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勿为好?

 江北大汉 2020-10-22
在今天,假如你在街头看到有老人倒地之类的意外事件,你会怎么做?是赶紧上前去查看情况,扶起老人,还是熟视无睹径自走开?我不知道你最终会怎么做,但我知道的是,至少会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后者——绕道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若干年前在南京有人曾经因为做过类似好事,结果被告上了法庭,惹上了麻烦,所以,一些人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好事万万做不得。
看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一章,不禁大吃一惊:早在1600多年前的魏晋之时,竟然就有人说过类似的话。原文是这样的:赵母嫁女,女临去,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邪?”母曰:“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其大意是说,一个姓赵的人家嫁姑娘,做母亲的在女儿出门之前告诫她千万不要做好事。女儿觉得很奇怪便又问了一句:“既然不能做好事,那么,可以做坏事吗?”她母亲的回答是“好事都不能做,何况是坏事呢?”
姑娘嫁人出门,做母亲的叮嘱她几句是正常的。一般而言,更多地会叮嘱哪些方面的事儿?大多该是如何跟丈夫即丈夫家里的人和睦相处,比如说,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等等。但让人十分意外的是,这位做母亲的居然是就她做人方面提出了告诫,并且是让她不要做好事!之所以我们说奇怪,那是因为行善积德那是中国社会基本的道德要求,不让女儿做好事,那无疑有悖于这一要求。那么,为什么她母亲会这么说?会不会是因为她和1600多年后南京的那位扶起倒地老人的先生一样,也曾因为做好事而惹过麻烦?在“一日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的心理的作用之下,做人的观念发生了扭曲,以致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传给女儿了?
这位做母亲的对女儿进行这样的教育,显然存在问题——属于典型的误导。而结合她后面所说的一句话“好尚不可为,其况恶乎?”,我们依稀可以感觉到这位做母亲的心理不是很健康——或许她属于那种生怕惹是生非之人,更愿意过一种万事不上心的太太平平、安安静静的生活?但是,我们别忘了,人是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必然会跟周围的人发生一定的关系,有时候别人会遇到麻烦,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麻烦;所以,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或者说,当大家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人十分冷漠的时候,人间将会变得异常寒冷,缺少暖意。
当然,让一个人既不要做好事,也不要做坏事,也是极不现实的事儿。因为好事和坏事的界限没有那么请,也因为不偏不倚的所谓“中庸之道”并不存在。比如说,看到路上某个老年人跌倒在地,你不闻不问,在你看来好像是没做好事也没做坏事,可在第三者看来,你置老人的生死病痛于不顾,就是做的坏事。所以,魏晋之时那位让出嫁的女儿既不要做好事也不要做坏事的母亲,她这样的告诫看似超然物外,但并不具备一丝一毫的可行性;而做人,也绝对不能没有立场、没有观点,对人没有一点感情。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坏事坚决不能做,好事能做则做,仅仅乎我们在做好事的时候,也需要多一个心眼,多一份小心,注意方法,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