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札记︱别奢望别人能够了解你

 新会明明 2022-12-28 发布于广东

·论语札记·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孔子说:“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孔子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人家不了解我;二是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不要说孔子这种有大抱负的人,即使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想别人能够真正了解你,恐怕也只是一种奢望。

表面上看来,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特别是亲人之间,应该是互相了解的,其实不然。所谓了解,不过是大概了解,更多的是误解罢了。人不仅仅戴着假面生活,人的外部形象和内心世界也是不一致的,所以要了解别人实在太难。所谓被别人了解或是了解别人,这只能说是相对的。

所以说,别人自认为了解你,并对你作出某种评判,这不过是他们从个人经验出发对你作出的主观评价罢了。我以为,这种评价往往跟实际情形是不相符的,因为它至少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表面现象。某人一声不响,老实讷言,就会被认定为成熟稳重;某人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就会被认为是做事没有原则,不成熟。二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怎样,周围的朋友怎样,会让人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他们会从你亲人和朋友的身上去寻找你的影子。

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了解,确实是人生的一件憾事。古语云: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这说明知己之难能可贵。连孔子也感叹:没有人了解我啊!……了解我的只有天吧!(《宪问》)有时候,我也会感受到这种“莫我知”的失落和感伤。当一个人面对孤灯,想起在茫茫人海中,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自己时,我也不免喟然一叹。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注定人生是寂寞和孤独的。

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了解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去面对。孔圣人之所以为孔圣人,就在于他不仅仅承认人的“不己知”,而且指出了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自己应该如何面对。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我们需要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论语》至少给我们提出了三点教诲:

一是 “不怨天,不尤人”(《宪问》)。别人不了解你,首先要做到不怨恨天,不责怪人。别人不了解你,其实也是正常的。别人怎么能了解你呢?算了吧。我们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我们不了解别人。你了解别人,才知道这个人有没有可能和自己的思想产生共鸣,如果有,才有可能做到相互了解,成为知己。要不然,硬要别人了解你是没有意义的。

二是 “不患莫己知,求为何知也”(《里仁》)。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孔子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有真本事的人,要相信自己迟早会被别人了解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就是孔子常常强调的“求诸己”,也就是要求自己而不是强求别人。

三是“莫己知也,斯己则已矣。” (《宪问》)没有人了解自己,你就只为你自己就是了。到了这种地步,别人了不了解自己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关键是要自己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学会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我们是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别人活着。如果人家真的不了解你,你就不管它,而是自由自在地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