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犬猫血液中的常见寄生虫

 一掬飘雪 2020-10-22

01

肝簇虫

在分叶核中性粒细胞中的肝簇虫配子体。血片中,配子体呈腊肠型,核浓集于中心,淡染(箭头所示)。在血片中,美洲肝簇虫偶尔可见,骨骼肌活体组织检查法更常用于诊断

1、寄生部位:

美洲肝簇虫和犬肝簇虫的配子体寄生于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美洲肝簇虫的裂殖子寄生于宿主骨骼肌,犬肝簇虫的裂殖子寄生于宿主各种器官。肝簇虫的宿主包括犬、猫和各种野生食肉动物。

2、生活史:

蜱为中间宿主,在摄食时获得感染。犬是通过摄食感染的蜱而受到感染的。斑点花蜱传播美洲肝簇虫,而血红扇头蜱(又称褐色犬蜱)是犬肝簇虫的传播媒介。

3、临床意义:

美洲肝簇虫可导致严重疾病,症状包括发热、精神沉郁、关节疼痛、骨膜增生和慢性消瘦,而犬肝簇虫感染通常为亚临床表现。

02

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

红细胞中分布有梨籽形的犬巴贝斯虫梨形体。犬巴贝斯虫常成对分布;一个红细胞中可包含多达8 个梨形体

吉氏巴贝斯虫体形(箭头所示)较犬巴贝斯虫小。

1、寄生部位:

犬的红细胞。巴贝斯虫在猫中已有描述,但是尚未广泛分布。

2、生活史:

在北美,犬从褐色犬蜱[血红扇头蜱]获得感染的。其他传播媒介蜱包括网纹革蜱(在欧洲)以及里氏血蜱(在非洲)。

3、临床意义:

临床病例的严重程度从轻微至致死不等。症状包括贫血、严重的溶血和多器官衰竭。北美和欧洲株的毒力似乎不及非洲和亚洲的虫株。

03

猫胞簇虫

在瑞特氏或者姬姆萨染色的血涂片,红细胞中猫胞簇虫小裂殖子(箭头所示),它具有一深色核和浅蓝色细胞质。

单核细胞中含有猫胞簇虫裂殖体。

1、寄生部位:

裂殖子分布于红细胞中,裂殖体分布于山猫和猫的组织细胞内。

2、生活史:

感染传播是通过媒介蜱的吸血活动完成的。人工实验已证实变异革蜱能传播该病原。

3、临床意义:

猫胞簇虫对猫具有高度的致病性,感染通常是致死性的。在临床症状出现的数天内,感染猫会发生死亡。症状有贫血、沉郁、高热、黄疸、肝脾肿大。

04

利什曼原虫

在淋巴结触片中的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

犬淋巴结巨噬细胞中的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箭头所示)。可观察到邻近无鞭毛体细胞核的小的圆形动基体。

1、寄生部位:

无鞭毛体分布于巨噬细胞和各种器官的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这些器官组织包括皮肤、脾、肝、骨髓和淋巴结。

2、生活史:

食血性白蛉[罗蛉属和白蛉属]为中间宿主。

3、临床意义:

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通常为亚临床性的。但宿主的感染会引起累及各种内脏器官和皮肤的疾患,从而导致皮肤结节、红斑、进行性体重减轻和厌食,最终可能会引起死亡。近来,已发现婴儿利什曼原虫在美国猎狐犬中广为流行。猫偶有感染。利什曼原虫病对人来讲,是一种严重的有潜在致命性的疾病。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区,犬是利什曼原虫重要的传染源宿主。

05

克氏锥虫

来自感染犬血液涂片中经过染色的克氏锥虫锥鞭毛体。在血涂片中,锥鞭毛体常呈C 型。此样品中,深染的动基体清晰可见。

1、寄生部位:

锥鞭毛体分布于血液中;无鞭毛体和上鞭毛体分布于人、犬、猫和许多野生哺乳动物的骨骼肌、网状内皮细胞和各种其他组织中。

2、生活史:

锥猎蝽在终末宿主体食血期间,从粪便排出锥鞭毛体。锥鞭毛体通过黏膜或者锥猎蝽叮咬的伤口处进入终末宿主体内,从而完成病原体的传播。

3、临床意义:

克氏锥虫的感染致病力强,可导致感染动物急性和慢性心脏病。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黏膜苍白,红斑,腹水,肝脾肿大,厌食,腹泻和神经系统疾患。犬和猫的感染在北美相对不常见。

06

犬恶丝虫

应用改良诺特法从血样中收集的犬恶丝虫微丝蚴。

犬恶丝虫微丝蚴具有略呈锥形的头(A)和相对直的尾(B)

微丝蚴处于比一期幼虫阶段还早的发育阶段,未形成消化道。在本图中,只可以看到犬恶丝虫微丝蚴中染色较深的细胞核。

1、寄生部位:

成虫寄生于犬、野猫和雪貂的肺动脉和右心室。猫感染的可能性比犬低得多,症状表现也不明显。

2、生活史:

蚊子作为中间宿主获得微丝蚴,通过叮咬将感染性的第三期幼虫传播至终末宿主。犬感染后的潜伏期为6~8个月。

3、临床意义:

犬恶丝虫感染致病性强,可引起犬和猫医学上重要的卫生健康问题。犬的犬恶丝虫慢性感染可导致致死性右心充血性心力衰竭。犬在重度感染(100条以上)时,常发生肝衰竭或者腔静脉衰竭症,如果不经治疗,可导致感染犬迅速出现致死性溶血。猫的犬恶丝虫感染可能是亚临床性的,或者可能引起严重慢性病如呼吸或者呕吐/胃肠道性疾病,甚至导致急性死亡。

07

隐存棘唇线虫

用改良诺特法获得的隐存棘唇线虫微丝蚴。隐存棘唇线虫微丝蚴的前端(箭头所示)比犬恶丝虫微丝蚴的前端更钝。

在固定时,一些隐存棘唇线虫和爬行恶丝虫微丝蚴的尾部会形成钮钩。

1、寄生部位:

犬和其他各种犬科动物的皮下组织。

2、生活史:

跳蚤[栉首蚤属和蚤属]和虱[毛蚤属和异袋鼠虱属]是中间宿主。犬是通过摄入携带微丝蚴的中间宿主而获得感染的。节肢动物又是从感染犬的血液(栉首蚤属,蚤属,毛蚤属)或者皮肤中(异袋鼠虱属)摄入微丝蚴而获得感染的。

3、临床意义:

隐存棘唇线虫的感染呈亚临床表现。犬的隐存棘唇线虫感染的准确诊断至关重要,这样可以防止犬恶丝虫感染的误诊。

08

爬行恶丝虫

爬行恶丝虫微丝蚴。在欧洲,这种丝虫的感染范围正在扩大,其微丝蚴很难与犬恶丝虫的微丝蚴相区分

与犬恶丝虫的锥形头部相比,爬行恶丝虫头部钝圆

1、寄生部位:

犬、猫和各种其他食肉动物的皮下组织。

2、生活史:

中间宿主蚊子通过叮咬终末宿主,将感染性三期幼虫传播至终末宿主。经过6~8个月的潜伏期,在感染宿主的血液内产生微丝蚴并在血流中循环。

3、临床意义:

犬和猫的感染通常为亚临床表现。感染可引起皮炎,并伴随局灶性随脱毛、瘙痒、红斑和结痂。人也可感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