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一个儿童服务者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成为一个儿童服务者

/蔡朝阳

我第一次提出儿童服务者这个概念的时候,坐对面听我说话的朋友略微迟疑了一下。显然,他可能没有听过这个词语。我也没听过,因为这个词,我认为就是我的发明。

其实,很多朋友有疑问,不知道阿老师现在究竟在做什么。你以前是个语文老师,现在到处做育儿分享,好像是个育儿砖家;一会儿卖茶叶,一会儿卖字画;前段时间还说要做鸭,做酱鸭。同时,白鱼文化的游学和营队,看上去还蛮有吸引力。是不是你下岗中年,生活有压力,什么挣钱做什么呀?

我今天想很正式地说一下,我现在究竟在做什么。就是上文说的,做一个儿童服务者。而白鱼文化这个机构,也是一个儿童服务机构。

 关于儿童服务者这个词,有点生僻,但其实一点也不高端,无非就是为儿童服务的人。照这个理解,儿童服务者的范围其实很广,比如幼儿园里给孩子们做饭的厨子,儿童游乐场里打扫卫生的阿姨,儿童医院的医生护士,也都是。我嫂子做童袜的,我朋友在淘宝卖儿童专用雨衣雨靴,也是在为儿童服务。

这是在说,儿童服务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一个很高端的词,相反,很家常。无非就是服务儿童而已。只是与以上列举的不同在于,我们提供的产品,是教育产品,我们的服务,以知识服务为主。用一句较为时髦的话来说,我们是知识服务商。

在中国,大概因为天地君亲师的毛病,教师有的时候很拿自己当回事。再加上现在孩子金贵,倒不是说以前不金贵,只是说现在变得从来没有过的金贵,于是幼儿园老师啊,小学老师啊,地位一下子就高起来,变得不可得罪。于是,老师的自我感觉就很好很好,好得以为自己真的可以传道受业解惑了。而事实上,传道受业解惑这个东西,我觉得并不存在,只是师者的自我陶醉而已,就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样的意淫,都太拿自己当回事了。现在是一个向孩子学习如何学习的时代,再抱着这样居高临下的姿态,非把孩子坑了不可。

而从事教育的人,若说到需要服务意识,那简直是要了老命了,这么有地位的职业,怎么可以当成服务业。

当然,服务意识的缺乏,也源于一种等级意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级社会的真相是,大家必须互相倾轧,才能爬上再高一层的等级。而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无非就是企图爬上更高一个等级的焦虑。但如果没有等级观念的遗留,人人平等,劳动光荣,不就没事了。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幸好我们的时代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服务业也不再被看成低三下四了。韩总做民宿,是服务业,可是人家的项目做得好呀,在做服务业的时候,还传递了一种可贵的审美,于是,韩总就变得逼格很高的样子。我昨天认识了韩总民宿门口一位坐着喝科罗娜啤酒的瑞士姑娘,她学书法,读萧红。这个画面,我觉得挺美的。

事实是,好的服务,是很有尊严的。电影《美丽人生》里,男主角去饭店端盘子,作为经理的叔叔,叫他把头抬起来,抬到很高,绝对不可以点头哈腰。叔叔解释说,我们是服务生,不是人家的奴仆。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

我的朋友齐亮老师在江南游学之后,写了一个文,里面描述了他在绍兴看到的一切:逛了江南的茶园,喝了当地的黄酒,去了独立书店,一路走下来,越来越觉得世界上不存在低端产业,每一个认真种茶叶的人,认真酿酒的人,认真经营书店的人,他们从事的都不是低端产业,而是令人尊重的职业。

齐亮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想做,并且努力在做的。

教育就是这么一种服务业,我们就是这样的儿童服务者,但这种服务其实很有尊严。这个尊严,就在于你提供的服务,是否专业,是否到位。核心就是,你提供的教育产品,其蕴含的教育理念,是不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是不是符合童年的奥秘。你给孩子的知识服务,是不是符合少儿的认识规律,是不是以孩子为本,以唤起孩子的原力觉醒为指归。

所以呢,做我所谓的儿童服务者,也有一定的门槛哦,涉及到我们对所推的教育产品的核心理解。

我写了很多文章,来谈我现在对教育、对儿童的理解。也出版了两本育儿书,虽然两书的主要内容是在记叙我与儿子的共同成长,但其中浸透的,都是我对教育的崭新理解。基于我们当下生活的现实已经全然改变,基于孩子们将来面对的未来世界变得完全不可预期,我们更需要将教育的视野建立在最为核心的价值之上。

我们做了好几年的营队,营队的核心活动,就是最为彻底的游戏。因为,我们认为,最彻底的游戏,带给孩子最深沉的安慰,也带给孩子最深远的成长动力。

我们每年有一期主题各异的海外游学。比如去马来西亚潜水,比如去台湾游学,主题各异,但我很得意的是,每一期主题各个不同,但指向的孩子的成长元素,一以贯之。

 今年的夏令营和游学,还在招募中。其中覆卮山·宽庭夏令营,我们准备了很多彩蛋,以宫崎骏为主题的日本游学,也是从孩子的视野出发来安排各处行程。现在看来,不但深受孩子们喜欢,也赢得了很多家长的青睐。

在体制内做教师的时候,我并不具备以上的想法。前几天,有一位教育媒体的记者采访,问我现在的自我定位,我就说,我是一个儿童服务者。这个想法,是成为所谓的“独立教师”之后,最近才渐渐清晰起来的。

服务儿童,同时也服务家长。所以一边做营队,一边我也在做一系列家长自我成长的课程。其中有一组,前段时间去北京录了音,大概不久之后就会推出了。核心其实只有一点,就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获得最好的成长,而我们这些熊父母,也不断加深自我认识,不断自我成长。两全其美,不亦快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