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暗时刻,那些逆势而上的企业,靠运气还是凭实力?|澳财聚焦

 澳财 2020-10-23

为了遏制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如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ing)和非必需商业停止运营,以减少病毒的人与人传播。


这些“非常态”措施,迫使每个人都重新考虑和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

很多人开始使用Zoom和Skype等在线工具开会,靠Uber Eats和Deliveroo等平台来买一日三餐,将去Bunnings购买材料和在家DIY家装作为乐趣……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或许正被永久地改变。

如澳财此前多篇头条文章写过的那样,有很多企业,甚至整个行业都深受疫情的影响,有些打击甚至是“毁灭性”的。但是,同样有一些行业和公司,不仅在这场本世纪最大的健康和经济灾难中幸存下来,并且还蓬勃发展。

他们是谁?在未来,他们是否能够延续目前的优势?博满金资首席分析师魏睿昊一一为您解析。

澳财视频



海外读者请长按左侧二维码,进入澳财网YouTube频道收看视频。

国内读者朋友请登陆西瓜视频和央视频的澳财网频道,收看最新节目。



在家办公改变工作形态



知名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的一份人事调查报告显示,在目前的疫情影响下,有88%的澳大利亚机构和公司鼓励或要求员工在家工作。

以媒体公司为例,目前新闻集团旗下许多的媒体内容,都是在“沙发和茶几上生产的”。他们用Google Hangouts举行新闻发布会,设计师可能在餐桌上制作页面,记者和摄影师分散在各州。和他们一样的媒体机构还有,九频道、七频道、Nova和绝大多数广告公司。

“物理”会议和活动,现在都只能在网上进行。

调查发现,40%的机构为员工设置了虚拟签到,32%的机构开始使用在线会议的新工具。

虽然,这些物理隔离措施可能是暂时的,但可能将改变新冠之后的工作方式,带来有关这方方面的思考。比如,我们是否真的有必要每天前往办公室工作?是否可以用这种方法舒缓道路交通,减少碳排放量?在家办公的效率问题如何解决?同事间不见面,会增加疏离感吗?

有人将这称之为“一场全球性远程办公实验”,在家办公未来或许更为普遍。

魏睿昊个人的体验是,省却了通勤的时间,让人工作起来精力更充沛;如果没有视频会议,着装更随意更舒适。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先一些简单的面对面沟通(比如和隔壁桌同事交流某项工作)被转移到线上后,在线会议就变得非常多,花费的时间也更长。加之额外装载了很多不同的应用程序(APP),需要在不同的APP之间切换,沟通成本实际上有所增加。

也难怪不少人会觉得,原本以为在家办公会更轻松,实际上反而更忙了。

而那些帮助大家远程办公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了目前高速发展的产业方向。视频会议从未像现在这么热门过,技术成了必须品。

最显著的案例,就是免费视频会议应用程序Zoom的使用率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其股价一度攀升至去年上市以来的高位,创始人袁征(Eric Yuan)也首次进入福布斯年度亿万富豪榜。

不仅有新西兰总理Jacinda Ardern使用Zoom召开内阁会议,巴西参议员使用它对立法进行投票,有意大利人甚至使用Zoom举行婚礼。

魏睿昊指出,事实上远程办公、流程电子化本来就是现代职场的发展趋势,而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



当无法在外面吃饭

厨艺党和外卖党为两大趋势



除了工作以外,被迫在家另一大需要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就是吃饭。

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原本外出吃饭社交一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社交距离措施,让咖啡馆、餐厅、酒吧只能关门或是从事外卖业务。大家现在只有两种选择,在家做饭吃,或者叫外卖。而这一变化,也让一些传统或新兴的行业看到了新的机会。

被迫做饭,超市受益

整个三月份,澳大利亚居民恐慌性购买和囤货行为极大地推动了杂货业的增长。加之,很多家庭被迫在家做饭吃,很多人“一不小心”挖掘出了料理才艺,一个个称为“厨师”、“点心师”,也催生了大量对食材的需求。

据悉,对于Woolworths、Coles、Aldi和一些独立品牌超市而言,这种趋势有望推动销售增长高达88亿澳元。

Evans&Partners分析师预测,从2020财年剩余时间到2021财年,食品杂货行业都将从这一趋势中持续获益。

尽管很难准确量化这种渠道转移带来的好处,但是,在2021财年,从咖啡馆/餐厅转移50%会推动超市销售额增加约4%。同期,从咖啡馆/餐馆酒水消费的转移约为35%。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1月31日的一年中,“咖啡馆、餐厅和外卖食品服务”类别的销售额为469亿澳元,“超市和杂货店”的销售额为1138亿澳元。

不过,最近的销售环境并不正常,杂货店零售商正在承受大量额外成本。为了应付异常的需求,店内和仓库人手、保安和保洁等人员较平常出现大幅增加。

在家种菜,创造城市田园

比起囤货在家做饭,有些人干脆开始在家种菜,从“供应端”解决吃饭问题。墨尔本城市农业公司Biofilta就见证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变化。

他们的业务是提供Foodcube和Foodwall等种植产品,以便用户可以在小空间(包括后院,停车场和屋顶)里种出新鲜的蔬果。


自疫情在澳趋于严峻以来,Biofilta每月售出的Foodcube数量从150个增加到300个。每个方块每年约可生产25公斤新鲜农产品,平均每个订单的订购量一般为5到10个,意味着可以种出125公斤至250公斤的蔬果。

而据该公司说,有些客户已经爱上了这种生活方式,认为这样更健康。

在线送餐服务,短期暴增

去年,澳大利亚的一些在线送餐平台如UberEats和Deliveroo,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外界诟病在劳动力使用上的不规范,以及盈利能力尚难保障。然而,近期“成堆”临时关闭的餐馆都出现在他们的平台上。过去几周,这些平台业务稳定增长,尤其是午餐的需求。


在实施禁令后的一周内,Deliveroo平台上就增加了1,700家餐厅。其中包括不少高端餐厅,以及从前大排长龙的网红餐厅,比如墨尔本的Chin Chin。

Uber Eats则已经有超过2万家合作餐厅可供选择。因此,公司在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大洋洲各个地区都部署了更多员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并在澳大利亚所有城市都提供“留在门外”的非接触式交付方式。

然而,魏睿昊认为,和在家办公会改变工作形式不同,被迫叫外卖这一情况,待等封锁解禁可能就会改变,因此目前的增量可能只是短期的。

事实上,对于餐饮行业中的消费者行为是否将永远改变,上述提到的两家公司负责人也都表示,这取决于疫情持续多长时间。澳大利亚人喜欢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外出就餐的习惯恐怕很难改变,危机一旦结束,预计很多人还是会重新去餐厅用餐。



电子商务成必须品

零售行业面临变革



人们被困在家里,可仍需要购物。和中国或美国相比,澳大利亚的电子商务和在线购物一直发展较为滞后。但在这场危机中,已经在线运营的企业成为意外的赢家。一些不习惯在线购物的澳大利亚人被迫开始他们的网购“初体验”。

不少零售业人士认为,通常人们要花三个月的时间养成一个新的习惯,而现在正是“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将改变他们的购物方式。这会给很多传统零售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但也无疑将增加在线零售的空间。

比如,美妆电商网站Adore Beauty在墨尔本的业务近期就出现巨大飞跃,新客户大量增长。疫情导致对洗手液、肥皂等产品的需求激增,他们今年的营业额将超过预算目标的1亿澳元。尤其是高级洗手液销售额增长了342%。由于美容院关闭,理发店也很前往,洗发水和护发素以及诸如面膜之类的产品销量也猛增。

澳大利亚在线书店Booktopia发现小说的购买量增长超过100%,看来被关在家里很多人都重新拾起了阅读。而教科书的销量急剧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许多国际学生不能来上课,而不少大学转而推行了网络课程。

在魏睿昊看来,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还会推动本地零售业的结构性变化,如市场推广可能要转移更多到线上去。

更大影响是,物流需求也会不一样。由于目前澳大利亚的快递和其他送货物流都较为传统,在购物“横行”之后,相关的物流行业必然也要进一步发展,其中就关联到许多行业。

电商是一个不可逆的大趋势,澳大利亚零售行业势必要迎来一次大变革。如果对这一话题感兴趣,不妨读一读澳财昨天的付费文章《危机中求生存,新冠疫情加速澳洲零售业革命》



DIY时代悄悄回归



随着我们在家里工作和休闲的时间变长,很多人“闲得发慌”,开始自我美容护理、设计房屋和装修、护理宠物,甚至为孩子搭建家庭娱乐设备。这造成部分涉及家庭办公设备、健身器材、蹦床、家庭翻新材料、园林植物、美体护理等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空前增长。

最显著的例子恐怕就是前往Bunnings的人数明显增多,许多人前往采购建材以“打造”家庭办公室和家庭教室,或是对自己的住宅“修修补补”。而对清洁产品、户外用品、儿童娱乐设施(如蹦床)和包括苗木在内的一般园艺用品的需求也一直稳定增长。该公司的在线购物平台也空前“繁荣”,3月网站的访问量约为3000万。

不仅仅如此,由于新冠疫情带来的收入不确定性,一些正在进行房屋装修的家庭为了减少支出,纷纷自己动手。总部位于墨尔本的Renovator Store近期的交易量就大幅增加。许多房主都自己采购建材,来完成小的装修改造项目,比如给自己的厨房安装可开式垃圾箱,升级家中的餐柜、储藏室和家庭影院等等。

被迫在家办公的人则不断升级自己的“装备”。Officeworks相关家庭办公产品(电脑显示器、家用打印机、计算机配件和坐立式办公桌等)的销售增长明显,导致一些产品的库存短缺,他们正在尽可能增加库存。

由于各地健身房和瑜伽馆都停止了营业,热爱健身的人就开始购买居家健身器材。专业健身器材提供商Gym Direct就表示,举重、卧推和有氧运动器械的在线销售非常强劲。而墨尔本的一家平价兵乓球店已经卖完了数百张乒乓球桌和伸缩网。面对大量需求,公司出现供不应求。现在只能等待数周从中国运抵更多产品。

麦格理财富管理公司的消费分析家指出,DIY(自己动手做)已经成为疫情封锁禁令下少数繁荣的类别之一,家居装潢、烹饪、美甲美发、居家艺术训练以及健身还将不断增加。



服务上线大势所趋

医疗健康最受关注



除了零售以外,很多传统服务也被社交距离的禁令“逼”上了线。

自3月中旬起,在禁止进行公开看房和现场拍卖之后,在线拍卖和实时流媒体拍卖需求有所增加。一个名为Openn Negotiation的在线拍卖平台近期已进行了200多次拍卖,培训了231名房产经纪人。另一个名为SoldOnline的在线竞标平台已经与35个房产机构紧密合作,其中一个机构已在平台上列出了16处房产。


当人们对实体服务需求减少,对在线服务需求增加,许多金融业务也进一步数字化。社交距离让不少银行网点开始限流,会迫使更多人选择在线操作许多简单的业务,如开户、存取款、转账、支付账单等。而将银行业务完全电子化的数字银行,将很有可能成为受益者。

当然,消费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长期过程。而由于疫情也产生了很多短期需求,尤其在医疗健康方面,有些细分领域的公司就得益于这种需求。

一个近期较为显著的例子就是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这家公司主要进行设计生产呼吸设备等医疗消耗品的公司。澳大利亚股市因疫情第一季度整体跌去近25%,而该公司的股价却上涨了约40%。(详情请阅读《疫情阴霾笼罩下,澳洲“逆市而上”第一股》

医疗健康行业在过去两三年都是澳大利亚表现最好的行业之一。经历了新冠疫情,相信很多人会更重视健康,这一行业在未来应该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尽管疫情影响着每个人生活,但澳财希望在这段被按下暂停键的时间,更多挖掘市场变化和行业前景,协助更多投资人,成为在危险之中抓住机遇的人。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为Shutterstock,Inc.授权澳财网使用,单独转载图片或致法律风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