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预前后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荐】

 松哥精鼎统计 2020-10-23
导读

   在我们数据处理时,常遇到干预前后数据的处理,常见有干预前后有三种类型,数值变量、等级变量和二分类变量。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很多人会产生困惑,本期阐述如下:

案例1:(数值+二分类)

如某单位新入职8名职工岗前培训前后成绩如下,1表示合格,0表示不合格,后面2列为培训前后考试的实际成绩。请问下表资料该如何进行统计分析。

案例1解析

  1. 研究目的:是干预措施(培训)是否发挥作用/有效。

  2. 研究设计:本例为干预前后的配对设计。

  3. 变量类型:前2列为二分类,后两列为数值变量

  4. 统计分析1:采用前2列数据,因为本例样本仅有8例,可以采用非参数Mcnemar检验,步骤如下:

    (1)数据录入格式:

    (2)非参数Mcnemar检验

    (3)结果解读:采用非参数Mcnemar检验,P=0.625>0.05,(大爱无疆),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兴趣可以采用交叉表里的Mcnemar检验,两者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5.统计分析2:采用数据的3、4列,同样因为样本量较小,我们采用非参数检验

步骤如下:

(1)数据格式

(2)分析步骤,选择Wilcoxn和符号检验

(3)结果1:见红色处,P=0.36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前面一致。

(4)结果2:符号检验,P=0.72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前面结果一致,仅P值大小不同而已。

案例2:多组干预前后数值变量案例分析

案例解析

1、研究目的:3种干预措施疗效有无差异、同种干预措施是否有效。

2、研究设计:组间为成组设计,同组内为干预前后的配对设计

3、变量类型:为数值变量

4、数据分析:(因无原始数据,此处仅解析分析思路)

4.1:若想知道针推措施是否有效,只要进行配对t检验就可以了,同理针灸和推拿。

4.2想知道3种干预措施效果是否有差异,方法(1)计算出各组计算前后的差值,然后对三组资料的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2)将治疗前作为协变量,进行协方差分析。

案例3:等级资料干预前后设计

案例解析:

1、研究目的:两组疗效比较、同组是否具有疗效

2、研究设计:组间成组设计、组内配对设计

3、变量类型:等级资料

4、数据分析:

4.1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非参数边际同质性检验;

4.22组治疗前基线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