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积分政策延期一年,SUV大户们该怎么办?

 每日汽车观察 2020-10-23

节前这只靴子落了地,内容和之前的猜测没什么出入,到底对谁更有利?

 ▍砂糖兔

9月28日,众人期盼已久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终于出台了。和之前大家猜测的一样,双积分制没有在2018年正式执行,而是延期一年,但这宝贵的缓冲期对于汽车企业们来说,到底有多少用处?

延期一年,门槛提高2万辆

最终出台的双积分政策,将从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不过原本征求意见稿中“2018年积分比例达到8%”的规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积分比例要求,其中:2019、2020年度的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的积分比例要求另行公布。 

另外一个明显的变化则是考核门槛,征求意见稿中对纳入双积分考核的标准是产量5万辆以上的乘用车企业,而正式的出台的政策中,这个门槛被提高到了3万辆,“对传统能源乘用车年度生产量或者进口量不满3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不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达到3万辆以上的,从2019年度开始设定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

这就意味着,更多中小规模的车企也被纳入了考核系统,所以要想在中国汽车市场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强大起来,弱小是不会被保护的,优胜劣汰会更加明显。

一年的缓冲期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征求意见稿中2018年就要开始实施的考核,延到了2019年才开始,难道真的是外企们的游说见效了?工信部对于政策的调整给出的解释是,“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也向世贸组织进行了WTO/TBT通报,在这期间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有关企业、协会等的意见。最终结合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了有关制度,形成最终的政策。”

其实延期一年不光是外企的呼声高,自主品牌中也有很强烈的意愿。这两年自主品牌的发展迅猛,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SUV市场的爆发,而高油耗的SUV恰恰是双积分政策的大敌,所以SUV卖得越好的企业,受到新政的冲击就越大。

虽然这几年在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刺激下,自主品牌获益不少,目前市场上排的上名次的几乎都是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产品,但是有新能源产品储备的自主品牌毕竟是少数,而且这些产品真的有那么强的竞争力吗?恐怕要打个问号,大多数时候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是无奈之举,可选的产品也就那么几款。

所以一年的缓冲期,不管对外国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是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如果毫无储备,一年时间不可能立即上马什么电动车产品,汽车产品的项目周期至少三到四年。所以一年期限一过,拼的就是技术储备和财力了。

买分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除了加快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还有很多,比如快速找个有积分的伙伴,像长城选择御捷那样,或者干脆直接掏钱买积分,毕竟比亚迪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大户多的是积分。虽然目前政策中并没有对积分买卖的价格做出规定,不过肯定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为了应对政策,开始的时候花钱买分当然可以救急,但是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在新能源产品上没有布局的企业们来说,如何快速的推出产品还不是最重要的,即便能够一两年内推出一堆电动车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过关,消费者不傻,你为了应付制度造的车,人家会买账吗?

当大众、福特、戴姆勒的电动车产品开始大规模席卷市场的时候,自主品牌的电动车还有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力?都说新能源是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现在弯道过了,大家来到同一条起跑线上了,谁又会最终领先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