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典故:百闻不如一见

 修身庭 2019-04-19

“百闻不如一见”出自《汉书赵充国传》,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

西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汉朝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决定派人领兵前去平息叛乱。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的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自告奋勇,决意率兵平叛。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百闻不如一见。对方的军事情况,很难在遥远的地方了解清楚。我想到边境一带亲自看一看,画出当地的地形图,定出进攻方略,然后一并上奏陛下。羌戎乃区区小国,胆敢违背天意,背叛朝廷,不久就会灭亡。希望陛下就把任务交给我,请不必忧虑。”宣帝同意了。

赵充国到边境详细了解了情况,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给了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百闻不如一见”由此而来。后人用其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所见可靠,强调亲自调查的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