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含义,其实并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样!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0-10-23

很多俗语,经过千百年的流传,经常改变了原来的意思。“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就是个例子,现在的解释是:如果这个事情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一般都是形容人们对不可容忍的事情的气愤和激动情形。但其实这句话的原意并不是这样的,出自《论语.八佾第三》,原文是:

子曰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是孔子时代鲁国的三家权臣,这三家是孟孙、仲孙、季孙,国君都拿他们没有办法,国家政权操纵在他们手里,鲁国的国君很可怜。

季氏这位权臣,有一天高兴了,就在家里开家庭舞会,照规矩他们只能欣赏四人一排的舞蹈,但他居然摆出八人一排的舞蹈来,这完全是天子才有资格欣赏的,这说明他们已经不把国君放在眼里了。有人告诉孔子,孔子就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呀。”

后人很多是这样解释的,好像孔子听了这事,非常生气,轮拳头,敲桌子,厉声喝道:季氏做出这种事情我们都忍受的话,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容忍呢?如果真的这样解释的话,那和前面《学而》所说的“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中的“温”就相违背了,那孔子的修养就有问题了。

所以,孔子并不是这个意思,孔子是说,这要注意了,季家的野心不小,像这种不敬天子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他们不忍心做呢?造反、叛变,他们迟早都会干的。孔子是通过这件事情,断定季氏什么事都可能做的出来,将来可能要谋反。所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并不是孔子在那里发脾气骂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