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故事 ▏荷花池的美好姻缘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成都荷花池原本是有荷花的

歌曲:荷花颂(童丽)

周未黄昏,在荷花塘的一个僻静处俩人见了面。黑娃惊喜地发现正是那个摘荷叶的姑娘。

五十多年前,地处火车站附近的荷花池有家乐器厂,它专事生产打击乐器,以大锣大鼓为主。

大锣用铜材锻打,在一个简陋的车间里,鼓风机呼隆隆地吼叫着,几个壮汉光着膀子,高举大铁锤轮番地向烧红的铜板打去,其声铿锵火星四溅,那铜板渐渐延展变薄,待冷却后又送入炉膛,烧红后又锻打,如此周而复始,一面铜锣的毛坯就出来了。

打铜锣的小伙子有个姓曾,他身板壮实,肤色稍黑,目先炯炯,人称黑娃。黑娃在厂里学徒已满师,技艺日渐精进。这大锣打造到了“收官”之时,叫“千锤万锤,一锤正音”。

黑娃的师傅这两年已将“正音”这关键活儿交给他干。什么时候轻打,什么时候重打,什么时候不轻不重地打,什么时候轻重交替着打,全在黑娃出锤的那一瞬间,正音的卯窍黑娃全了然于心。黑娃也很争气,经他“正音”的大锣音质深厚音声宏亮,很受用户的好评。

黑娃那年二十三了,已到婚娶之年。师傅看好这个徒弟,通过师娘给他介绍了几个,无奈都不合适。黑娃对这事也懒心无肠,一心扑在工作上。

这年夏天,师傅觉得这次他真的看准了,便堂堂正正的说要徒弟在二十四岁前解决个人问题!

黑娃虽被师傅的严肃和热情所感动,但也怕对方条件好看不上他,迟疑了半响问“住啥子地方”?师傅说“近近近,就在荷花塘边!”

这一说黑娃记起他早晨起来跑步,曾看见荷塘边有个姑娘在摘荷叶,他故意去搭讪“荷叶卖多少钱一张”?那姑娘笑笑地回答“你像买荷叶的吗?不卖!”随后留下一串清悦的笑声。黑娃心里暗暗祈祷,但愿是她。

周未黄昏,在荷花塘的一个僻静处俩人见了面。黑娃惊喜地发现正是那个摘荷叶的姑娘。这一见面就顺眼就舒心,这顺眼和舒心的具体表现就是俩人脸发烫心乱跳……有点不好意思。

师傅见此气氛,明白他这次成功了。前几次介绍女友时黑娃要不一脸木然,要不东说西说尽是废话。

识趣的师傅向俩人点点头,立马隐去。不久月亮出来了,荷塘月色融融,吹来阵阵夜风,黑娃不知哪来一股勇气,牵住了姑娘的手,姑娘的手温软而润湿,他俩缓缓向前走去,有似曾相识的重逢。看来黑娃的恋爱之路如同他打的铜锣,有了“正音”之美,正音之喜。

黑娃的女友姓舒,荷塘的邻居都爱叫她黑妹,家中兄弟姐妹六个,她是三姐。黑妹身材苗条,眼睛黑艳艳,瓜子脸蛋黑里透红,浑身洋溢着青春之美,用黑妹奶奶的话说:“我们黑妹呀,黑得带宝色!”“宝色”二字在老成都人话里是赞许之意,即皮肤光洁如玉同黑宝石黑锦锻一样。

每天下班,黑娃洗去身上的煤灰和汗水,换了干净的衣服便快步去黑妹家。夏日天黑得晚,他俩爱去荷塘边散步。

离火车站不远的荷花池虽能听到火车汽笛的长鸣,可那年月四周仍是田园风光,一条清澈的河水从成彭路方向缓缓流过来,与十几处大大小小荷塘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农家房舍掩映在无穷的碧绿中,在这儿围着荷塘走几圈,风送荷香心旷神怡。

黑娃最爱吃黑妹煮的荷叶稀饭和贴在锅边的白面馍馍。稀饭稠稠的香香的,锅边馍馍绵软回甜,喝两三碗稀饭,嚼几个锅边馍馍,边吃再边看黑妹俊俏的模样,黑娃觉得自已是天下最幸福的男人。

那年月油荤少日子清苦。黑娃所在的乐器厂由于生产大鼓,鼓面用牛皮绷制,厂里每年秋冬之际都要购回一批牛皮,牛皮要用木架子撑开晾晒,黑娃用把小刀把牛皮附着的肉一点点刮下来,剔刮几十张牛皮也得了十多斤碎牛肉。牛肉带回黑妹家,黑妹佐以清油香料和郫县豆办,再加萝卜,烹制成一大锅美味的红烧牛肉,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

不肖说俩人花好月圆,过后又生儿育女,一个幸福的家庭随后过起了平凡而美好的日子。

当然,那个乐器厂由于民乐的提升和发展,制造民乐乐器的现代化,荷花池旁边的这个乐器厂消亡了。

荷花池后来也被拆迁了,但这段美满的姻缘不应因折迁而被人遗忘,她应与荷花池同在。

我辈不才,特记下这个直实的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