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谨防断章取义

 江北大汉 2020-10-22
有子是孔子的学生,他说话做事好些方面与孔子十分相似,所以,孔子的那班学生也曾经打算把有子当做孔子一样膜拜。而有子在某些方面真的可以说是得了他的老师的真传。
《礼记·檀弓上》中记录了曾经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有子问曾子:“你从先生那里听说过失去官职方面的事情吗?”曾子说:“听他说过。他的原话是:‘希望丢官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烂掉’。”有子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的确是从先生那里听来的。”有子坚持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我可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有子说:“即便是你的确听说过,先生这样说也肯定是有原因的。”无奈之下曾子去找子游核实,子游的回答是,孔子委实说过类似的话,但是,分别是针对桓司马和南宫敬叔的事情说的。
桓司马是谁?是宋国的大夫,他为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孔子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表示,像他这样奢侈,死了不如赶快腐烂掉好。南宫敬叔是谁?是鲁国大夫孟僖子的儿子,他失去了原来的官职之后,一度曾经离开鲁国后又返回。为了重新谋得一官半职,他带上了很多宝物去见鲁国国君,针对他这样的做法,孔子说:像他这样对待钱财,丢掉官职之后不如赶紧贫穷,并且越快越好。
 
这件事很有趣。有趣在哪里?在有子果真对他的先生——孔子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十分了解,就像孔子;还在于像曾子那样的优秀的学生,也犯下了断章取义的错误——虽然并非主观故意,纯属记忆出错;而且他还通过积极寻找知情者子游帮助他回忆,最后纠正了错误。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假如曾子自信满满,太过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或者是虽然也去找了子游,但子游失忆的话,那么,有关孔子对于失去官职后的看法,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希望丢官后赶快贫穷,希望死后赶快烂掉就可能成为“圣人”之言,成为具有普遍性质的真理。
其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同时代的墨家相比,在丧葬方面的主张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儒家主张“厚葬”,而墨家主张“节葬”,两者恰恰相反。之所以在针对桓司马和南宫敬叔的问题上,他提出“赶快贫穷”、“赶快烂掉”不过是一时愤激之言——对于他们过分的举动看不惯。主张厚葬,哪里就表示赞成穷奢极侈?同样的,儒家是主张“用世”的,但毫无疑问,并不赞成通过行贿一类的方式做官。
断章取义的做法,古代有,当代也有。比如说,上个世纪50年代有句领袖语录人民耳熟能详:“人民公社好”。但是今天我们才知道,最初这并不是泛泛而谈的一句话,而是其在山东视察工作时,针对当地负责人请示“大社”——与“小社”相对,应该指的是农民们组织起来的合作社的规模的大小——叫什么名称时,伟大领袖说了这样一句话:“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但到后来,它却变成充分肯定与普遍提倡的一句话。
假如当初不是断章取义,那么,部分“大社”尽管肯定会更名“人民公社”;但是,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决不会出现“人民公社”在整个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而如果仅仅是部分农村试点、实验,恐怕也就不会有后来“人民公社”的狂飙突进,以致后来中国农村的普遍贫穷,数以亿计的农民温饱问题的空前突出。为什么会断章取义?恐怕并非曾子那样的记忆出错,纯属无意,而是某些人士的有意出错。为什么要有意为之?迎合是一个方面,在此过程中谋取个人政治上的好处恐怕也是一个方面。
今天是不是还存在断章取义的情况?答案几乎是肯定的。比如说对“城镇化”的理解,到了基层,就与上面所言所指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今天的我们需要谨防断章取义,中国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