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悠人的学区房

 江北大汉 2020-10-22

在我看来,学区房在很大程度上,是房产商用来忽悠人的产物。为什么?因为今天的学校——这里主要是指的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其性质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义务教育学校,一类是非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学校,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教师正常流转,因此,作为学校教育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的师资,正日趋均衡。而非义务教育学校,高中教育,师资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固然不小,但是,学生自身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这类学校是需要根据学生中考成绩择优录取的,并非你的户籍在哪个区域内,就可能随便就读。

今天的不少城市,尤其是二线以下的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建设供过于求是基本现实。假如不是一些地方甚至在农村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搞拆迁,通过各种宣传蛊惑农村居民进城成为新市民,那么,这些城市已建与在建的商品房中的相当一部分,必将成为空置房。这其中,学区房对于一部分人的诱惑是相当巨大的:在一些人看来,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不小;非重点学校与重点学校的差距也不小。而对于把无限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的很多中国父母来说,不惜代价,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以增加日后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是不二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区房”也就成为房地产广告中非常诱人的字眼。

但是,对属于业内人士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学区房”在很多情况下,纯属忽悠人的玩意,根本不值一提。

对于“学区房”潜在的购房者来说,通常他们主要瞄准的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而在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里,小学和初中加起来的时间长达9年,因此,对于这类学区房的追求他们是不惜血本的。也因此,在一些地区,这种所谓学区房的价格至少比其它性质的房价高50%甚至100%。可你知道吗,鉴于义务教育的性质,很多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均衡师资力量,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说,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不同学校教师的流转,就是办法之一。而原本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通过流出优秀教师,有助于帮助薄弱学校提高教学水平;薄弱学校的教师进入原本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则有助于前者的进步与成长,缩小两者之间教育教学水平上的差距。

对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高中来说,“学区房”的实际意义也不大:重点高中固然是很多家长十分向往的,但是,孩子的中考成绩达不到人家录取的标准,无论如何你是无法进入人家学校读书的。换个角度说,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无法达到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即便是你通过种种途径勉强进去,也未必能够取得理想的结果。为什么?因为高中阶段各门学科的学习难度会明显提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这样的学校,你的孩子与其他同学学习上的差距有可能越拉越大。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区房”有什么意义?当然,对于学习成绩十分优秀的孩子来说,学区房或许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些许便利,可考虑到这样的孩子几乎肯定能够考取大学,而读大学,更强调孩子独立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寄宿显然是更好的选择: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提前适应高校生活,包括生活方面的与人际关系方面的。如此这般,学区房对他们有意义吗?

在某些城市,不知道是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提高学校对学生与家长的吸引力,还是为了配合房地产的销售,将城区与城郊的很多学校命名为“某某实验学校”;但我们能够肯定的一点是,这些学校附近的商品房的销售,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这作为促销的亮点。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在其它地方也存在?而作为家长,潜在的购房者,你可要擦亮眼睛,别轻易上当受骗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