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的本质和起源

 森林一叶 2020-10-23

当谈论艺术的本质话题时,我们在探讨什么?艺术的本质,通俗来说,即艺术是什么,什么样的作品我们归为艺术品,艺术该如何定义。

面对这个问题时,从古至今诞生了三种阐释的途径。

一,给艺术下定义。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他的观点在西方雄踞了两千多年。

二,怀疑给艺术定义的可能性。艺术能被定义吗?自20世纪以来,印象派、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行为艺术等等,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如布尔迪厄所言,艺术是艺术界(由艺术家、画廊、评论家等人所组成的机构性组织)权威所赋予的名号。

第三种途径是由黑格尔开始的。他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种“理念”、“哲学真理”,是不随时间改变的永恒真理,但艺术的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随着历史和文化的改变而改变。黑格尔之后,艺术家们并不一定认为艺术最终发展为绝对真理,但继承了艺术随着历史文化改变的思想。关注社会现实的改变对艺术本质产生的影响。

由此,艺术家们产生了上百个对艺术本质的看法。影响较大的有如下几种。

一,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来源于某种“宇宙精神”、“理念”。持这种看法的有柏拉图(三重世界观)、黑格尔(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刘勰(文以载道)、朱熹。

二,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生命本能的冲动”、“自我意志的表达”。持这种观点的有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无功利的游戏)、尼采(日神、酒神精神)、宋代严羽(妙悟说)、明代袁宏道(性灵说)。

三,模仿说或再现说。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即生活)。

四,除此之外,其他一些观点也颇有影响力,比如表现说(苏珊朗格-表现性的形式)、形式说(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情感说等。

五,以上说法各有侧重,或重形式轻内容,或重主观轻客观。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理论,从精神生产角度分析了艺术的本质,把艺术系统的各个环节(艺术生产、艺术作品、艺术消费)融合起来思考。

考虑艺术的本质话题不得不追寻历史,考察艺术的发端。对于艺术起源于何,也有诸多的猜测和思考。

一,神授说。认为神造万物,自然也造就了艺术家、艺术品。艺术创作即是艺术家执行神的旨意。

二,巫术、宗教,图腾崇拜说。早期的壁画作品,如将军崖岩画,就是以谷物祈祷为内容,原始人无法把握自身,无法把握环境,自然而然把希望寄托于巫术祈祷,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艺术。

三,模仿说。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曾揭示了艺术和模仿之间的关系,但这更多是艺术的一种形式,难说是它的起源、。

四,游戏说、冲动说。康德、席勒、斯宾塞持这样的理论。艺术来源于过剩精力消耗的需要,是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游戏。

五,表现说。人有表达情感的需要。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克罗齐(直觉即表现)、科林伍德、苏珊朗格。

六,劳动说。普列汉诺夫,恩格斯。人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了审美意识,也形成了实践所需的能力。

七,多元决定论。阿尔都塞。各种原因很难区分,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艺术形成的前提。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模仿的需要,游戏的本能和情感的冲动。

是为日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