1926年奥古斯特去世,他的儿子弗里茨·蒂森(Fritz Thyssen 1873.11.9-1951.2.8)继承其父产业,将7 家公司合并为欧州最大的联合钢铁公司,任总裁,从而在德国冶金工业中取得统治地位。

到二战前夕,蒂森控制的联合钢铁股份公司已经占了德国煤产量的25%、焦炭产量的20%、生铁产量的38%和钢产量的40%。成为了当时德国的垄断资本家。

截止到蒂森和克虏伯合并前的1998.9.30,蒂森钢铁集团的钢铁雇员达到了39000人,年销售额为155亿马克。

1999年3月蒂森(Thyssen)股份公司和克虏伯(Krupp)股份公司合并而成蒂森克虏伯(Thyssen krupp)集团。新的口号engineering. tomorrow.together.

蒂森·克虏伯集团公司经营范围涉及钢铁(碳钢、不锈钢)、汽车技术、电梯制造、技术服务及贸易等领域。电梯行业不是其集团主要支柱,只占到其总体业务的5%,但即使是这5%,也使蒂森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公司之一,从未跌出过排名的前四位,在1996年以前,更一直是世界前三位的电梯公司。

蒂森在中国的代表项目为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奥的斯号称环球金融中心大厦是奥的斯做的,但实际上高层部分主要为蒂森产品。

2015.11.23蒂森克虏伯发布全新品牌形象。 

致谢:梁英华,孔令奇,冯堃提出的修改意见

特别感谢:德国Wolfgang Haußner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