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朱祁钰狠狠心,学李世民对付哥哥朱祁镇,是否就能得到善终?

 剧透历史 2020-10-22

明朝有三位皇帝的下场最惨,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钰、崇祯帝朱由检,全都没有善终。

朱允炆、朱由检的结局,主要是由外力造成的,哪怕本人有过错,出大问题的也是外部环境。而朱祁钰的结局是自己作的,他本可以像别的皇帝那样终老于龙椅之上,却半途被废,连命都丢了。

具体怎么回事,得从土木堡之变说起。

明宣宗朱瞻基驾崩后,太子朱祁镇继位,封异母弟朱祁钰为郕王,兄弟俩关系还行。

朱祁镇并非典型的昏君,他有着雄心壮志,遗憾的是能力跟不上。又十分向往祖辈北伐的功业,因而面对瓦剌的挑衅,朱祁镇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御驾亲征,又重用不懂兵法的太监王振。

结果这个熊孩子在前线葬送了几十万明军,自己也被俘虏了,这就是震惊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是明军前所未有之大败。自此之后,明朝的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军事上走了下坡路。

更严重的是,开国功臣集团和朱棣靖难功勋集团在此役中受到重创,文官集团失去制衡,为了防止文官把持朝政,此后的明朝皇帝不得不扶持宦官干政,两大利益集团斗得热火朝天,使吏治进一步腐败。

说回当时,皇帝在瓦剌手中,这对明朝是非常不利的。以于谦为首的文官们,为防止明朝重蹈北宋灭亡的覆辙,说服了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另立朱祁钰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这里说明一点,朱祁镇出征前,为防不测,立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

但朱见深只有2岁,显然处理不了如此复杂的局面,而且主少国疑,和平时期出现小皇帝都不是什么好征兆,更何况是敌军兵临国都之时。于谦等人这么做,是出于公心,为的是大明,这点毋庸置疑。

朱祁钰一开始还不敢当这皇帝,他无兵无权,母亲身份也不高,原是朱瞻基当皇太孙时的侍女,没啥助力,深怕自己坐不稳皇位。但在于谦的一再劝说下,还是答应了,双方说好朱见深依然是太子。

朱祁钰原来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但当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了当皇帝的好处,越当越有滋味,想把皇位在自己这一脉长长久久的传下去,整天琢磨着怎么才能把朱见深撸下去,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

一年后,谁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瓦剌太师也先眼见挟持着前皇帝也在明朝讨不到便宜,便无条件放回了朱祁镇。

这下朱祁钰傻了眼!他是群臣拥立的,朱祁镇是先帝任命的。就算朱祁镇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从礼法来说还是比他更具有正统性,因而朱祁钰根本不想朱祁镇回来。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朱祁镇若继续留在瓦剌,那就是明朝的耻辱,于谦等文官不答应,朱祁钰只好妥协,派人接回朱祁镇。据说两人相见的时候,互称陛下,场面很是友好。

但接下来朱祁钰做了件蠢事,把朱祁镇囚禁于南宫,一关就是7年。这真的很不明智,朱祁钰完全可以采用更好的方式来对待朱祁镇。

要么当个好人,与朱祁镇继续兄友弟恭下去,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仁义。毕竟朱祁镇有错在先,而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后的表现可圈可点,稳住了大明的局势,重用贤臣,有明君之相,拥护他的人不少。

要么当个坏人,悄无声息地杀了朱祁镇和朱见深,彻底消除隐患。这样做的话,也许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可如果操作得当,弄成意外,压根不用背杀兄杀侄的罪名,纵然有人怀疑,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

这方面,李世民已经给朱祁钰做出了示范。天下人都知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是他杀的,人家可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喂,那又如何?李渊还不是只能让他上位。

可以这么说,朱祁钰囚禁朱祁镇是下下策,容易养虎为患;善待朱祁镇是中策,哪怕朱祁镇后来复辟,应该也能保得一条性命;杀光朱祁镇一脉是上策,风险最小。

然而朱祁钰完美避开正确的路线,自寻死路。

要说他是心慈手软,那也不太像,囚禁朱祁镇时,不提供充足的饮食衣物,朱祁镇的皇后钱氏不得不带着妃嫔们做针线活换取生活所需,否则有可能饿死冻死。

这是钝刀子杀人,比痛快给一刀还狠。因而朱祁镇才那么恨他,通过夺门之变再次登基后,朱祁钰没活几天就死了,明朝官方说他是病死,可明眼人都晓得是朱祁镇给他弄死的。

弄死朱祁钰还不算,朱祁镇还下诏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这是连身后之名都不放过了。

如果朱祁钰在主动权在手里的时候,狠狠心干脆决断一点,他的下场不会这么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