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古诗词的步骤有哪些?

 千山小草 2020-10-23

古诗词鉴赏看起来高雅,也有一点难度,可你千万不要以为它就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其说到底它也不过是一个审美认知活动而已,本质上跟欣赏美景、美食、美人没什么区别。比如看见一座大山,你会说:“啊!这山真高,真雄伟!”这便是对大山进行鉴赏所得出的感观体验。

具体到古诗词的鉴赏,就是我们以作者所呈现的语言为媒介,去寻求对作品意境或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反应,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当然,审美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离不开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这里所说的审美情趣和理想,就是人们对审美对象所抱有的感情和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对审美对象产生浓厚兴趣,感觉到美,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当中去。

而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跳跃性很大,抒情性强,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而且很多古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很含蓄,思想感情很复杂;再加上与我们在时间上相隔遥远,无疑给我们鉴赏古诗词造成一些困难。

所以,在鉴赏古诗词之前,我们有必要培养自己对古诗词的兴趣,在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再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就能领略到古诗词当中的美术性、音乐性、意境、故事性等美学因素。这些因素具体来说一般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中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4,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5,诗中语言有什么特点

6,形成了一个怎样的风格

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通过哪些具体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

步骤

1,古诗词鉴赏,首先要研究标题。

看到一首古诗词的时候,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它的标题。可以说,标题就是诗词、文章的眼睛,它会或隐或显流露出诗词本身的许多信息。

有的标题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和主要事件。如《春夜洛城闻笛》,时间:春夜,地点:洛城,事件:闻笛。

有的交代了感情基调。 如《春夜喜雨》,这其中的“喜”字就是全文的基调。

有的交代了诗的类别。如《送元二使安西》,从标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我们就可以关注于作者在送别友人时的感情。

还有像《山居秋暝》这样的借景抒情,《画眉》《墨梅》的托物言志等等。

通过审题,我们可以对这首诗词有一个整体的初步认知,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2,鉴赏古诗词的第二步就是要研究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词的背景跟诗词的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了解作者就可以知人论世,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再则,一个作者往往会有自己的基本风格,熟悉作者就更容易把握他的诗词风格;不仅如此,同一个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他所呈现出来的风格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说李白,诗仙、狂放、洒脱、豪迈——这些是我们的固有印象,形成这一印象的是他的一些经典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等。读过李白的这些诗句,很多人都会觉得李白狂放不羁,豪迈得一塌糊涂,是一个不慕名利、不畏权贵的诗人。然而我们再看他另外一首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和李白的其他作品意境完全不同,既没有“举杯邀明月”洒脱,也没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豪迈。诗人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等意象,赞美贵妃的丰满姿容。了解其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我们就可以知道,诗仙也是希望能为朝廷效力的,也希望得到统治者的赏识。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个整体的社会意识对李白的影响还是很大。他曾向玄宗献上《大猎赋》,其中“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等词句极力夸赞了大唐盛世。

了解这些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他不仅是谪仙,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抱负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李白的雄心大志、李白的不凡气概、李白的无奈、李白难消的愁都是他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第三步就是探究诗词的正文。

在探究诗词正文的时候,我们要将诗词的内容与标题联系起来,因为正文都是紧扣标题来写。

比如《春夜喜雨》,我们就要从正文当中找出体现“喜”的句子,找出与“春”相关的句子,进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技巧。

在阅读和欣赏正文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不太理解的词句,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借助一些工具,比如词典之类的。因为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关系,会引用典故或拆解已有的词句等等,这些都需要借助专业的解释。

方法

掌握正确的方法能让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把握诗词的脉搏。其鉴赏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通过诵读领会诗词的音韵之美

诵读,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这不算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因为太简单太平常了。但是,我们要明确的一点,诗词,在古代它主要的呈现方式就是唱!最早《诗经》里面的大雅就是给周朝的礼官在祭祀的时候诵唱的。

诵唱时的美感来源于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这也是诗词之所以讲究韵律的原因。所以,韵律就是诗词之美的基本属性,正确的诵读就是破解诗词韵律之美的钥匙。

诗词节奏的快慢是由内容和内在情绪决定的。韵律主要是指诗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今天的阴平阳平大都是平声字,读起来往往声音拖长。而上声、去声、入声字属于仄声字, 读起来重而短促。我们通过诵读,可以发现平仄与音韵、情感的关系。

如诵读《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段落,我们就能发现,轻松明快的节奏往往表达喜悦之情;急促铿锵的节奏往往表达昂扬之情;缓慢低沉的节奏往往表现为悲哀之情。

我们通过诵读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并通过起伏跌宕、和谐悦耳的节奏韵律在心理和生理上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诗人的情绪感染,与诗人产生共鸣。

2. 通过品析把握诗的情感美

所谓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就好像品尝食物的时候,先感受它的味道,如酸甜苦辣,再分析一下是什么食材、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呈现这种味道。

古人提倡“为人要直, 为文要曲”,所以古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含蓄婉曲。如何从寥寥数语的诗词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呢?我们就要从对诗词语言的品析入手。

抓住关键的、有表现力的词语细细揣摩。

如何分辨哪些词语是有表现力的呢?

首先,关注动词和形容词,因为古诗词对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的。

例如“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其中,作者通过“排”和“送”这两个字,赋予了“山”的人格属性,初看是写青山多情,再细细揣摩,又流露出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又如:“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个“到”字就非常有表现力。结合前面的诗句,我们就能感受作者通过这个“到”字,进一步突出了科考落第之后身在异乡的孤独和落寞。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虚词。

古诗词当中的虚词往往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因素。如“此地空余黄鹤楼”“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诗中的“空”字,就写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诗人的无限惆怅。又如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作者通过“忧”、“空流”、“恨悠悠”传神而又直接地表达了他的忧愁和伤感。

再次,我们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抓住那些组合词。

比如在赏析张志和《渔歌子》的时候,我们经过反复诵读,就会发现,这首诗最关键的词是最后三个字———“不须归”!再通过对前面情景描写的揣摩,就能把握住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满足感和由此而来的洒脱,还能感受几分得意。箬笠和蓑衣的颜色还是青的、绿的,无疑是刚刚织就,这样,即便有斜风细雨,也“不须归”了!

第二,运用替代比较法或抓住矛盾对立的词语、诗句。

古诗词往往一字立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可以尝试通过替代词语来品味诗的意蕴内涵和作者的感情。

比较典型的有“僧敲月下门”用“敲”还是“推”的案例。用字不同,意境不同,作者的感情也不一样。“敲”反映山林中寺庙的寂静,而用“推”字的话,更着重于主人公的孤寂。

矛盾对立的诗句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思想一向是重男轻女,诗人说生女好,无疑是颠覆正常思维的。作者通过这不合常理的观点,表达了对无休止战争以及战争带来的劳役的极度愤慨。

第三,解析修辞。

古诗词的作者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方面,不可避免的要借助种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东西写具体,将无形的东西写有形,将死板的东西写生动。古诗词中蕴含着多种修辞手法,经常出现的辞格就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对仗)、顶针、双关等。

我们通过对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比较一下用修辞与不用修辞的不同效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如:“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我们可以抓住喻体“烟草”、“飞絮”以及“梅子黄时雨”的特点,就可以感受诗人愁绪的绵绵不断。

又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的白发,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描写。作者就是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来突出下一句要表达的情感———“愁”!

3,通过联想、想象再构诗词的意境美

所有的文学艺术都是以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 来反映社会生活。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精华的 古诗词,更是以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取胜。而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在深刻认识社 会现实的基础上通过高度的集中概括,并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来塑造的。

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客观的形象实体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契的境界,为读者呈现出特殊的意境美。别林斯基曾经说过:

诗歌用形象诉于灵魂,而这些形象就是那永恒的美的表现,它的原型闪耀在宇宙万物中,在大自然的一切局部现象和形式中。

所以,读者通过对诗词的鉴赏,经由联想重新构建诗词的意境,并体会其中的美感,是诗词审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所有的步骤以及方法都是帮助我们获得诗词审美的体验。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相似联想和睹物思远的习惯。才能更深层次的和作者产生共鸣,进行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之所以脍炙人口,就在于读者通过一个“闹”字,就能生动重构春风吹拂下、红杏摇曳生姿的动感艺术形象 。读到“天地一沙鸥”,在脑海重构天地之广阔、沙鸥之渺小,就能感受作者的悲苦无依,产生共鸣。

一叶落而知秋,我们通过诗词呈现的具体意象重新构建属于自己的意境和情感,是我们在进行诗词审美活动时渴求的,这是一个由彼及己的过程。经由这个过程而来的结果对于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锤炼乃至内心情感的洗礼,便是我们鉴赏古诗词的目的所在。

结语:

古人说:“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认知天性》这本书也告诉我们,贮存于脑海中长久记忆的原有知识、技能是新学习的重要内部条件。赫尔巴特以统觉论为依据,认为新知识必须融汇于原有统觉团内,新知识才能习得。

所以,我们在进行古诗词鉴赏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步骤和方法,还需要把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联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扩大我们的知识储备,如此这般,我们对古诗词的鉴赏就会越来越轻松。

真正读懂一首古诗词可能有点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尊重认知规律,做到赏而有法,你就会发现,古诗词鉴赏跟美食鉴赏并没有什么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