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语现场访谈录(对话)

 退休老刘日记 2020-10-23

  《华语现场访谈录 》

  整理/肖今    摄影/王开忠

  秦堤:请新吾谈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体会。 

  刘新吾: 好的。我的创作经历,其实很简单。我对文学的爱好,开始于1982年。80年代,我在甘南工作,也仅仅就是爱好而已。除了写写日记,基本上不出什么东西。倒是抽烟喝洒,在同行与朋友间,很有些名气的。90年代,调到民勤,才进行诗歌创作。我生活的地域,偏僻而不发达,与外界接触较少。98年以前,写的多,发的少。我的处女作,发表于1994年的《红柳》杂志,是两首小诗。之后,每年有三五首或者七八首的小诗发表。98年开始,介入武威文化界,才大量发表诗歌、随笔等作品。接受我作品的主要报刊,在简历里已经写了,这里就不再罗嗦啦。2003年以来,我的兴趣转到了网络,有多家网刊,接受了我的作品。我很高兴,也很感激。这两年,我写作的少了,不过,有这么多的朋友在关注,我想我会继续写下去的。 

  秦堤:您的基本诗观是什么? 

  刘新吾:闭上自己的嘴巴,让诗歌说话,让读者说话。我不太喜欢那些长章大篇的理论,有人在诗歌歌要跟我辩论,满口的理论术语,我立即撤退。这可能与我没接受过正规的诗歌教育有关,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与我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有关。我不喜欢一些晦涩难懂的东西。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写一首诗,就是挖一口井,挖得越深越好。我不以为然,这井呀,也得挖个适可而止,要水出水,要油出油。如果弄反啦,岂不更糟?我以为,诗歌是写给读者看的,而不是写给专家们研究的。一首诗的好坏,读者最有发言权。 

  辽:问好新吾老师。问一个老问题,您觉得现在的诗歌方向是什么哪?我有点困惑,不知道怎么写诗,是更多的关注现实生活?还是在自己的内心畅游?就我自己来说,我觉得现代的诗人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 

  刘新吾:目前的诗歌走向,似乎有两个。一个是你所说的关注现实生活,一个就是诗人自己的内心畅游。我觉得,两个方向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当年,鲁迅和梁实秋的论战,其实就与这两个走向有关。鲁迅偏重于现实,梁实秋偏重于人性。从诗歌的本质来说,两者都是应该的。只要写作者认真的去思考,朝哪方面发展,都是可取的。因为,这是现实,这是我们谁都无法改变的。我们不必自己偏重一方,就对另一方横加指责。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那就是许多写作者,往往自甘陷入自己的小圈子里,做无病呻吟之态,尤其是网络诗歌,这类的太多。这样的诗,读着读着,就没味道了。相反,倒是一些关注现实生活的诗歌,往往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坦率地说,我还是比较在意一些专注生活细节的诗。这一类作品,不一定非得是大题材,只要能善于观察,耐心捕捉,小现实也行啊。我个人写作,就喜欢这些小东西。最后,我很同意你说的“现代诗人有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的说法,做为一个有良知的写作者,应该这样。至于说不知道怎么写诗,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尚可安慰的是,我们都在思考,如果有一天,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写诗,那恐怕我们就什么也写不出来啦!当然,这纯粹是我个人的看法,对不对,供你参考。 

  肖今:我以为,诗歌是写给读者看的,而不是写给专家们研究的。一首诗的好坏,读者最有发言权。哇!!!新吾老师这一言道破我的心思啊:)为有一句共同的语言,肖今要敬新吾老师一杯!:) 

  刘新吾:哈哈,我这人好的就是酒啊,一杯怎够?过去在甘南工作,下午7点开始,一瓶白酒,四个小盅,外加一本爱读的书。看看这一段描写,怎么样? 

  “最最忘不了的是这样一幅情景:窗外风吹屋脊,飞雪飘舞;室内炉火通红,暖意融融。我与一友人同坐炉边,就着一碟醋溜牛肉,一碟油炸花生,边谈边斟,边斟边饮。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又是边喝酒边读书了。这读书饮酒,饮酒读书,别人看来,似乎颇有些神经。我却不然,漫漫长夜,别人多以纸牌麻将等消谴,我则是一瓶酒、几本书足矣!有时候,书读的时间长了,酒也多了,脑子热热的,就摊开学生的废试卷,搪上几笔。” 

  可惜呀,现在不行了,喝两斤就醉啦!不过,要碰嘛,最少也得三杯啦! 

  肖今:这一谈真的谈到了新吾老师那庐山真面目了:)真是欣赏“我则是一瓶酒、几本书足矣!”这样的雅兴闲致。 

  新吾老师,为什么最近很少看到你的文字呢?虽然你现在是休眠期,可我还是看到你每天在华语来来去去的身影,我就知道你是多么热爱这一片文字的土地。希望能常常看到你的新作:)以供我们学习啊! 

  刘新吾:说来惭愧,我最近写的不是很多。这主要是前段时间,在网上泡的时间长了,身体有些疲倦的缘故。另外,也是连着拿了几个各单位的宣传稿子,熬夜熬的,精力有些透支。好在我上网方便,家里有包月的上网电脑,学校办公室也有24小时的宽带。而华语,毕竟我用心的比较多,这里的气氛又不错。所以啊,虽然我在休眠,一上来,我就想到这儿看看。这些日子,其实你们把坛子搞的还是很不错的嘛!我的文字,等我整理好后,就会发上来的。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目前写的东西,总要放一放的,过一段时间再整理。没办法,这或许就是我的观念问题啦。至于说学习嘛,你太谦虚啦,大家发到坛子上的东西,就是为了交流,学什么习呀! 

  司马文君:诗歌是写给读者看的,而不是写给专家们研究的。一首诗的好坏,读者最有发言权。 赞成! 

  刘新吾:谢谢!一首诗歌,如果大家喜欢,在读者中引起了共鸣,就是再有名的专家,说它不好,有什么用。当然,没有,哪个专家会这么傻的啦!有人说:我写作,不是让读者看的,是写给自己的。阅读时,常常看到这样的话,我一见就笑。是写给自己看的,你就自己看得了,还要发表出来做什么?这说明啊,他还是想要读者的啦!呵呵。。。 

  空灵部落:也问一个问题----我有读中文系已工作的朋友,对自己的作品总以大师的标准衡量,几乎不敢写也不敢贴出来!怕丢人!而研究写作的只写论文而不出作品是怎么回事? 

  刘新吾:大师是什么,这让人很难定位。许多人都在为当今诗坛会不会有大师产生而嚷嚷不休,我却不太关注这类问题。学中文的朋友,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对中外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系统了,读的多,知道的就多。古今中外,那些熠熠闪光的文学名著摆在那儿,自己写出的东西,有意无意之中,就要对比。这一对比,谁跟谁啊,这就是你所说的“以大师的标准衡量”啦。这样以来,就只好“几乎不敢写也不敢贴出来”了。研究写作的人,只写论文,而不出作品。上面的说法,你应该也清楚了吧。再说,他们是研究,不是写作。研究作品,不出论文出什么啊!开句玩笑,若是研究《红楼梦》的人,都能写出《红楼梦》来,这世界,那还了得。还有一点,那就是“眼高手低”,这是人的通病。你所说的那种情况,也许是个借口而已。文学写作,毕竟是件很苦的事,还得耐住长长的寂寞。除了个别幸运者之外,多数人,要想有些成绩,都得苦行僧般的追求。这个过程,若不是生活不太顺利之人,谁愿意付出得那么多。就我所知,有些人搞文学,是自己这方面的特长得到了某种肯定,才执着于此的。而有些人则不同,纯粹就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不顺利,又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就想凭自己的一支笔,打出一片天下,来展现自己价值的。 

  力子:老刘同志,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写诗需要天分吗? 问好。 

  刘新吾:许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没有,他们不相信。对于著名诗人来说,或许他们小时候,或者更早的时候,就能表现出这方面的聪慧,比如说郭沫若,这是他们的事。不过,这些都是书中写的,真实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一些文学作品对文人的塑造,往往也很在意这个。对于我自己来讲,周围的人,也都说我有天分。天分是什么,我自己还不清楚?我父母是农民,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受的诗歌教育,就是读过些四书的父亲教我背的一些唐诗。这也是我至今为止,唯一受过的诗歌教育了。高中毕业时,我连作文都写不好。高考作文,我由于一时紧张,把题目《毁树容易种树难》写成了《种树容易毁树难》。至今想来,还有些痛。要不,我上的学,就不是师专,而是本科了。或许是由于这个,我才开始写日记,并且一写就是十数年。一位领导朋友,在一次酒后翻看了我的手稿,感慨地说:原来你是从文字堆里滚出来的啊!不怕你笑话,我一开始写诗,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成名。我想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在写作方面,我从来就没能表现出来什么早慧,这或许就是我这一生成不了什么气候的根本原因吧。我能有现在的一点成绩,只能归功于坚持。我认为,如果没有坚持,现在的我,恐怕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了。 

  成林子:老师,学生来晚了,学生没有接触网络诗歌以前,就读过你的诗,喜爱你的语言和写作手法,我觉得你是一个对生活很有悟性的人,学生想问一句,对于写诗,悟性、技巧灵感、生活经历哪个更重要! 

  刘新吾:呵呵,没有晚不晚的事。进入网络之前,我在纸刊上是发过一些作品的。上网以来,有的诗作者,居然能说出我发在某某刊物上的某几首诗,这让我有些感动。我对诗歌的追求,一是篇幅短小。一是意境营造。一是语言简明。这些都是唐诗宋词给我的印象。中国古典文学,我最偏爱的,就是宋词。有一段时间,我竟然是一首一首的抄着背。至今为止,我的手头,还放着一本《唐宋词鉴赏词典》。我特别喜欢它的语言和意境。我觉得,那是一个高度,没人能超越得了的。至于你说的悟性,我想就是思考了。多年写日记养成的习惯,就是对生活的观察,观察的多了,细了,思考当是水到渠成的事。没有观察,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也就没有灵感。据说契诃夫写作,总在黄昏之时。晚饭后他出去散步,走着走着,灵机一动,脑海中就有火花闪现。马上回来就开写,而且总能一气呵成。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神机。其实,这与他的思考习惯有关。我以为,写作,思考与生活经历最重要。生活经历,这是一种财富。生活经历越丰富,他在写作中的积累和沉淀就越厚重。在这方面,小说《林海雪原》的成书,很能说明问题。一些有独特经历的人,只要用细节表现出来,本身就是很动人的嘛。诗歌同样离不开生活。想想看,一些生活经历浅薄的人,不玩机巧,还能玩什么! 

  红居:新吾兄好,我们是同龄人,首先赞赏你的诗观,说出了我心里的话! 我们这一代受的教育大多是较传统的.我想问问新吾兄,你对所谓的先锋诗歌流派(或是论坛)的作品怎么看待,如:垃圾运动\下半身等等...... 

  刘新吾:谢谢抬爱。其实,算不上诗观,也就是一点感想而已。你说的不错,我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基本上是传统的。传统对我们作品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说来惭愧,对于“先锋”这个词儿,我了解的不多。不过,2003年,我在一个坛子上,遭到一个人的攻击,那似乎是一个很先锋的诗人。他评我的诗,说他几年前就不这样写了。 我感到好笑,不这样写了,那怎么写呢!好像也未见过他的什么大作啦。后来我的一位朋友,她说她要学先锋,我看了一些据称是很先锋的诗,有些还行,有些就不懂了。我觉得,这样的路子,与我不合,就读的少了。这样的坛子,在网络上应该是不少的。我的态度是,他存在他的,我存在我的。他认为我写的不好,可以不读我的,不发表我的。我读不懂他的,就选择我能读懂的。至于“垃圾派”和“下半身”,就我看,似乎还有不同。我从一纸刊上看到过,这两派吵得很凶。那篇文章说的,是“垃圾派”攻击“下半身”,“下半身”看不起“垃圾派”。对于他们,在一些坛子上,也读到过,很少评价。人家既然是一个派别,肯定就有人响应,肯定就有能够存在的理由。你觉得不合胃口,就不去读他好啦。 

  力子:的确,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天才,勤能补拙啊,谢谢老刘同志,我也想写诗歌出名。但是看到现在这都不可能了,谢谢指点,但是我还感觉诗人要具备灵光一闪的智慧。 

  刘新吾:呵呵,你这话说的,怎么跟我目前的处境一模一样啦。我想以写诗出名,结果诗写了10数年,名却是没有出来。想来也是,现在都出不来,以后还能出个啥子哟。你说的不错,作为一个诗歌作者,是要“具备灵光一闪的智慧”,否则,他怎能写出诗来!其实,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这“灵光一闪”,绝对是勤于思考的结果。你书读的多,你观察的多,你思考的多,当某种事物或情景对你有所触动的时候,你才会有灵光一闪的可能性。否则,灵光是不会自己找上门来的。介入网络以来,我读过许多诗作。我发现好多写手,都很浮燥,他们的诗里,往往就缺少这种东西。这一点,想来应该引起我们注意才是。 

  惘燃:问刘老师一个问题: 你对现在流行的“先锋诗”是怎么看的;当诗歌发展到口语、下半身、甚至是三反的时候,精粹的文学文化传统是否可以说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被糟蹋了?先锋是先锋在哪里? 

  刘新吾:“先锋诗”的看法,前面已经谈了。现代诗歌的发展,应该是多元性的。口语诗,一些纸刊上,也常常提起。似乎看不起的人也不少。但你看起也好,看不起也好,人家既然是一种诗歌现象。而且操作的人又很多,你又能怎么样呢!我倒是觉得,与其读那让人摸不着东西南北的诗,还不如读读口语。“下半身”这里不再提他。倒是“三反”,这个提法,我觉得有些不是很好。汉语诗歌的发展,自有它的特定环境。它有汉民族深厚的文化沉淀在里面,你若是全反了,它存在的价值,又在什么地方。西方的东西再好,也是西方的,你可以借鉴,但你不能全盘端过来。我很在意鲁迅《拿来主义》的观点。汉文化发展到今天,博大精深。有些东西,尤其是精粹,我以为你想糟塌,也是糟塌不了的。在这里,我很不同意你说的“已经不复存在”说法。现代诗歌的发展,现在要说什么,还嫌太早。台湾诗歌,不是也曾很先锋过一阵子嘛,结果还是回归了一把。你说先锋在哪里,我也说不上,我们只有拭目以待啦! 

  黄果树瀑布:新吾你好!我们基本同龄,在你面前,我很惭愧。我也是2003年才接触网络诗歌。有人认为“网络是诗歌的滥觞,纸刊是少数人的专利”,你有什么看法? 

  刘新吾:哈哈,我以为你还小呢!原来你跟我基本上同龄,不会是蒙我吧!都是诗歌爱好者,能走到一起,是一种缘份,何来惭愧之说?倒是这2003年接触网络,我们同龄啦。有些人说“网络是诗歌的滥觞,纸刊是少数人的专利”,这话很有道理,但不全是事实。网络诗歌的泛滥,是有些。因为网络,为写手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发表的平台。可以这样说,只要你写出来,真的假的,好的劣的,网络都能接受。这个,网络诗歌读多了,你就能感觉得到。“纸刊是少数人的专利”,我觉得有些不妥。纸刊上发的东西,名家的居多,这是肯定的。前些年,我也这样认为。后来,当我看了许多名家的出生年月,才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许多名家,都年龄不小了。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发表诗歌与年龄有什么关系?我要说的是,这些名家们,他们苦苦追求了多少年,才在各大纸刊上频频亮相啊!当然,这中间也有一些编辑,只看名家,不重新人。因为名家的稿子,好编呗。一般作者的稿子,你要上,你得好好琢磨一把,还做文字上的修改。名家的稿子,只看题目就能编的。说这话的人,肯定是纸刊不接受他的作品,才有些怨气。我的看法是,一个诗歌作者,你不必急功近利,你要人家接受,得有一个过程。依我看,只要你能写出好作品,被纸刊接受,是迟早的事。现在的文学刊物,不太好办,没有哪个编辑愿意砸自己的牌子!顺便说一句,我的许多诗作,都是在不认识编辑的情况下发表出去的。不过,就是投稿的次数多些而已啦! 

  空灵部落:要靠写诗出名或挣钱,肯定不是上上策!而用以陶冶情操绝对是捷径! 

  刘新吾:你说的不错。我一开始的时候,想出名是真,挣钱却没想过。事实也是这样。有人总是问我,发表一首诗能挣多少钱,我只有一笑了之。写作,在别人眼里,肯定是名利双收的事,否则,他们也就不会这样问了。如果你真为名利心所困,操之过急,恐怕不仅不能挣钱,还得倒贴钱进去。因为在这行里,一些所谓的刊授和编书者,总把眼睛紧紧盯着文学爱好者。现在想来,我也认为不是上上策。至于陶冶情操,我也这样认为。可是一次讲座的时候,出问题了。一位文学爱好者,当面质问:你说陶冶情操,顾城把自己陶成了杀人犯,海子把自己的生命也陶没啦!她的质问,博得了一阵掌声。我却惨了。这个问题,我还真是从来没想过。现在你让我这样说,我就有些不理直气壮了。就说我自己吧,我写了这些年,我陶冶了什么!换句话说,我也高尚不到哪里去。我觉得,写诗,有些人是把它当作一种事业追求的。有些人,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爱好,打打擦边球而已。我自己,大概就属于后者吧。 

  丸九郎:请问刘老师写诗歌如何开阔眼见,增加思维的逻辑性?还就是流畅,我这方面最差啦。 

  刘新吾:开阔眼界,有两个方面可以考虑。一个是多读书,一个就是多观察。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时不时的能够出去走走,也不错。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我曾经一度困惑的。我生活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的民勤。地域偏僻,交通不是很方便。自己写出的东西,总觉得是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后来我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我发现效果还不错。当然,读书不能只读诗歌方面的,要多而杂才行。我写诗歌,读的最多的却是小小说和散文,有10几年时间,诗歌刊物之外,《小小说选刊》和《微型小说选刊》,是必订的。而观察,又是思考所必需的。多年来,我总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随手记下一些所见所闻的。家里,办公室里,甚至是身上,我总有一个小本子,一支笔。记的多了,写的自然也就多了。写的多了,逻辑性自然就会好些的。我这样说,并不是说我的逻辑性就好,也就是我的一点感受罢了。你说的流畅,应该说,这得好好修炼。我深信,功夫是一点一点炼出来的,绝没有捷径可走。一位编辑曾对我说过,写新诗,至少要5年以上的修炼,语言才能过关。我曾经觉得没错,现在仍然觉得没错。这方面,急不得的。许多诗人,在成名之前,都积压了大量作品的。不同的是,他们曾经面对的是纸刊,现在大家面对的是网络。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不好处就是它直接导致了许多人的浮燥。 

  肖今:我觉得,写诗,有些人是把它当作一种事业追求的。有些人,仅仅是把它当作一种爱好,打打擦边球而已。”说得好极了。我也是仅仅把它当作一种爱好,写诗如同写日记,写诗完全是抒发情怀胸臆侬爱。除此我再也没有想过别的。而且我觉得现实生活中谁还在乎诗人不诗人,只有在网络上诗人固有着他的地位。新吾老师你说呢?是不是这样啊? 

  刘新吾:多谢理解。你把写作仅仅当作一种爱好,这是你的福分。少一份名利心的写作,可能会更纯净些。现实生活中,在乎诗人的人太少了。一次,我妻子去理发,有同事开玩笑,说诗人的老婆也来理发啦!那个理发的女子笑了:这老婆还有私人的公家的啊!民勤方言,zh和z不分。大家笑过之后, 就成了一个段子,现在还有人拿它打趣我。出去应付饭局,我最怕别人介绍的,就是诗人这两个字。有人开玩笑,现在的社会,诗人太多了。我说就是,走到街上,用脚一踢,没准儿就会踢出几个诗人来。也有人吃惊,说现在商品化时代了,谁还写诗啊!那口气,听起来写诗的,就是神经病。网络上,诗歌发表的到是不少。不过,在我看来,都是写手。大量的所谓诗歌,诗的味儿太少啦。尤其是那个临屏,有人一写就一大堆,似乎是才气横溢。诗歌若简单到这样好写的地步,那还有什么意思!最让人不可理喻的,就是出题写诗,搞临屏比赛。我参预过一些,总让人感到有一种命题作文的味道。因此,对你的“在网络上诗人固有着他的地位”这个提法,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觉得,诗歌既然是自我感情的流露,它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喷涌的,而不是挖空心思,限时写出的。这个问题,似乎扯的远了。只是在此,我要说的是,不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你千万别把自己当作诗人看,否则你就惨啦!呵呵。。。 

  清泓:对写作,我是最不热心的人,近来,因朋友的关系介入网络,慢慢的养成了每天非到华语一趟不可的习惯,不然,心理总有什么事没做完,可我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刘老师,请问,你写作是为了什么? 

  刘新吾:最不热心,你还能写,真让人佩服。因朋友的关系介入网络,这不过是个方式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将越来越普遍。网络进入你的生活,只是个时间问题。你能到华语现场,我很高兴,说明这个坛子,还有让你看得上眼的地方。每天能到华语,一定是这地方有你的付出,有你的心血。所以,你才会有一份牵挂。我一开始上网,是在古风论坛,在那里贴了大量的诗歌。后来他们要我做斑竹,再后来我又辞啦。但有一点,那就是我时不时的,总要到那儿去看看,尽管不发作品,也很少回帖。现在也一样。前天上去,看到寒江说,1月后要关坛子,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想着自己的1000多帖子,马上就没了,而我又不会备份,我觉得这个网络,实在是太无情。它说有就有,说没有,就一下子什么也没了。关于说我写作是为什么,前面已经多次提到。一开始,是为成名。后来,看到成名无望,也就罢了。现在呢,纯粹是一份爱好。我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打麻将、玩扑克等无为的娱乐上,还不如静下心来,读读书,写写作。一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些。二来,给正在上学的子女,做做样子,让他们感到,我还是个文化人。这第三嘛,就是给自己的晚年,留下点回味吧;我这一生啊,在写作上,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啦。我想自己能坚持写下去,也许对两个孩子能有些影响,让他们少点儿不良习惯,也就是啦!说实在的,我一当教师的,早出晚归,能给孩子们的,也就这些了! 

  原风:请新吾老师谈谈对诗歌,小说,哲学三者的理解 。谢谢! 

  刘新吾:这个问题很大,不好谈的。就我的感受,诗歌是灵光一闪的东西。小说得让情节和细节说话。哲学是一种概括,比较抽象,它跟诗歌小说不在一个范畴内。我以为,写诗的,不能光读诗,应该读读小说和哲学。读小说,可以教会我们观察。看哲学,它能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如果说,小说能让我们浑厚。那么,哲学更能让我们深刻。只是读哲学,你得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在这方面,我做的很不够。过去,我也曾读过一些哲学的东西,由于它很苦燥,后来也就罢了。所以我写的诗歌,似乎在深度上还不够。两者相比,倒是小说对我的影响大些。我很在意小说中的细节。我以为,生活中,这样诗意化的细节很多。尤其是近几年,我特别喜欢诗歌中的细节,尽管这很有争议。网络诗歌的发展,许多人忽视了读书,尤其是哲学类的书籍。我很推崇“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的。 

  胡黎明:请问刘老师:各种流行性文学作品会是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吗? 

  刘新吾:流行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能流行,就说明它有读者。港台武侠小说的流行,就很能说明问题。过去,有人对港台的武侠小说不屑一顾,可它毕竟很流行的,你不承认也不行。后来,有人才认定了金庸、梁羽生等。琼瑶和三毛的作品,也可以佐证的。汪国真的诗歌,在评论家眼里,可以是“漂亮的废话”,但偏偏中学生喜欢,你愣是没治。当今文学界,有些大家的作品,评论家们看好,可读者没有几个,这也是事实。可以这么说,流行文学,它是当代文学发展的方向。这个说法,可能会有许多人反对。我以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你写得多好,没有读者肯定不行。比如说那些歌星吧,你可以说上许多不平衡的话,但人家的崇拜者很多。现在的中学生,你可以把他们局限在教室里,他们可以不知道梁实秋、林语堂文学大家,但你要他们不知道刘德华等名歌星,那是不可能的。流行的东西,沉甸下来,许多或许还是不上档次的东西,可它们就是流行,你有什么办法。有人曾撰文谈起过现在的流行歌曲,说若干年后,我们的要找这个段上的歌曲经典,只能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等到到头落进了山沟沟,让我亲个够”。只是你说你的,人家照样流行人家的。文学也是这样,你不改变你的观念不行。


  作者介绍      刘新吾:中学高级教师。自由写作者。省作协会员。在市县内,有几枚头衔,比如说主席、副主席、副会长、副社长、副主编之类。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不过,后面这些,都是临时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