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驾平台车辆丢失不用赔,P2P租车已被判死刑?

 AutoLab 2020-10-23


✎征稿邮箱:liujing@autolab.cn

放在P2P租车平台的私家车,被通过审核的用户开走抵了债,车辆难以追讨,法院说平台不用负责,这让车主还怎么玩下去?

▍小野妹子

近日,国内首例车主状告P2P租车平台的案件一审宣判,对于车主丢失的车辆,宝驾租车不用赔车钱,只出租金即可。

对于信任P2P租车,把自家车辆拿出来放在租车平台上挣点零花钱用的车主来说,这是当头棒喝。

小野带你一秒钟回顾案情:

车主闫女士将车辆(东风本田CRV,购车价近30万元)放到宝驾租车出租,4月30日,男子王某以平均日租金300元、节假日租金每天500元的价格将车辆租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车至今未归还。

事实上,王某有诈骗前科。闫提出要求宝驾租车赔偿经济损失28万余元,并赔偿租车费损失。

法院判决,宝驾租车赔偿原告闫女士半年的租车费用6.5万元。对于要求赔偿车辆损失的诉讼请求,驳回。

为了几千块的租金,闫女士赔了一辆车……说好的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背书,说好的全程保险呢?

其实,宝驾租车在格式合同条款中,早就免除了自己的责任。这是合同中不承担责任的情形规定:

请注意红线框出的部分。车辆失窃、故障,车辆或车辆的部分零件被出售出租、抵押、典当或设置其它第三者权力……宝驾都不赔。

照这么说,小野的车在宝驾上租出去,被人卖掉、当掉、换个发动机或者弄残了,都没的赔咯?宝驾你好狠心。

不过,海淀法院表示,由于宝驾在单方面制定的格式合同中免除了自己的各项责任,但并未对事主作出预警,注意风险管控,以及未做好“征信审查”工作,调查租车用户的刑事案件背景和信用水平,要赔车主4月以来的租车损失费用。


租车本就是高风险,但P2P租车平台明里以各种安全保障吸引用户,暗地里在把自己摘干净以后还不为事主提供保险,就像烟盒上没写“吸烟有害健康”,反而是“可劲儿吸,没事”,这事儿实在不靠谱。

谁来为车主负责?

不过话说回来,明明合同中写明了为车主购买盗抢险,保险公司怎么就不赔偿呢?

▲ 宝驾租车保险条款

车主觉得“车丢了”,可在法律看来,租车的人把车“骗”到手里,挪作它用,是诈骗。保险公司不赔诈骗的钱。

车辆诈骗从租车行业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已经出现,可谓行业痼疾。传统的B2C租车发生这样的情况,一来有专人负责追讨,精力充沛;二来在全国都有分部,涉及跨省案例也有更多的能量。

但P2P就完全不同了,怎么可能、怎么可以指望私家车主在被骗车以后自己来追讨?!

在明知如此高风险的情况下,P2P租车平台既不与保险公司商讨或者购买特别制定的险种,也不对承租人身份进行更多必要的审核,无异于将这场高收益、低回报的投资变成了没有底线的赌博。

对车主而言,平台不管,保险不赔,只能靠自己报案。可万一车子被抹掉发动机号、大梁编码,或者拆解成零件,找回来的几率无疑大海捞针。

小野采访了一位丢车(后找回)用户,她表示不会再把车放上P2P平台。


P2P租车前路何方?

P2P租车平台的定位是“信息提供商,交易撮合平台 ”,而非传统租车那样的服务机构。

一旦宣布为丢车(及车辆诈骗事件)负责,几乎很难指望盈利。据估计,自驾租赁车辆被骗,被盗造成的损失,能侵蚀企业利润1/5。

为什么不把高风险的雷转嫁给保险公司?更不合适。各大P2P租车公司背后的投资人都有保险公司,如果不能让保险公司看到卖保险赚钱的希望,反而要搭进去高额赔付,甚至“骗保”的风险,资本市场如何发挥想象空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失去了车主的信任也就失去了行业安身立命之本。有砖家哀叹:此案判决一出,P2P租车已死。


曾经大热的P2P租车,今年可谓疲态已现:“元老”Cocar年中出局,壹壹租车和友友租车都转型分时租赁,选择了风控成本更低的电动车;PP和宝驾宣布了大规模裁员行动;市占率更是无法统计,只和其他3万家小企业共享五大汽车租赁公司之外14%的市场份额。

虽说凹凸共享租车拿到了3亿元融资,但不论在共享经济还是出行领域数额都不算大。

进退失据正是现下P2P租车的写照:进,没法和创新企业比市值;退,不能与传统租车企业比占有率。早先那句“一年干掉神州”已经成为笑话。

反观以“一站式出行平台”为目标的滴滴在各个出行领域“见缝插针”,不仅自己招司机做专车,甚至做了试驾业务,都没有想着要把私家车纳入P2P租车体系。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在无人负责的情形下,风险的降低只能有赖于良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否则,任由平台车辆被拐走、骗走,P2P租车只能逐渐走向没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