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爷子 ▏猪年忆肥猪市街

 新用户7771xieo 2020-10-23

猪年忆肥猪市街

文/老爷子

旧时,在出老南门经浆洗街,洗面桥至神仙树,石羊场,华阳县中和场的必经之路的浆洗中街的右侧,有一个生猪市场。

那就是现在的肥猪市街。

以前,这里一片都是菜地,林盘院落及农舍和少许的坟墓。

从广福桥肖家河湍湍急流过来的河水,在两岸肥沃的农田中流经樊家堰时,河水顺着市场边流过后,河道一个右转弯,河水滚滚地流向洗面桥的瓦子堰,九茹村的曾家堰,罗家堰,河水向东南方继续倾泻奔流流去。

对于生猪市场何年何月在这里形成,许多人都说不清楚。

那时,我家老人在浆洗街一处杀坊帮老板做事,旧时的杀坊就是现在的杀猪场。他每日将宰好的猪肉及猪杂,如数上帐后,待肉铺子的老板来提货时是做帐的记帐先生。

老人也说不明生猪市场何年何月形成。以前只记得是有人将出栏的黑毛肥生猪一根,二根及生猪贩子收的根根猪儿赶吆到那里去贩卖。

曰子一久,买卖生猪市场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这样,老南门浆洗街的生猪市场便在成都,及周边郊县也出了点名气。

农历的1,3,5逢单便是生猪市场的赶场天。每个逢场时,一早就有各地的养猪户便叫着猪儿溜溜的吆喝声中把自己辛苦喂养大的肥猪儿,赶吆到这里卖给杀猪坊老板和当场收猪的猪贩子。地方口音不同的生意人在生猪市场中的讨价还价声,及猪场上生猪的喧叫声汇合一起,生猪市场还真显得夠闹热。

由于猪源较好,大多数卖家的猪都是腰粗,猪屁股肥圆,猪又肥壮而闻名,因此,人们便习惯把生猪市场称呼为肥猪市,后来又有人把买卖肥猪的市场喊为肥猪市街至如今。

那时的肥猪市场,除了买卖双方根据黑毛生猪的膘肥,块头大小,有无瘟疫等讨价还价将生意做成后,还有二个与此相关的副产业的职业出现。

一是赶猪也叫吆猪行业。

旧时,买家买的根根肥猪,要请专业吆猪的人将猪赶吆送到城里四门的街道,及附近郊区的目的地及屠宰场去宰杀。

经过屠宰场宰杀,去毛清洗处理后,在将新鲜的,白生生的肥猪肉送到肉铺子挂起或摆挂在市场上的架子上再卖。

记得小时,家中老人帮助一熟人的亲戚找了个吆猪职业,大家都叫他罗娃子。他家在新津,家中非常贫困,才十多岁便上成都谋生寄住在親戚家。

由于年纪太小,人又瘦弱,很不好找职业。这次听说是吆猪,他还是非常高兴,乐意。

罗娃子每天一大早便到肥猪市去,听候那里的安排,随时将买主的猪赶吆上路送到指定的地方去。

刚开使赶吆猪时他没有经验,猪乱跑,他用手舞着竹鞭乱抽,越乱抽,猪更乱跑。急得他满头汗水。另一个吆猪娃伙伴比他大一些,幸好他还有经验,及时拨乱反正,五,六只猪紧挨着慢踏踏地,喘着哼哼的粗气,最终还是被两人赶吆到外南红牌楼的一家杀猪场,得到了老板几个镍币的酬金。

赶吆猪人也非常辛苦,夏天骄阳似火,天气炎热。只见罗娃子头戴一顶破旧的草帽,脚穿一双才穿两了几天将又要仍掉的草鞋,去肥猪市猪场,等待猪贩子安排今日应吆猪去的地方。

在严寒的冬天,他穿的一件空心棉袄,腰上系一根粗帶子,自己感觉得要热和一些。脚上踏着一双不合脚的旧棉鞋。虽然过着这种艰辛的生活,但他仍然安心专意的干吆猪这个行业。

直到成都解放不久他才放下吆猪鞭孑。后来机遇终于到来,他报名应征入了伍,当了一名公安兵。

旧时,随着生猪市场的买卖生意的兴旺,便有人出钱用木条做成一块一块的猪圈来关猪,上面还用竹笆子盖顶防雨水。猪屎猪尿又专们卖给当地附近农民种田施肥使用。

还有就是猪草生意。

记得解放不久,生猪市场还收购猪草,来作为喂猪的饲料。每斤草四厘,六厘钱左右。当时使用旧人民币一百元,就是现在的一分钱。

也是附近一些无业和家中经济困难的人员,每曰一早便背一个大竹背篓,手持一把镰刀到沟边,田埂旁去割草。或到田壩中拾烂菜叶子。中午后将才割到累尖尖一竹背篓猪草送到肥猪市生猪市场去卖。

猪草还要经过市场人员验收猪草干,湿定价,过秤付钱。你想一下这背篓猪草能卖多少钱啊!

在55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生猪市场更是国家严控管理之中。后来,又经过公私合营的改造,生猪市场的私人买卖生意和其它行业生意一样,更无疑的也在悠悠岁月里随之变化,而又变化……

记得大约上个世纪58年左右,多年来的肥猪市场的猪儿溜溜圈场地,终于不知拆销或搬迁到什么地方去了,最终只留下昔日的美名来纪念它的消失,现在的肥猪市街。

谢谢各位!新年快乐!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