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让我腻味的事——闲来写几个字 歌曲:腻味 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中,只要不掺杂“钱味”、“色味”、“官味”、“怪味”,就一定不会腻味的,倘若再多添加一些“趣味”,那必然是人生的有盐有味。 ⒈ 你有腻味过什么或被谁腻味过吗?反正我是有过的。 腻味是什么?腻味就是厌烦。 人都是喜欢猎奇的,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凡事久了,就容易犯腻味。 比如厨师不喜欢做饭,裁缝不喜欢玩剪刀,司机不喜欢开车,出纳不喜欢上班数钞票一样,反正不管干哪行,天天干的事就容易腻味。 我认识一个朋友,平日里不管是吃饭还是打麻将,都时不时要起身站那么一下,老是坐不住。不了解的就有些疑问,就问他为何老是如此。只见他连连摆手,说每天上班就是坐,坐腻味了,就想站站。人都以为他是在机关上班的,其实哥们儿就是一开出租的。 ⒉ 腻味分很多种,有的是彻底倒了胃口,从此不再亲近。而有的只是暂时性的,过段时间就会重新和好如初。 腻味是说来就来的,有些让人猝不及防,它不仅仅是针对身外的人和事,甚至也会毫不客气的腻味我们自己。 每天早上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日复一日、久而久之,也许就会突生腻味。特别忍受不了的,就会赶紧找个装修躯体的地方,做些纹眉隆鼻丰胸抽脂换脸垫屁股的工程,一番折腾下来,看着自己终于被弄得不再像过去的自己了,也就心满意足了。 毕竟陌生就是新鲜,新鲜就不会再腻味了。 ⒊ 最具哲学含义的腻味,应该是表现在食与色上面。 如一盘诱人的佳肴,天天吃,一定会感到腻味的,但这却不是真腻味,真腻味就是恶心了。四川人的回锅肉就是这种情况。 再资格的川人如果天天整一碗熬锅肉,也是会有腻味感的。但这种腻味,只待稍停几日便会消失,接着还是会惦记的。因回锅肉对川人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道菜,已然成为一种精神符号,至死都是不弃不离的。 又如心爱的女人,倘若每日里真像莲花白似的、不分昼夜地紧紧地包裹在一起,且不讨论肾亏肾虚的问题,单纯就审美而言,那也是会疲劳的,直至腻味。 这种腻味了,就需要实时的彼此分开一段时间,于是新鲜感就又有了。所以有“小别胜新婚”、“距离产生美”的说法,这也是真理所在。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那一定是需要距离才能观赏到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那一定是毫无距离感的“身在此山中”。所以,适当的距离是可以减少腻味的。 食色历来同理,这两种情况下的腻味不会导致舍弃,只是需要调理。 记得蔡澜先生曾有点评过食色的共性:太饱了,以为再也不想要了。一回头,即刻想再来一盘。这话讲得真是透彻,凸现了蔡先生对于人性的深刻参悟。 我亦一直以为,食色这两个孪生的东西,应该是人世间最微妙的,因为它们都是有从头再来的机会的,而其他的事物,则没这个功能。 ⒋ 腻味是太过亲近的后遗症,尤其是情感,太过亲近的情感就有些廉价了,容易不被人珍惜。所以,这世上最容易产生腻味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了。当然是不带血缘关系的那种。 其实,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亲情,大概也是会腻味的,但通常相互间都会忍。而这种忍一旦到了进行不下去的地步,也就更危险了,甚至会直接发展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最近有过这样的听闻,说某单位住宅区拆迁。赔付款就成了许多家庭的热点,当一切终于尘埃落定,已然是亲情全无,就此形同路人。原来钱财是可以催化、加剧腻味的。 血这个东西虽浓于水,却因有血小板存在又极容易凝结,一旦生隙变成血旺,反而不如淡淡的水容易融合。 ⒌ 人与人的交往,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热络,就到达了抛物线的顶端,再往前继续走就是下坡路了。期间,不知有多少人恰恰是因为彼此太过了解,而断然分开的。 因熟悉而分开,是因为关系中掺杂了太多的感情因素,于是对彼此的要求也不同于凡常。高情感成本自然需求高情感回报,不再有“君子相交淡如水”的简单,如胶似漆的关系反而会变得脆弱。这种带着情感的绝交,往往是最难修复的,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尽了。 有老话讲,“太远则生疏,太近则生隙”,人与人,孰远孰近,就是感觉上的拿捏。人对了,真心换真心;人不对,真心犹如“肉包子打狗”,也就伤透心了。 ⒍ 所有的腻味都是从不喜欢开始的。喜欢一个人,即便是他在抠鼻屎你也会觉得他是在卖萌。不喜欢了,举手投足都是在装逼,这就是腻味他了。 ⒎ 以前的联络方式不那么发达,交通工具也不如今天这么快捷,虽显落后,处理起人际关系反而要从容得多。 自从有了微信朋友圈,认识人比任何时候都快捷都方便。这就让我们的社交渠道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现在的人见面,手可以不握,二维码却不可以不扫,扫了就是朋友了。 有时候一大群人在一起,就有人号召雷达加好友,于是也就跟着响应号召加了一大堆好友带回家。可平日里又极少联系打招呼,时间一久,都忘了怎么加的好友,也不知这些好友到底是来自威虎山还是奶头山。 关系是需要维护的,朋友圈的维护就是点赞。别人给你点了,你也需要回点,就像大街上遇见,别人招呼你,你却不理,是不是很让人家很腻味你? ⒏ 面对微信朋友圈,我也是有腻味的。每天打开手机,好不容易在里面溜达一圈,结果好多都是卖东西的,和市场没有两样,就有些腻味。 再想想,其实也挺好,就当逛市场了。别说,我还真在朋友圈市场买过新疆枣子,挺甜。 朋友圈里还是有让我腻味不止的东西,那就是各种口味的鸡汤。这些加料各不相同的鸡汤有个共性,那就是没完没了的腻味人,让人烦得不行。 我其实是很爱喝鸡汤的。早年领事馆路有一家“物业餐厅”,看家菜就是鸡汤。去他家点一锅白果鸡汤,配上一盘凉拌萝卜丝,再要一碟酱油蘸鸡肉吃。虽然配置简单,却是可以把汤、饭、肉吃个够,带着一身汗舒服的回家。 后来,有打着同样招牌的餐厅在一环路民院那边,我去了,结果是一口鸡精味,完全不是一码事。 ⒐ 我平日里很少逛街,逛朋友圈的时间也不多,主要还是时间问题,所以面对给自己点赞的朋友们,总有些愧疚,因为总是回赞不够。 |
|
来自: 新用户7771xie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