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事纪》回顾篇丨今昔之感,蔚来,小鹏,威马的新阶段已经到来

 每日汽车观察 2020-10-23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主持人/赵奕 编导/莎莎 后期/陈梦凡

2017年1月1日,《创事纪》第一期节目开播以来,我们陆续采访到了许多创业者,这其中,关于造车新势力的企业占了不少。
目前的造车新势力车企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梯队:没有实现量产的为第三梯队,例如博郡、奇点汽车等企业;有一定的交付量,但是综合实力尚需提高的为第二梯队,例如合众、前途汽车等企业;而蔚来、小鹏、威马汽车这三家则是金字塔顶端的头部梯队,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回顾的主角。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报道视频截图
为什么说回顾呢?
《创事纪》节目采访这三家车企的时候,他们都还没有实现量产交付,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三家企业脱颖而出,冲到了造车新势力队伍的前排,发展至今,他们的市场表现也各有不同。本期《创事纪》,我们一起回到两年前,看看他们曾经立下了哪些目标,又预期过哪些挑战呢?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说起创业初心,从采访中可以感受到三位创业者身上都肩负着一种使命感,大到对于市场环境的时不我待,小到对家人的牵挂惦念。三位创始人的出身不同,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是一位扎扎实实的汽车制造业内人士,而李斌和何小鹏,一个媒体行业的连续创始人,一个互联网行业的二次创始人,这样不同的背景也造就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以及产品特性。
义无反顾 一往无前
在未来还没到来之前,说起目标计划总是略显宽泛空洞,造车新势力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可以在纸上绘画出所想的规划蓝图,没有任何的顾虑束缚,在产品的研发目标与用户群体的定位角度等方面可以大步前行。
“我觉得最少要交付1万台,这是最起码的,而且这个实际上对于整车厂来看,是一个小规模交付,但是对于新造车企业,可以勉强用作叫规模交付,但它一定不能叫做大规模交付,我觉得对新造车势力的大规模交付,对我来看,是10万台”,这是何小鹏认为的大规模交付,从目前各家企业交付量来看,还有一段距离。
挑战重重 机遇在侧
产品的制造研发、品牌维护建设是每个初创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不过随着产品的量产交付,企业所要面临的挑战更多,首当其冲是用户,是交付量,是产品线的拓展和品牌的口碑维护。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梯队,蔚来、小鹏、威马汽车在这两年多时间里分别遇到了难题,车主维权、产品召回……这让他们一度处在风口浪尖的当口,不过风波面前更能考验一个企业的韧性,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接受度和信心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先用心做好自己的产品,拿产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往者不谏 来者可追
造车新势力从当初的从零起步,再到这几年的用心经营,三家企业相继进入新的阶段。新阶段有三件事必须要做好:1.把车卖好,产品保质保量交到用户手中;2.提升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3.开发下一代产品,把控好市场节奏。
对于未来,正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所说,“对于任何一个公司而言,我们都有非常好的愿景。这个愿景想实现是没有止境的,对于所有的公司,你都要不停的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驱使整个团队去完成自己的理想,这是个永无止境的事情”。
我们时刻关注、期待他们的每一步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