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食积,调肠胃,走进经典古方四磨汤的“前世今生”

 茂林之家 2020-10-23

传统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数千年来,中医药文化在不断传承和实践中,为民族的发展和延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0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传统医药日,所以今天我们来讲一个颇具代表性的经典古方。在它的故事中,我们或许能看到传统医药文化千年传承发展的缩影。

它,就是四磨汤

“四磨汤”名字的由来

所谓四磨汤,就是将炮制好的木香枳壳槟榔乌药四味药材,分别炮制后先磨浓汁再用水煎服。而这个“磨”也是四磨汤名字的由来。

经常煎药的朋友们可能有疑问了,多数时候只需将药材泡好再煎即可,到了四磨汤,为什么要先把药材磨成浓汁呢?

其实答案就在这几味药材当中。由于四磨汤方中四味药材都比较坚实,如果不经久煎的话,并不能充分发挥药材的药性。但在长时间煎煮的同时,药物中的芳香气味会随之散逸,影响药物的行气化滞之效。因此将药材先磨汁再煎,既能帮助药性发挥,又能保存药效,可谓一举两得。

从《济生方》到《痘疹金镜录》

相传,宋真宗赵德昌幼时肠胃不好,平时胃口差不说,还经常腹胀腹泻,宫内医官看了数次都未见起色。其父张榜求医之后,为他解决肠胃问题的正是四磨汤,而这副方剂也名声大噪,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后,四磨汤被收录于《严氏济生方》当中,这也是我们如今能追溯到有关四磨汤最早的记载。《济生方》成书于南宋,是中医史上一部重要的典籍。书中辑录内、外、妇科方论,无论采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或是民间验方,都经过了疗效的检验。而四磨汤被收录其中,也从客观上肯定了四磨汤的疗效

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四磨汤一方在明代已经基本完善。得益于其对小儿各类胃肠不适的出色疗效,明代医家翁仲仁将四磨汤记载于儿科经典《痘疹金镜录》当中,以木香、枳壳、槟榔、乌药四味药材入药,具有消积化滞行气而不耗气的优点。而此时的四磨汤,也由此流传下来。

古方今用,历久弥新

在中医药现代化的浪潮下,很多经典方剂本着质量稳定和方便易用的原则,开始以中成药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生活当中,四磨汤自然也不例外。

1994年,汉森制药经过多年钻研,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将《痘疹金镜录》中的经典古方四磨汤制成了更加方便易用的四磨汤口服液。一方面通过规范的制药工艺保障了药品的稳定质量,另一方面也让四磨汤的使用变得更加便利,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认可。

2009年7月4日,湖南省首个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的中药领域课题“四磨汤治疗运动功能障碍性胃肠疾病的多中心临床实验研究”在益阳市举行启动仪式。该研究的开展,也标志着四磨汤这一古方朝着现代化临床应用迈出坚实的一步。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一方面从药材化学指纹图谱、指标成分研究,到入血成分、有效成分的拟定和分离,并依据这些指标制定了科学可控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则在诸多临床应用中总结规律、印证疗效,截至2016年,关于四磨汤口服液临床应用的文献据统计已有600余篇

目前,四磨汤口服液作为优秀的复合型肠胃动力类中药,得到了多个中医诊疗共识的认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腹胀术后肠麻痹小儿胃食管反流新生儿黄疸等多个学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展现着独特的价值。

版权声明:凡本平台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