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哪吒只是缺少一场为期12天的海洋夏令营

 新用户2356fYUI 2020-10-23

其实,哪吒只是缺少一场为期12天的海洋夏令营

文/蔡朝阳

《哪吒之魔童降世》确实是一部国产动画片。里面表现出来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家庭观,都是国产的,十足真金,如假包换。简直可以说,是一部动画版的《都挺好》。

其实,哪吒就是那种精力无穷,特别能折腾的孩子。而整个电影的全部内容,就是成年社会怎么通过哄骗、欺瞒、孤立、计谋乃至桎梏,想让哪吒变“乖”的故事。可惜所有方法都没有用,最后落个玉石俱焚。

你说哪吒的亲人长辈不爱他吗?自然爱,哪有爹妈不爱孩子的。关键是,整个影片里的爱不得法,这才是酿成悲剧的根源。主创人员在电影中向大家展示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家庭观,带着当下时代的烙印,也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刻痕。电影所展现的这一悲剧,恰恰折射了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困境。电影所展示的,恰恰契合观众之所焦虑。引发极大的共鸣,卖了极高票房,也可以理解。

哪吒和他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正如当下大多数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没时间陪孩子玩可以,但不能说话不算数。比如妈妈和哪吒踢毽子这场戏,妈妈总算挤出时间来陪哪吒玩了。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这个时间就该是独属于哪吒的。那你说工作怎么办?工作当然很重要,但在你出来陪伴孩子之前,不就该先托付好吗?哪怕跟孩子说好,我们就玩30分钟,但这30分钟,就该是独属于孩子的,不该被所谓的“捉妖大业”所打扰。

这里,导致哪吒炸了毛了,不是妈妈不陪他,而是妈妈说话不算数。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点,就是“承诺”。父母需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如果空有承诺,却说话不算数,那么这就成了哄骗。电影中固然只有一次,但从妈妈的匆忙程度来看,从哪吒的台词来看,想必放哪吒鸽子的事情,不止一次。

这是不是我们当下的父母的真实处境呢?说好跟孩子去踢球,老板电话打来说要去加班。是继续踢球还是回去加班?所以,在老板电话打来之前,在踢球的两个小时内,就应该关机不是吗?我不信踢球踢完再去加班,世界就毁灭了。我们若从来跟孩子说话不算数,我们怎么让孩子说话算数呢?此其一。

关于对孩子的欺骗,即便是善意的,我也觉得需要就事论事。目的从来不是理由,程序正义才是关键。为了达到一个好的目的,采用恶的方式,我不知道这个目的与恶本身还有什么区别。比如太乙真人的万里江山图。这个纯属欺骗。欺骗不是教育。孔子说,循循善诱,诱字,是诱导的意思,不是诱骗的意思。这个太乙真人跟江湖卖大力丸的差不多,从一开始就不靠谱,帮哪吒投胎时既不负责,教哪吒本领也不负责。他用这个万里江山图把哪吒困住,目的是为了什么呢?为的是哪吒不再惹事,为的是陈塘关百姓不再来告状,为的是李靖夫妇有几天消停日子。这是为了哪吒好吗?说实话,这都是大人的自私。此其二。

最可恶的是乾坤圈。乾坤圈是什么东西?就是一个把哪吒的超能力禁锢住的魔咒。这个乾坤圈的设置里,有中国教育最大的奥秘,就是,对孩子的不信任——我不信孩子你能跟自己身上的超能力和平共处,我不信任孩子你能通过试错,从而学会运用自己的超能力。既然孩子的能力被这个乾坤圈禁锢了,他又怎么能学会好好的运用这个超能力呢?

在影片中,这个乾坤圈是有形的。但是我们这些做爹妈的好好自我反思一下,我们套在孩子脖子上的无形的乾坤圈,还有多少?当我们怀疑孩子,当我们企图控制孩子,当我们想要以自己的方式强行管教孩子的时候,已经将无数的乾坤圈加诸于孩子身上了。此其三。

这个隐喻,在迪士尼动画片《冰雪奇缘》里也有。艾莎有制造冰雪的超能力,于是被禁锢在深宫中。艾莎的乾坤圈,就是那只手套。艾莎的遭遇跟哪吒如出一辙,因为有超能力,所以被禁锢。因为被禁锢,所以没有机会学习如何操控自身的超能力。是以艾莎女王一旦被加冕为女王,得以解除禁锢,因为她不懂得如何自由地使用自身的超能力,酿成了灾难,几乎被看成女巫。

哪吒也一样,因为被乾坤圈所束缚,因为一直被禁锢在家里,他没有机会学习并成长。于是,一旦乾坤圈的禁锢被破除,哪吒爆发的全是破坏力,陈塘关几乎全毁。然后我们归罪于因为哪吒是“魔丸”投胎!

我要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这是整个电影最大的谎言。没有谁一出生就是混世魔王,也没有谁一出生就是骨骼清奇。也即是说,每个孩子,都会魔性的一面,也会有天使的一面。这一点,不妨去看看绘本《大卫不可以》。那个叫大卫的魔性男孩,多么叫人操心,但是当他熟睡,他露出了天使般的笑容。我们对儿童本身的理解,对教育的理解,是塑造这个孩子至关重要的根本原则。

以上种种,折射出中国家长一个特质:我们只喜欢养一个“乖”孩子。如果这个孩子不乖,那么,好,我们就用各种成年人的手段——哄骗、欺瞒、孤立、计谋乃至桎梏——来收服TA。传统的哪吒故事,也是这个驯服的过程,新版的哪吒故事,仍是这个驯服的过程——文化基因之强大,叹为观止!

即便退一万步,我们认同哪吒就是魔性男孩,他就是恶的化身。那又如何?所谓的孩子的“恶”里面,其实正有无限的创造性之可能。河合隼雄的《孩子与恶》一书,讨论的正是这个主题。关键在于我们这些父母,我们这些成年人,如何引导,如何在自由而又有边界的环境下,开展我们的教育。因为,只有在自由中,孩子们才能认识、并学会如何操控自身的能力。就像我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只有在自由中,教育才是有可能的。

显然,有些读者不服,便会有一个中国式的提问:要是你有一个哪吒这样的娃,你倒来教育他啊?对啊,我骂中国足球不行,于是就有人质问,那你去踢啊。幸好这里的问题不是足球,而是教育,恰好我有一点点小见解。

像哪吒这样的娃,精力无限、能量无穷,他就应该和敖丙一起,去参加一个海洋夏令营。哪吒生在海边,敖丙就是龙族,在水里待着大家都开心。打水仗啊、冲浪啊、潜水啊、制造航海模型啊,什么不可以?我们不妨在海里划出一块安全区域,尽管孩子们去兴风作浪,尽量释放他的创造力,哪怕是破坏力。在孩子们的兴风作浪中,他逐渐就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的超能力。当然需要有规则,比如不能随便抓住水族抽筋剥皮。这是边界。所谓的自由而有边界,这个边界,需要事先商定。

《哈利波特》大家很熟悉,我特别赞赏书里面的魁地奇球比赛。这就是孩子尽量释放超能力而又在规则范围内的典范。为什么霍格沃兹学院有这个保留的球类比赛?因为,一则,有规则,二则,可以尽量释放自我。这样的竞技,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成为野蛮而又高贵的人类。这一点,不妨参照牛津与剑桥的皮划艇大赛。

每一个夏令营都必须要有这样的在规则之内的竞技。我知道成都的钥匙玩校,每次活动必然有飞盘比赛。在比赛之前有详细的规则解释,并有裁判公正执法。我亲眼看到过这个飞盘比赛,我觉得这就是自由而又有边界的尝试。

白鱼文化每年在覆卮山居做夏令营,有一个保留项目,就是泳池或者冰川漂流里的水枪大战。这个水枪大战,也是超燃的,但我们有规则,这个规则核心有三点:第一,不能越过中线;第二,不准用水枪打人;第三,不准射击岸上人员。

这样的竞技,有很多好处。比如,释放了哪吒的能量,使得他的创造力有处可去。比如,锻炼了哪吒的身体,强健了哪吒的精神。比如,教会哪吒懂得规则之重要,知道规则保障了自己的权利,也保障了对方的权利。最终的目的,就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哪吒能找到他自己的天命,实现他的自我——这才叫“我命由我不由天”——否则,都时扯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