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龟策不能

 江北大汉 2020-10-22

“龟”(龟壳)和“策”(蓍草),是古人经常用来占卜的两样东西。而在宫廷中,还设有专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官职。在战国楚襄王时,屈原就曾经向太卜郑詹伊求卜过。但是,在听了屈原的一番倾诉之后,郑詹伊放下手中的龟壳和蓍草这两样东西,非常抱歉地对他表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有它不足的地方,智慧有它不能明白的问题。占卜有它算不到的事,神有它显不了灵的地方。——一句话,“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所以,您还是按照自己的心,决定您自己的行为吧。(《楚辞·卜居》)

屈原为什么要去向郑詹伊请教?那是因为那一阵他正被流放,已经三年时间没能看到楚王了。而从他的角度来说,尽管自己对楚王竭尽智慧与忠心,却被谗言遮挡和阻隔,令楚王无从知晓,因此,心情烦乱,不知道何去何从。也可以说,他很想通过请教郑詹伊,试图理清思绪,找到前进的方向。然而,对他提出的是该朴实忠诚还是阿谀奉承,是该凭气力除草耕作还是游说于达官贵人,是该从俗苟且偷生还是超凡脱俗保全自己的纯真,是该如千里马一样奔腾不羁还是如鸭子一样随波逐流,是该与天鹅比翼齐飞还是跟鸡鸭一起争食等一些列问题,郑詹伊同样感到无比困惑。

屈原无疑是他所属于的那个时代十分罕见的具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以及高尚的人格的知识分子。但他又不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与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士人”有些不小的区别: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而这“皇亲国戚”的身份决定了他无需太多奋斗,仅仅是通过“世袭”就可以获得相当的好处;同时,他贵为“左徒”的政治地位,也是一般“士人”即便是奋发图强很多年也未必就一定能够达到的高度。而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只要楚王屹立不倒,那么,他是可以与楚王“利益均沾”的。

还有一个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尽管说屈原具有相当突出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但是,其它国家的国君即便是十分欣赏,任用他的可能性也极低——左徒,一说是类似于今天的外交部长的角色,一说是类似于副首相的角色;而不论是那种说法,都可以肯定一点,这是一个地位相当高也相当重要的官职。因此,假如其它国家的国君欣赏他、重用他,那该将他安放在什么位置上,才能让他满意,让他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国相?甚至于将“国君”让位于他?否则,对他能有什么意义与吸引力?与此同时,不能不正视的另一点则是,谁要重用他,都可能不免产生这样的担心——屈子不会是楚王的卧底吧?

简单说,在一个属于世袭制也可以说家族统治的社会,对能者与贤者的任用无疑是有一定的底线的,这就是只能让他们为巩固这个政权卖力,而决不能因此让这个政权产生“易帜”的危险。所以,对于屈原这样的人,即便是欣赏他,也一定会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用警惕的眼光盯着他。而从屈原的内心来说,其家族意识之强烈也远非一般人所能想象——他可能确实爱他的人民,但是,毫无疑问,他也爱他的族人、爱他的楚王,并且对于后者的“爱”可能还要加一个“更”字。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他所经历的两代楚王——楚怀王和楚顷襄王都是“远贤臣、近小人”的昏庸之人,在他们治下,楚国一步步走向衰落和灭亡,但他依然对他们死心塌地。

屈原千百年来,受到异乎寻常的普遍尊崇。至于这其中的“为什么”,假如我们也去问之龟策,结果又会是什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