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塘大讲堂丨冯嘉: 解码深圳较场尾民宿小镇

 方塘智库 2020-10-23

文丨冯嘉(方塘智库区域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随着自由行的日趋增多,个性化消费趋势、体验地方风情的旅游倾向以及对本地社交空间的需求等催生了我国民宿的产生与发展。

2015年11月,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指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为我国民宿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空间。2018年召开的全国发展乡村民宿推进全域旅游现场会上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同比增长16%;民宿消费规模达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363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消费年均8%的预计增速”。

显而易见,作为非标准住宿中的一类产品,民宿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成熟度息息相关,这也是从地域分布来看,长三角以及东南沿海一带的民宿相对密集且成熟的原因之一,如浙江莫干山民宿群、浙闽粤海岸民宿群、珠三角毗连区客栈群等。而在这些民宿群中,依仗天然海岸线,自带游客资源,且入场门槛相对较低的海滨民宿更是热门。

临海听涛,饮酒赏星,这是一直以来,海边民宿为人所向往的浪漫度假场景。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是东南沿海多个城市发展民宿业的基础,如浙江省的象山、广东的珠海、深圳等。其中,深圳进入民宿业较晚,但已薄有名声,其中最出名的便是较场尾民宿小镇。较场尾原指深圳唯一一个拥有海岸线的村庄,但到了现在,这个村庄已经被各色民宿取代,成为较场尾民宿小镇。

较场尾民宿小镇近年来对比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较场尾民宿小镇之滥觞于2007年初现,几位帆船爱好者租下较场尾的民房来进行经营。后来,第一批民宿中的“叉叉纳里”因一位顾客的微博爆红于网络,并由此引发大量游客开始预定较场尾民宿,嗅到商机的经营者很快增加到数十家,并迅速赚的盆满钵满。2011年,大运会水上项目在较场尾附近举行,当地政府为此,对较场尾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2014年,较场尾确定以民宿为方向进行发展。2015年,深圳出台了广东省第一份民宿管理办法,即《深圳市大鹏新区民宿管理方法(试行)》,引发民宿遍地开花,迅速增加到数百家,初步形成民宿小镇的雏形并改善了其毫无监管的经营环境,并于当年接待游客达9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5亿元。较场尾民宿小镇成为旧村以文旅为方向进行改造的案例之一,引发诸多关注。

虽然截至目前,较场尾民宿小镇的弊端与短板已随着游客量的增多而暴露诸多,并且正在日渐进入民宿业的“阵痛期”,但其在十年间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中的几点启示,仍然值得我们为之探讨。

1

文旅场景的配合与个性化的突出

   

作为一个环海城市,深圳的海岸线长达230公里,是广东省境内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其拥有着沿岸分布着逾20处海滨旅游景点,其中不乏风景秀丽之地,如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西冲、有“银滩”之称的桔钓沙以及是著名的婚纱取景点的玫瑰海岸。但倘使提及“历史人文风情”、“文艺清新”等字眼,那多半指是较场尾。

在深圳,较场尾是唯一一处有文旅底色的海滨旅游区,而这一份文旅底色的来源,在于大鹏所城。

高处俯瞰下的大鹏所城

从较场尾民宿小镇正门走到尾,过了一座桥一条街就到了大鹏所城。在一般人眼中,深圳是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色的城市,但在关于深圳的资料中明确记载,“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这其中,“大鹏城史”的起源之地正是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是深圳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原址便是深圳扩张前的渔村所在地,可以说是深圳历史文化的“根”。大鹏所城的诸多建筑保存良好,并与之后的修葺共同连出了一个早期深圳的历史场景,打造出了一个文旅场景,弥补了深圳文化旅游部分的缺失。

同时,这一个文旅场景与较场尾的海滨旅游相互配合,形成了“人文+历史+海滨+民宿”的配套。一方面由于大鹏所城的存在,较场尾才得以在深圳的海滨旅游资源中具备了独一无二的人文色彩,因此对较场尾相对而言较为单一的旅游场景形成了补充。另一方面,较场尾借由大鹏所城提升了游客的“过夜率”。

此外,使得早期的较场尾民宿小镇迅速从深圳旅游市场上脱颖而出,包括现在仍然得以在诸多海滨旅游地维持声誉的另一点,是其所在地的民宿的个性化。

民宿个性化是较场尾民宿小镇的看点之一

与莫干山等民宿群的统一化管理不同,较场尾民宿小镇从第一间民宿开门迎客到逐步形成民宿群再到民宿小镇的规模期间,都是以外来者自行租房整改与原住民翻修的自主投资、运营形式。这样,来自五湖四海、不同职业、不同人生经历的店家聚集在一起,各自经营、竞争,形成了较场尾民宿小镇极度明显的差异。

一来,相较于酒店,较场尾民宿更接近海岸线,拥有纯天然的滨海旅游体验与更直接的接触地区特色的方式。二来,民宿提供了一个更为亲近、且充满未知可能性与故事性的社交空间,并且多半都有极富店家个人色彩的个性化服务于设施,极大的迎合了年轻群体追求差异化消费的趋势。三来,主打情怀的民宿往往有更贴近年轻人审美的风格,且选择丰富多彩,摆脱了传统酒店相对固定、呆板的印象。

因此每一家民宿都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带给游客完全不同且难以预知的体验。在未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前,这样的民宿就是“下一块巧克力”,足够的个性化带来其目前还未能被取代的优越性。

2

“文化荒漠”与品牌化的欠缺

   

即便背靠珠三角城市群,临近深圳文化基底—大鹏所城,又有海岸线为优质旅游资源,较场尾民宿小镇的发展仍不尽人意,劣势也同样明显。

较场尾民宿小镇离一个真正的度假区还有些距离

白天里,沙滩摩托艇等各类常规娱乐设施占据了本就狭窄的沙滩,严重占据了游客的游玩空间,更有多种拉客现象发生。入夜,民宿的灯亮起来的同时,小镇的酒吧街也开始营业。但除了较为知名的胡桃里音乐酒馆之外,各个酒吧的灯光、音乐同质化严重。而在酒吧之外,游客很难再寻找到其他夜间消费场景,难以在白天与夜间获得良好体验。可以说,较场尾民宿小镇距离一个真正的度假区还有很远的距离。

首先,较场尾是城中村。其基础设施历史欠账积累过多,交通不便。其次,较场尾是由个人进行运营,与原住民之间的租赁关系使得利益空间上下浮动过大,促使民宿运营方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旅游规范。这一点一来需要新区政府的统筹管理,二来需要相关专业企业的进驻。但在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企业与政府在进行统一化管理的同时,还能否保留下较场尾民宿小镇现有的个性化、特色化优势。但事实上,除却这些最基本的管理问题外,最为重要的在于较场尾民宿小镇内部文化场景的缺失,其内部文化的“荒漠”,以及民宿品牌的尚未孵化。

以大鹏所城为依托,较场尾民宿小镇具备了深圳其余海滨旅游难以企及的人文底色。但也许是个人运营之故,纵观整个较场尾民宿小镇,其与大鹏所城及其周边的旅游点几乎无任何相关联系,也暂时并未有联动发展的倾向。此外,较场尾民宿小镇虽名为小镇,但其本身商业氛围浓厚,拉客现象多且乱,没有原住民生活气息,也不具备其民宿本身所涉及的风格与文化,因此远远称不上一个合格的“小镇”,而仅仅只是一个滨海旅游景区。

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此地运营的商家多为外地人,对其文化了解不深,难以深挖深圳文脉也并无意向、动力去进行文化场景的搭建。二来,个人单打独斗式的运营也很难去促进整个小镇的文化氛围的形成,特别是在较场尾的淡旺季落差明显的情况下。

缺乏文化、无法形成不可复制的独特性也是难点之一

因此,缺乏文化打底,较场尾的业态更像是纯粹从商业角度出发,进行常规活动设置,造成游客可娱场景单一、粗简,缺乏标志性景点与不可替代的旅游体验。其旅游产品更近似于普通的快消费产品,如住宿、酒吧、烧烤等,难以提升游客复游率,并且无法形成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除了文化以外,较场尾发展至今逾十年,从最开始爆红的“叉叉纳里”到至今为止的数百间民宿,竟然未能孵化出一个知名的民宿品牌,从而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更无法对其小镇进行赋能。其吸引游客的场景始终被局限于海滩、海景与大鹏所城,同质化严重。这也加重了旅游的淡旺季落差,同时更明显的是,较场尾民宿小镇与南海只一狭沙滩之隔,易受自然影响,如2018年深圳直面台风“山竹”,其后,整个较场尾民宿小镇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以靠近海滩的第一排民宿损失最大,极大的影响了这个小镇的日常旅游接待能力。

留给较场尾小镇调整的时间已然不多,特别是在广东各省开始开发滨海旅游之后,海边民宿的增长前景可期。拥有更长海岸线与更多天然沙滩的城市,将会成为游客更为青睐的游览点,以及民宿建设的“热带”地区,这其中就包含与深圳东部接壤的惠州。可以说,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将大大缩短给予较场尾发展的缓冲器,如果再不进行大的业态调整与文化输出,较场尾民宿小镇很可能在“民宿热”的中场就会遭遇“滑铁卢”。

3

专业化与全域旅游应当成为其未来方向

   

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增长,个性化、人性化消费会越来越多,其对于旅游地所能提供的服务也就会有愈发拔高的要求,这就对旅游场地所提供的服务的专业化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

较场尾民宿要提升民宿标准、留住个性化

对于较场尾民宿而言,引入专业人士来梳理、设计业态是其必然要考虑的,这主要涉及到对原住民的管理,包括房东、旅游项目运营方,以优化旅游市场,防止恶意竞争,以及对于民宿运营者的管理,提升民宿标准,在统一化的基础上留住个性化。

而在专业化之外,将较场尾融入到整个大鹏所城新区的全域旅游范围内则是必要之举。

一方面,国内旅游市场不断升温,对旅游产品的多元化与丰富性都有更高的要求,全域旅游是符合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如果不能对接全域旅游并成为全域旅游的一个环节,对于民宿小镇未来发展极为不利。

对接全域旅游对较场尾民宿而言是极大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即便有极为特殊的民宿其本身就能够成为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与景观,但对于大多数民宿而言,打造的高门槛、所需文化氛围、文化场景的高标准都会对其形成限制,因此其对于周边景观所存在的依赖性仍然明显。而全域旅游,提升入境游客的数量,并必然推进加强各个景点之间的链接与互动,从而形成相互促进、布局的旅游布局,因此积极对接全域旅游对于较场尾民宿小镇的发展将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力。

无论是景区还是特色小镇,其未来一定不是成为“孤岛”。对于以民宿为产业的民宿小镇而言,尤为如此。较场尾民宿小镇已经到了无法躲避下一个发展阶段的时期,如何联络深圳文脉、进而形成自身独有文化也许是其下一步必然要思考的命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