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冰峰 ▏那二年辰的工宣队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那二年辰的工宣队

  文/ 冰峰

清晨,一抹阳光透进了窗户,看见这难得的好天气,想出去溜达溜达晒晒太阳。

于是,独自一人扫了辆膜拜单车,来到东郊工业遗址主题公园悠闲溜达起来。

走到公园一角,一座大型雕塑《建设者》呈现在我眼前。

我伫立在雕塑前沉思,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 ……

据说这座雕塑,是用重4吨的不锈钢铸就,成为当时蓉城地标之一。

雕像底部为一大银色金属圆环,环上立有一男一女两名工人。女工屈膝坐于环上,神情恬静,似为工间小憩。男工穿工作服,头上戴的电焊工帽意气风发地掀上去,昂首挺胸,张开着嘴,似在大声召唤着什么。

别小看这个雕塑,它代表着那个年代工人阶级优越的社会地位,形象地体现了当时工人发自内心的自豪。

改革开放后,由于进行企业改制,不少企业的工人纷纷下岗,在成都下岗工人的口中,这座雕像就有了一个更诙谐的名字:工人阶级“等于零”。

说“工人阶级等于零”,我认为不全对,只不过是此一时彼一时而已。纵观世界历史,工人阶级曾经也辉煌过,法国的巴黎公社,苏联的十月革命,“文革”时期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这些无产阶级的代表,也书写过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座雕塑从成都繁华的水碾河十字路口街中央的花坛移到这里,也有点意味深长,似乎反映了一个时期工人阶级地位的起起落落。

这也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年代,回想起了那儿年辰学校的工宣队。

“文革”时期,在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时代背景下,出现了工宣队,工宣队是“文革”期间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与执行相同任务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组成的“军宣队”一起,曾被派往城市大、中、小学领导工作。

最早进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北京地区的大专院校。后来按照文革领导小组的要求,各地仿照北京的办法,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分期分批进入各学校,把大中城市的大、中、小学管起来,不仅要管学校师生的思想,还要管生活。当时《人民日报》还刊载了“四人帮”成员姚文元的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文中引述毛泽东的最高指示:“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中长期留下去,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

记得在1968年,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突然间,教书育人的学校,进驻了工人阶级宣传队,成员是几个大字不识,思想素质不高的工人老大哥。记得工宣队队长姓张,师生们都叫他张队。

张队人长得五大三粗,蛮格格的,嗓门特别大,经常是烟不离手,看见漂亮的女同学,眼睛总是在人家脸上色眯眯的瞟来瞟去。还经常说粗话,什么锤子,鸡巴的。

就这种素质的人,却一下子就成为了我们学校的领导阶级。过去学校开大会,都是教务主任主持,校长讲话。而工宣队进驻学校后,学校的大会小会,包括批判会,立马改由校长组织,工宣队长讲话,讲的都是些和教学不着边际的东西,偶尔还带有脏话,把我们这些懵懵懂懂的学生娃都教坏了。

不过工宣队特别厉害,我们这些学生娃稍有不听话,他们不仅骂我们,还用脚踹我们,我们这些学生娃非常怕他们,看见他们就躲得远远的。

工宣队长成为了学校的一把手,校长去他办公室光敲门还不行,还需要喊报告才能进去。

工宣队在学校经常还组织一些忆苦思甜活动,请工厂苦大仇深的老工人来学校作报告,吃忆苦饭,跳忠字舞,去工厂参观学习。我们这些学生娃还特别新鲜好奇,也非常喜欢,毕竟大家不上课了,又没有什么家庭作业。

本身上面要求选派的工宣队员是产业工人,家庭出身好、党员、有文化,老中青三结合,没有派性。

可是,当时有的厂矿企业把那些成天吊儿郎当,偷奸耍滑,不想干活的人弄到工宣队,像是消灾一样往外推。

工宣队在学校主要抓阶级斗争,没过多久,我的班主任、图画老师和校长,纷纷被工宣队打成了“反革命”。隔三差五被工宣队揪出来,强迫老师校长在台上跪下,挂上现行反革命、、美蒋特务、逃亡地主之类的牌子,名字上打上红叉叉,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对她们轮番进行批斗。那个场面,至今想起来都令人心有余悸,毛骨悚然。

当时工宣队进驻学校后,还闹出不少笑话。

有一天,有个同学在教室里看一本小说,被进来的工宣队长看见了,一把扯去,把书翻了翻,一口气向那个同学抛出三个问题:“怎么叫《女神》?谁写的?现在都在批判牛鬼蛇神,你想装神弄鬼吗?”那个同学赶忙解释说:“这是郭沫若写的,他是革命派,跟毛主席是同事。”工宣队长还理直气壮地说:“同事怎么了?刘少奇也是毛主席的同事,照样干反革命。”队长当时说得也很在理,书自然被没收了。

还有一个龙门阵:盐厂的工宣队进驻到学校,不知是职业的缘故,还是占领上层建筑后的使命感,他们认定:咸的东西是无产阶级,而甜的东西必定是资产阶级,譬如糖衣炮弹,譬如甜言蜜语。尽管他们文化程度都不高,可他们对待文化方面的事情却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化学课上,老师说,氯化钠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工宣队员当即站起来向老师诘问,既然盐就是氯化钠,为什么不干脆叫它盐呢?叫氯化钠多绕嘴啊,那是资产阶级为了向劳动人民显摆才叫什么氯化钠的,要是按照资产阶级的观点,那我们盐厂是不是就该叫氯化钠厂了?这番话把老师问得瞠目结舌。

后来,运动越演越烈,除了学校,工宣队还被派遣到文联、作协、新闻出版、剧院、体委、科研院所、医院等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的上层建筑单位,城市街道和上述单位的五七干校。完全进入了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鼎盛时期。

现在想起来,工宣队进驻学校,是那么的蒙昧,完全是扼杀教育,破坏教学,是一场教育的大倒退,甚至是一场文明的大倒退,但愿这样的闹剧不要重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