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鼎 白头翁

 金钱河南山牧童 2020-10-23

.

观鼎

白头翁

.

世上绝无夏鼎乎?有。吾曾细观之。那可能是目前世上唯一现存的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王朝的青铜云纹鼎,现珍藏於上海博物馆。

  自一九五九年始,在河南二里头陆续出土了不少夏代的青铜器,如多件青铜爵,其中最著名的是乳丁纹青铜爵,这应该是现出土存世的最早的青铜酒器,其造型奇特飘逸,立似静,观似动;轻盈玲珑。长流尖尾,束腰细足,宛如展翅欲腾的雀鸟。也出土过管流角,也是一种酒器,体态修长,细腰高颈,杯体下有一圈圆孔,可能有饰品嵌在其中,翼腰之间有把。最珍贵的是一隻两耳三足的青铜器,夏鼎。

  夏鼎,堪称伟大的文化图腾。鼎是华夏文明的代表,捨此不能表达。泱泱华夏,纵横五千年文明,何物能代表?公元一九九五年,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华诞,中国国家领导人去祝贺,要送上一件礼物,要求能代表中华民族伟大的国家、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备送的方案有近千件,中国国宝何能尽数?方案经过三个月的普选,三上三下的精选,决定铸造一隻三足圆腹的青铜器送到联合国。鼎能代表中国,鼎能彰显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无以复加的文明。世界二百一十九个国家及地区,唯有中国有鼎;言中国文化以鼎为代表,其言切切,其意凿凿。

  这隻二里头出土的夏鼎,真正能列入华夏文明的开篇首卷。华夏民族之图腾。这尊夏鼎高二十一点二厘米,立耳、折沿、鼓腰、圆底,素面柱足,鼎口下饰有宽条之纹,故得名云纹鼎。细细观此夏鼎,不威不武,亦不靓不俏。估计在全国上千尊青铜器中,属於平常、不起眼的那类。但它是所有青铜鼎的祖先,物老需细品,给后人突出的感觉是浑圆古樸,敦实苍健;感觉到静水流深,真水无香。线条粗犷但奔放有力;两耳偏小显薄,彷彿一张男人脸上的一对小眼,眼小有神;三条鼎足无纹无饰,尖而短,立而稳,犹如人世间的抓地汉;个头不高,但敦实稳重,特别是其圆腰圆底,粗看有些笨拙,其实那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多少年的实践创造而出,尤其是其锅一样的鼎底和桶一样的鼎身,我的判断此鼎绝非禹之九鼎,它的作用是尚未转化为礼器的煮食器。四千多年过去了,人类饮器之大锅,依然未能脱离先祖们的设计,不该为我们的夏鼎自豪骄傲吗?

禹之神奇或不在於治水,亦不在於三过而不顾,而在於其创造了鼎之文化。鼎是华夏民族独特的图腾,禹不该呼之为伟大吗?

毛公鼎

先秦文化中,最值得彰显的是青铜器文化。夏商周称之为青铜器时代,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历时一千七百多年,榜上有名的青铜器至少有十万件,青铜鼎居首,评出的十大青铜器中,毛公鼎傲然居首。

毛公鼎现藏於台北故宫博物院,乃镇馆之宝,非经过三关六道难得一见。一九九六年内陆著名青铜器专家李先登先生赴台考察,来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任院长的秦孝仪先生亲自出面接待。泰斗相见,岂可空谈?秦先生捧出一把铸有铭文的青铜剑,请李先生品鉴,名为观赏,实为考测,当场辨真假。李先登细细看过,望着在座的几位皆大师级的青铜器专家言之:剑是真的,文是假的。一语服众人。李先登先生提出自己的要求,一要与毛公鼎合影,二要参观一级品馆。李先登先生研究青铜器几十年,见之无数,唯魂牵梦绕毛公鼎,今日终得如愿。

毛公鼎漂亮、端莊、稳健、大气、轩昂,一副皇家瑞气,荦荦大端;一派堂堂君子气,满腹经纶;通体凝重深沉,让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皇皇数千年鼎文化的代表。放在广安门广场上,也会有一种昭昭然勃緎的气场。

毛公鼎高近五十四厘米,重三十四点七公斤,却显得高大沉重,国之重器。大口圆腹,双耳直立,半球状深腹,三隻鼎足,敦厚有力。鼎上饰纹,高雅樸实,轻鬆明快,简洁有力,标志着西周晚期的青铜鼎更自然、更讲究艺术和生活追求,不再枯燥,绝无呆板,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到西周鼎文化已臻成熟。

最难能可贵的是毛公鼎腹内有长篇铭文。腹有文章惊四海。毛公鼎腹有铭文五百个字,是迄今为止在先秦青铜鼎中铭文最长的,这也决定了毛公鼎的鼎量级。

毛公鼎铭文是一篇完整的册命书,是周宣王为励精图治,中兴王室,革除积弊,册命忠臣毛公音,委以重任。相当於宣布任命毛公音为全权总理大臣,将国事拜讬於毛。继而又告诫、鼓励毛公音要勤奋,不要懈怠;要辅佐王室,不要忘记百姓,免遭丧国之祸。讲得言之凿凿,语之切切。后面又重赏了毛公仪仗、车马、兵器等。毛公为感谢周王的恩德,特铸造此鼎以资纪念,叮嘱后世百代,永作珍宝珍藏。

毛公鼎铭文,皇皇巨作,端端鸿篇,不仅是一篇极其难得的第一手历史资料,郭沫若曾言,长篇青铜器铭文说者每谓足抵《尚书》一篇,然其史料价值殆有过之而无不及。毛公鼎铭文在艺术上极美极佳,高品高质,曾震惊整个艺术界。清末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言:毛公鼎为周代庙堂文字,其文有如《尚书》;学习书法不学毛公鼎,犹如儒生不读《尚书》。嗟乎,愧然今日方知,鼎之文化竟然如此博大精深,鼎文化竟然如此灿烂辉煌。呜呼哉,方知字字如珠绝非阿谀文人自喻笔下文章,而是毛公鼎之铭文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