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知识:“百闻不如一见”的由来

 昵称16177767 2020-10-24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汉朝的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意领兵前去抗击敌人。
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
经过宣帝同意,赵充国带一队人马出发了。他们的队伍渡过黄河,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抓回的俘虏口中得知了敌人内部的情况,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内外、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后来人们把赵充国的听一百次,不如自己看见一次,简化为“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了。
[相关链接]
安都谓摩诃曰:“卿骁勇有名,千闻不如一见。”——唐·姚思廉《陈书·萧摩诃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