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含义,远非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声佛号一声心 2020-10-23

《论语》中这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般解释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不是很让人愉快吗?常被用来表示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但末学感觉并不仅限于此。下面详细说说末学对此句话的感悟和理解:

“有朋”两字,当然不是普通的朋友,但就算是用志同道合来解释,末学也觉得不够贴切。我们老话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人这一辈子,哪怕你做的事业轰轰烈烈,交际如云,高朋满座,但包括你的爱人、儿女、父母在内的这些亲人朋友,可能都算不上你的知己,并不能够完全了解你、懂你。所以说人生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了。尤其是做学问的,自古圣贤皆寂寞,要得一知己就更难了。所以说这句话里提到的朋友,感觉用“知己”形容更好一些。

下一个“远方”,可不是说从远方来了朋友就开心,从近处来的朋友就不开心了,没有这个道理的。如果你说从国外来几个朋友和你讨论传统文化,你就开心了,那你是看上人家给你带来的商机和外汇了!还只是为了几个钱罢了。这个“远方”并不指是空间上的距离,而是形容知己之难得。孔子儒学的思想,在当时并没有国家重视和采用,而是到了五百年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才兴盛起来,成为百家之首的。董仲舒弘扬儒学,司马迁撰《史记》,高度赞扬孔子是“至圣”,这才是远方来的知己呀!

再就是“不亦乐乎”,这个“乐”不是平常的乐,平常我们听个笑话,看个小品,喝点酒,唱会歌可能都会乐。但此乐非彼乐。一个人在为天地众生、千秋后代着想而做事情的时候,是非常寂寞凄凉的,如果这个时候能有个知己,不管来与不来,内心都会充满了喜悦和安慰。孔子当年如果知道在印度还有个释迦牟尼佛也在宣讲佛法,那孔子肯定会开心的不得了。

对这点末学也是深有感悟的,在现在这个社会,人们之间虽然联系越来越密切,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但多出于利益关系,想得到真正的知己就更难了。尤其是有志于修道做学问的,真正发心立志者越来越少,沽名钓誉者越来越多;追求道德修养者越来越少,贪图名利享受者越来越多。真想立志修行,就必须做好孤苦一生的思想准备,所以末学就一直把颜回看做是自己的知己,每每想到或者看到关于颜回的记载和故事,就倍感欣慰,内心充满喜悦和激动。

以上只是末学最近粗浅的理解,不一定对,也许以后的哪一天,又会有其他的理解,这也说不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