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到长堰寻秋去

 印象黄陂 2020-10-22

  

文 | 李志珍 & 图 | 静水微澜 鹿脚山人

秋雨绵绵,是寒露节气之后的特点。这恼人的秋雨,让人越发觉得黄陂的湿冷,似乎寒凉的初冬已经叩响了季节更迭的快进键。

难得地,这个周末,天放晴了。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的时候,让人一下神清气爽起来:原来,天还是很高的,云还是很淡的。

是的,秋天还在我们身边!


为了不辜负这秋色,扯住这秋的尾巴,10月18日,一群“印象人”临时起意,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聚会,相约去印象的写友胡利和她老公缪总的农庄,到田野里寻秋去。

胡利是长堰玉枝村胡兴咀人。玉枝村是长堰街比较大的一个村,特别是沿玉枝店附近的湾村,平坦方正的万亩良田,非常利于机械化种植。

有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2007年,学农出身的缪总,放弃街道政府的正式工作,和同样学农的爱人胡利一起来到玉枝村,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带着对土地的深情,带着浓浓的家乡情结,开始了建设家乡、书写情怀的亲土之旅。

土地最能回报辛勤耕耘的人。在胡利夫妇的呕心治理下,曾经的合作社发展成了恒兴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闲置农田近万亩。也由于他们发展的是农业,2018年,胡兴咀湾成功申报了2018年美丽乡村的“农机小镇”项目。

由恒兴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的胡兴咀农机小镇,让过去的胡兴咀脱胎换骨,成了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一到胡兴咀村口,一个书有“胡兴咀·最美乡村”的牌坊映入眼帘。方台基座上,立起一个“7”字形水泥柱,顶上是歇山式牌坊的前后两坡,石柱上则是犹如打开的几幅立轴,村子的名字就写在上面。古朴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款式,大概就是现代新农村的模样。


村里的房屋,白墙灰瓦,错落有致。有了一定年代的“线石头”房,则按原样保存,只对屋顶、马头墙、门头进行修整。

村子里,不再是泥泞难行,而是刷黑的硬化路;屋前空地不再是自家随意挖出的丢垃圾的“粪氹(dàng)”,而是一个个规整有序而又各具特色的小花坛。

门前清澈的水塘,不再是污水肆意流淌的汇集地,水塘周围别致的栏杆,让你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宽敞一点的地方,不是安置的体育器材,就是一个有桌有凳的亭子;最宽敞的地方,是一个供人们娱乐休闲的广场,广场舞大妈,也出现在村子的广场上。


流连在这样的地方,仿佛置身于城市的公园。只有路上偶遇的一只只小猫小狗,水塘里悠闲地游着的几群白鹅,放眼望去一望无垠的田野,才让你恍然:哦,这里是乡村!

在农机小镇的标志牌前,耸立的谷垛、陈列的农业机械,彰显了它和别的美丽乡村的不同之处。同行的几个人都忍不住爬上很有一些年代的农用拖拉机上,体验一下拖拉机手的感觉。

平时看起来飒爽洒脱的静水妹妹,在谷垛间探头张望的留影格外俏皮,扶着谷垛,拨开长发,似乎在找寻童年和小伙伴捉迷藏的童趣:嘿,有人看到我了吗?


这样的乡村,宁静中不乏生机,秋的气息在哪里呢?

别着急,我们去田野看看。

田野里,微风下连绵起伏的稻子,让从农村走出的我格外亲切。曾经,我们也在这片天地间挥洒汗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太过艰辛,改革开放的机遇,让许多农民抛弃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城务工。那时候,大片抛荒的农田看着让人揪心。正是有了缪总和胡利这样一些人,实行机械化生产,让土地重新焕发出它们应有的生机。


胡利带着大家来到来到稻田边,这里的稻田都是缪总流转的。稻子还没有完全成熟,茎秆还是青绿色,而谷穗已经饱满下垂。农谚说:“寒露不低头,割回喂老牛。”意思是寒露节气之后,稻子如果还没饱满,那茎秆上结的基本就是秕谷,越来越凉的天气不再适合稻子的生长了。

而这里,成熟的稻穗让我们看到了缪总和胡利辛勤劳动的成果。在自己的地盘上,胡利就是这片土地的女王。看着眼前的稻浪,胡利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般满是爱怜和喜悦。

久居城市的一群人,来到广袤的田野,人似乎也“野”了起来。遇到一片稍宽的草地,有人忍不住躺下打个滚;来到被稻子包围的田埂上,忍不住跳起来留一个“跃起”的倩影;黄绿的稻子既是背景,也是底色,一群人还忍不住来一个“人链”造型……


带孩子一起来的李老师,同孩子的合影真是绝了:高远的天空,待熟的稻子,配上静水抓拍的孩子跃起的姿势,可不就是奔向希望的田野?

开阔的田野,满眼的青碧,游走其中,还让人胸襟开阔起来,人也活泼起来,甚至拍起了抖音上经常看到的短视频:天幕下,田野上,一位女子手持草枝袅袅走来,到镜头前停下,摆一个POS,离开;下一位也如此,再下一位……

一群人玩得不亦乐乎,忘记了各自的年龄,忘记了生活的琐碎,仿佛回到无拘无束的少年时期。

原来,到旷野里“野一野”,是可以让时光倒流的。


没有看到金黄的稻田,似乎有点遗憾。那何尝不是别样的美丽?何尝不是为了留下又一个金秋之约?

但是,在稻田沉甸甸的稻穗里,在地头匍匐的野草上,在村里墙头火红的柿子中,在院中菊花含苞的花蕾中,秋还在那儿呢!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黄花还未盛开,秋意正朝着浓俨酝酿。欢迎到我的家乡长堰,寻秋,探秋,访秋,问秋。

嗯,还可同秋住!

本文作者李志珍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李志珍,王家河街教师。喜欢阅读,偶尔写点所得,自娱也希望能娱人。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