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娼为母

 江北大汉 2020-10-22

明代的宦官数量之多,官位之高,影响之大,恐怕是历代之最——明末曾有宦官数万,遍布政府各部门,如王振、梁芳、曹吉祥、魏忠贤等人都是权倾一时的太监之人。而在他们之下,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太监。对于这些拥有了一定权力和地位的太监来说,某些时候,难免对于亲人和家庭有所思念,有的甚至希望有所回馈。于是,也就有了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卷八》记录的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娼妓年老色衰,希望能够嫁人让自己的晚年有所依靠;但非常不幸的是,人们十分鄙视她,没有愿意娶她的。焦急与伤心之下,她去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给她打卦的结果是,她六十岁的时候应该得到富贵之人的赡养。这位娼妓不以为然——这样的好事真能落到我的头上吗?然而,数年之后,这“卦”兑现了。原因是同样出自闽地的一位太监在大富大贵之后,听说自己的母亲还活着,于是请人去找到了她,将她安置在府邸的外面。第二天这太监出来拜见母亲大人,远远地看到她长得极其丑陋,感到十分耻辱,最后没有行礼就离开了。他对左右说:“这不是我母亲,你们替我重新寻找。”左右的人揣摩他的用心,到了闽地寻找仪表好看的人,便找到了这个老年娼妓回去了,回到京城之后,太监对着娼妓大哭。在被优厚地奉养了十多年这娼妓之人去世了。

在明代,太监的来源比较复杂,有成为明朝的战俘被阉割充实后宫的,有家贫无以为生把进宫做太监作为一种出路的,还有如魏忠贤那样的泼皮之人,为了赖债或者改变命运自宫的等等。陆容在这里提到的这位太监属于什么情况我们不甚清楚,但最有可能的原因则是家贫无以为生自宫为太监。对于这样的太监来说,在自己富贵之后,能够想到母亲真的很不简单;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亲生母亲相貌丑陋时竟然拒绝相认,又让人十分感叹——都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怎么在他身上,我们却看不到这人最原始也最纯真的感情了?是不是因为在宫廷里呆得久了,他的很多想法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感情不再那么原始与纯真,而变得十分复杂也可以说是十分势利了?

这是有可能的、我们都知道,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类,与成长的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所谓“耳濡目染”或者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讲的这个道理。而朝廷其实不就是一个大染缸?身在其中,你又怎可能唯我独清?举例说,当明英宗北狩,遭遇“土木之变”,成为瓦剌人的阶下囚,在于谦等人的扶持之下,明代宗登基成为景泰皇帝的时候,朝廷中,有谁不认识于兵部、于尚书?那些朝臣有谁不是跪拜在景泰皇帝的脚下,唯唯诺诺?然而,当某一日石亨与曹吉祥们打开紧闭已久的延安宮宫门,把明英宗抬上朝堂坐到龙椅上,复辟成功之后,还有人记得景泰皇帝吗?更别说于谦了!在景泰皇帝被软禁,于谦则被弃市的时候,又有谁发声了?这时候满朝的文武记得的只是明英宗,石亨与曹吉祥了!为什么?因为只有后者才能给他们带来现实的利益;在他们眼里,利益就是一切,为此,他们甚至可以“认贼作父”——就跟这太监“认娼为母”一样。所以,即便是生身母亲又怎么样呢?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因为在这太监眼里,只有面子而没有里子,所以,在他心里也就没有了生母的位置?在他那里,有的仅仅是现实和利益,但却没有道德和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