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作者 / Jojo 策划 / Ivan 插画 / Always 编辑 / KY主创们 跟其他同事合作项目,由于想法不一致发生了争执。结果不仅工作难以推进,还觉得一天的力气都被掏空了。 甚至跟朋友吃个饭聊到了某个热点事件,发现彼此看法不一致就吵了起来,还开始怀疑彼此是否适合当朋友…… 其实,这是一种在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沟通困局。这种困难情况的本质,是在意见不合的场景中,双方没有掌握合适的沟通技术,因此难以推进沟通。 特别是,在意见出现分歧时,人们还经常会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使沟通变得更难。 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更多不良后果,比如说: 在前面提到的这种沟通困局中,涉及到的一种高级沟通技巧,就叫做—— 接受性语言 conversational receptiveness 在日常生活中,分歧很难被彻底避免。如何处理分歧,也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为只有经历不同意见并好好沟通,我们才可能拓宽自己的认知,获得对事物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信息准确度,做出更合理和有效的决定。 因此,我们今天要来聊一聊,意见不同的情境里,如何运用“接受性语言”,推进良性的沟通。 01. 意见不同时难以沟通,是因为对话中缺少了“接受性语言” 接受性语言可以由对话双方中的任何一方给出,但因为你是正在阅读的一方,本文将指导你如何先发起接受性语言,并由此改变整个沟通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性语言这一沟通技术非常稀有。实验结果证明,大部分人都只是自以为做到了,其实不然(Yeomans et al., 2020)。 那么,你到底有没有这种珍贵又稀有的能力呢?来测试一下吧~ ◦ 场景一 ◦ 此时,你会: A. “贵是贵了点,但你要有点远见,不要只盯着眼前利益。” B. 面对冲突,感到压力暴增,看着对方嘴巴在动,自己开始放空。 C. “我明白你的顾虑,这样做确实会让部门这季度压力暴增,不过综合来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场景二 ◦ 此时,你会: A. “你是不是不爱我了??这点小事都要和我吵!” B. 觉得和对方没什么好说的。网上不是都说一起旅行就是恋爱的试金石吗?看来我们并不适合彼此。 C. “我以前大部分都是飞机出行,想着节省下来的路途时间,还能多玩几个景点。你比较喜欢坐火车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 场景三 ◦ ![]() 此时,你会: A. “都什么年代了,你们也不懂,就别瞎掺和了。” B. 反正再怎么解释也没用,他们爱劝就劝吧,反正我忍一忍,左耳进右耳出就好了。 C. “我明白你们是觉得现在这样更安稳,怕我创业太累,失败了还要面临打击。但我其实已经考虑过这些情况了,还是想要为梦想拼一下,即使失败也不想以后后悔。我特别希望你们能够支持我。”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选出答案很容易,真的想要做到却非常难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其实选出正确答案并没有那么难。然而,现实生活中,要真的这样做到却很难。道理都懂,上手就废…... 难度就在于,很多时候,你不是真的不知道该这样做,而是当时情绪上头,不愿意去这样做。 当我们一碰到意见不合的情况(特别是当对方缺乏沟通技巧时——“你要这么想,我也没办法“),我们很容易直接被激怒,那一瞬间根本什么也控制不了。 因此,想要使用接受性语言,你首先需要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 如果你觉得这一点很难,很可能是因为背后有一些不够准确的核心信念在“作祟”。比如, ta提出不同意见,就是因为不重视我… ta和我意见不同,是在看不起我! 当我们拥有这种推论时,就很容易将意见不合当作一件严重的大事。我们会感到格外恐慌,被情绪点燃的几率也大大提升了。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先提醒自己,深呼吸三次,不要直接发作。然后,你可以试试无评判地观察自己当下的状态:我的身体有什么感受?现在的情绪是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画面吗? 过程中,要尽量不带偏见地、客观地去观察自己。此时,我们就能够自然地与自己的情绪产生一定距离,不被它所掌控。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我们才能为自己赢得一段必要的空间,以将接受性语言的技巧加入到对话中去。 *接受性语言能够带来奇妙的效果 研究发现,在困难对话中加入接受性语言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Yeomans et al., 2020)。它可以帮助我们: ![]() *接受性语言的起点是开放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性语言的使用,是基于一种“我愿意倾听、思考,并公正评估不同观点”的开放式态度。当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我说的就是对的,是ta不懂......”时,即使没有言传,对方也往往能感受到这种傲慢的态度,无法觉得自己被听见、被尊重。 只有先抱着平等、尊重,以及能够从不同视角中学习的态度进入对话,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改善对话的氛围和走向。 这确实很难。在完美情况下,我们可能都希望对方是能够这样做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享受顺畅的对话。 但事实上,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这种能力比它看上去要稀有的多。只有当我们自己掌握了这种能力,我们才有可能确保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亲密关系中的更多对话是流畅有效,又令人舒适的。 因此,虽然过程确实具有挑战性,但训练自己的这一能力是值得的。 02. 那么,到底如何培养”接受性语言“的技巧? 1. 承认(Acknowledgement) 在分歧场景中,我们都可能感受到反驳甚至攻击对方的冲动。此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无效化(invalidate),也不要急于改变对方的观点。 承认并不等于赞同对方所说的,它只代表着我们真的听到了对方所讲的内容。你可以通过点头、重复等方式传递出这一点。 2. 模棱两可(Hedging) 通过限定条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强调不确定性(目前来看)以及程度性(有一点点)等方式,柔化呈现己方观点。 与之相反的,是将自己的看法当作是唯一真理,或是(在不确定时)当作确切信息,刚硬地呈现给对方。 3. 多肯定词,少否定词(Less Negation) |
|
来自: 昵称44943940 > 《摘自konw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