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里程 有一时尚而又流行的话: “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 品尚时尚哪里去,春熙路; 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 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 …… 常言说得好,到成都没去过春熙路,等于没有到过成都! 春熙路被人们称为成都第一路,因为它是第一条成都修建的新式马路;它的繁华程度之高,人气之旺也属第一;它也是成都以路命名的第一条街道,所以说是名符其实的成都第一路。 春熙路也是全国十大步行街之一。在全国的著名商业街的排名中,仅次于香港的铜锣湾,上海的南京路,排名第三。 看见现在的游人如织,万般繁华的春熙路,有谁能想到它百年前是什么样子? 晚清时候,这一带曾经是臬台衙门所在地,臬台是清代掌管全省刑律的政权机关,它的权利相当于现在公检法的总和。 衙门非常之大,从东大街一直扯到现在的春熙北段。衙门内还设监狱,就在原来的一医院一带。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被俘就关在这里。后来被凌迟处死在科家巷,现今在正科甲巷,还为他立了一个纪念碑。 民国成立以后废除了臬台衙门,那一片除了一个财政厅和两个学校之外,一些房屋被人趁机占领。余下的空余地方,有人在此修偏偏搭棚棚,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晚清时,成都的总府街与东大街都是繁荣的商圈。特别是劝业道官员周善培,打造商业场,使那里的商业更繁荣鼎盛。如何使两大商圈沟通,便成为人们关注的事情。 1924年,杨森被北洋政府委任督理四川军政事务。杨森当政后,决定将东大街与总府街打通,修建一条现代的宽敞马路。他把此任务交给他的第一师师长,兼市政督办王缵绪办理。 1924年5月到1924年8月,三个月的时间,一条崭新的街道基本完成。 杨森当时被授为上将,号称森威将军。于是有拍马者建议,把这条新修的马路命名为森威路,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后来由一文人江子虞,根据老子道德经中名句:“众人熙熙,如享大牢,如登春台“,取文中的春和熙将街道命名为春熙路,意为众人熙来攘往,一派繁荣景象之意。 不知你注意没有,春熙南段和北段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错开了大约20米。这是因为有一馥记药店老版郑少馥拒不搬迁,而杨森拿他没有任何办法,只得将街道错位。 春熙路修好后,由于独特的优越位置,众商家纷纷来此设店经商。 当时的春熙路云集了不少的商家,著名的商家有:宝元通百货公司、华胜鞋家、宋锦武香烟店、廖广东刀剪店、大光明眼镜店、上海精益眼镜公司、及时钟表眼镜公司、享达利钟表店,享得利钟表店,协和钟表行(兼营百货)、达仁堂药店、德仁堂药店、宝成银楼、凤祥银楼,以及大光明美发厅。 还有后来先后进入的胡开文老店。金石铭、诗碑家。还有一家培养会计的私立学校,正则会计学校。 春熙路的金融业也很发达,著名的银行有农业银行成都分行、重庆银行分行、上海商业银行、豫康银行。 春熙路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茶楼众多,有漱泉茶楼、饮涛茶园、华华茶厅、益智茶楼等17家,前两个茶店一直保持到50年代以后。 春熙路上的餐饮有:快活岭餐馆、撒音餐厅、春熙大旅馆、五芳斋糕点店、耀华茶点室(后来更名为耀华餐厅)。 春熙路还是一条文化氛围很浓的街,这方面有:春熙北段的大华电影院,以及基督教青年会。 春熙东段的新民电影院,那是成都最早的电影院。 春熙大午台,主要演出京戏。 春熙北段三益公之内有戏院、茶园、浴室、理发室、国货商店和中西餐室,是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场所。那戏院建于1934年9月,因三益公戏班在此演出,因而命名为三益公大戏院。戏园原来只演川剧,在抗战时期,秦怡、白杨、舒绣文等,曾经在此演出《棠棣之花》、《北京人》、《阩官图》、《家》等著名话剧,连续两个月场场客满,受到成都观众的热烈欢迎。 春熙路的书店和报社也很多。几乎集中了成都市的主要书店和报社。 书店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正中书局、广益书局、东亜图书公司,还有专门出售地理方面的新亚地学社。 春熙路的报社有:《新新新闻》、《新中国日报》、《中央日报》。《新新新闻》是成都当时第一大报,当时城市人口不足百万,但是报纸每日的发行量已经超过2万份。1946年,自建了高达五层的新闻大厦,蒋介石为大楼题写了“日新又新“的四个大字。50年代后成为成都市总工会的办公场地。 在春熙北段南口,新新新闻报社前面,有一座孙中山的铜像。孙中山先生长袍马卦坐在太师椅上,一手拿着建国大纲,凝神深思地注视前方,思想着建设中华的宏伟蓝图。这是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于1945年铸造安置于一片绿荫之中。 50年代之后,春熙路的变化很大,有的商家销声匿迹了。再经过公私合营之后,留下的商家,都是由国家经营了。 春熙路共有东南西北四段。而人们常说的春熙路,通常是指春熙北段,这是最繁华的一条街,因为重要的商铺基本都集中在那里,人气也最旺盛。 从1956年公私合,一直到90年代第一次打造春熙路之前,三十多年的时间,春熙路的格局基本定了下来,没有多大的变化。这个格局一直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春熙路北口与总府街交界的地方,有一家成都最大的文具商店,这就是老胡开文,不但经营着笔、墨、纸、砚,甚至于从大的晒图机,到小的图钉一应俱全。50年代我念书时,最受学生欢迎的关勒铭铱金笔,就是在那店里买的。 老胡开文的对面是五金公司的电讯器材商店。经营着收音机和无线电器材零件。大凡家里有收音机的人,几乎都是在那店里买的。当时的收音机主要是由上海生产。品牌有上海牌、美多牌、飞乐牌、凯歌牌。另外还有一种天津生产的北京牌四灯收音机,这是价廉物美的产品。后来经营的半导体收音机,品种规格就更多了。 除了经营收音机整机外,还零售能装收音机的各种无线电零件,供业余爱好者们选购。 电讯器材商店旁边是妇女儿童用品商店。光从商店的名字就知道它经营的特色了。 从老胡开文过去若干间铺面,就是成都市第一百货商店。规模仅次于百货大楼和人民商场。 再朝南走不远,就是原来的三益公剧院即现在的人民剧场,成都市川剧二团在此公演。 从这里再往南是新上海照相馆。它的橱窗里有一张川剧演员杨淑英的剧照,经过作色处理,非常漂亮和逼真。它的对面是火星照相馆,另外总府街还有一家留真照相馆,这三家照相馆代表看成都市照相行业的最高水平。 新上海照相馆再往南是新华书店春熙路门市部。它的右边,后来专门经营科学技术类的图书。另外,少儿图书门市部、外文书籍门市部、古旧书籍门市部,都在春熙北段。 三益公的对面是大华电影院,电影院大门进去是成都基督教青年会,一派青砖黑瓦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非常精美。 电影院后门上面有一嗽漱泉茶楼,生意特别之好,稍晚一点很难找到座位。 春熙路还有一家日杂商店,专门卖各种瓷器。从这里再往南就是新华书店的古旧书店。在这两家商店之间有一空地,里面有很多绿色植物,孙中山铜像就座落在这里。 春熙北段与春熙东段交界口,有一工艺美术门市部(旧址为凤祥银楼),专门经营工业美术类的商品,从竹器、漆器、丝绸,一直到银丝制品,做得非常精美。到那里游览就是不买,也是一场免费的工艺美术展览。 春熙路还有非常知名的及时与亨德利钟表店、精益眼镜行、华昌照相器材商店。年轻时玩黑白相机,自己冲洗照片,就在那里买像纸,和显影、定影液。 春熙南段有百货公司的文体商店,经营乐器和体育器材。春熙南段还有一家德仁堂中药店。成都著名小吃龙抄手也在这条街上。 春熙西段有一家成都著名的耀华西餐厅,后来增设了面点和中餐内容。它的海式包子非常著名,购买者往往排成长蛇。 文革中破四旧,春熙路被改为“反帝路”,从此春熙路出现了几十年以来的千奇怪事。 在春熙北段孙中山铜像背后总工会前,曾自发地形成为交換毛主席像章的场合。后来又曾变为交换无线电零件的场地。 文革中春熙路成了运动的主要场所,沿街两旁建起了大字报棚,贴满了各种大字报,以及标语。各种宣传车也爰在此活動,开足音量,大声鼓噪,并不时地抛撒传单宣传品。 各种群众组织的游行队伍,不时地从春熙路经过。一次峨影厂演员冯喆被批斗后,押上汽车游亍,途经春熙路。冯喆头戴一顶纸做的公子帽,一柄特大的纸折扇拿在胸前,扇面书写着桃花扇三个大字。后面押解他的两人,不断地要他摇动扇子,不然就要拍他脑袋。从这回去后,冯喆不堪羞辱和折磨,最后走向自杀的道路。 90年代对春熙路有过一次改造,在街面镶入了若干铜铸的浮雕。介绍百年春熙路的繁华,以及著名的商家,如春熙大剧院、三益公、廖广东等。对于春熙路的街面建筑作了少量的变动,基本保持原来的风味。 街面辟为步行街,并增设了很多座椅,供游人小憩。街上还有一幅20年代成都春熙路的巨幅照片。 90年代春熙路曾经成了成都最大的夜市。华灯初放,游人如织,川流不息。每个商家摊位,商品众多琳琅满目,购销两旺皆大欢喜。 2011年,春熙路原来所有的房子,全部推倒被拆,重新修成豪华的商业用房。街面全是韩式和日式商店,在一片五光十色中,掩盖了从前春熙路的全部踪迹。 老成都原来的东西,现在基本没有了。第二次打造春熙路时,最好将春熙北段这条近百年的老街保留下来。春熙北段的房子,其实是原来成都最好的房屋,完全可以存在下来,继续发挥作用。这样继保留宽窄巷子之后,成都又会出现一条真正的百年老街。为成都的旅游事业,增加一个绝好的项目。 人们要游览成都原来的小巷就到宽窄巷子。 人们要观光成都原来的大街,就到春熙路。 如果说城市要改造,则重点打造春熙路的其它地区。而将春熙北段基本保留下来。 这样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样才既对得住祖先,又对得住国家。这样在春熙辖区,古老和现代共存,旅游和商业互动,极大地提升春熙路这张金子招牌的人文内涵和商业价值。 完 原创与情怀 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
|
来自: 新用户7771xieo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